哲学是一个很古的名词,有长久的历史,因此,哲学这个名词的意义,也就有了很多。大概说起来,哲学有广狭二义。
就广义的哲学说,我们人人都有哲学,并且全是哲学家。我们对于宇宙,或是人生,都有我们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意见。多数哲学问题,无论哪个人,对之都有他的相当的答案。我们在路上遇着一个人,问他一个哲学上的问题:究竟有上帝没有?他若说有,他就是有神论者;若说没有,他就是无神论者;如果他对于有无上帝都怀疑,那么他就是怀疑论者;他要说他不研究这个问题,他就是存疑论者。这不是各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哲学吗?从前有人说:如果打仗,必得先知敌人的军队有多少,但是比这个更要紧的,就是先知道敌人的总司令的哲学是什么,那才不至于上当,打败仗。如果你交了一个主张杨朱哲学的朋友,那么他会一天吃喝玩乐,闹得你不得安宁。至于结婚,更要注意到对方的哲学,才能够有美满的结果呢。王阳明的学生有一天到街上去,回来之后,王阳明问他:你看见什么了?他说:看见满街上是圣人。照以上所说,也可以说,满街上都是哲学家了。这是就广义的哲学说。
若就狭义的哲学说,每一哲学系统有二部分,一部分是断案或结论,一部分是前提和辩论。就像前面说的那个人,你问他:你说有上帝,究竟何以见其有?那恐怕他就不知道了。他是只有断案,而没有前提。这是专门哲学家和普通人不同的地方。主张有神论的专门哲学家,不但说上帝有,还得说何以见其有。主张无神论的专门哲学家,不但说没有,还得说上帝何以见其没有。
哲学在教育上的功用。照我的意思有四种,分述于后:
1.学哲学可以养成清楚的思想。专门哲学家对于一种问题,有他的答案,并且还有所以达到此答案的前提。学哲学的人看了他的答案和前提,除得到新知识外,还可随着他推理辩证,思想就可以渐渐地清楚。哲学书总是不容易看的,非看到哪里,想到哪里,不能懂得。中国人从前主张咬文嚼字,看哲学书也得咬文嚼字,不过从前偏重于修辞方面。如果注意到义理方面,看书咬文嚼字是很有益处的。
2.哲学可以养成怀疑的精神。学哲学的人,可以看出哲学与其他的学问有点不同,就是哲学上有多数的问题,都有相反的答案。如对于上帝的存在问题,就有许多的答案,全都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我们常读哲学书,可以减少我们武断和盲从的习惯。我并不是说一定没有绝对的真理。如我们作一命题,与真实相合,那命题就是真理,真理有成立的可能。不过我们所作之命题究竟是不是与真理相合,很难决定而已。但是有人说:如果人持着怀疑态度,对于无论什么事情,都不能办了。但是不一定如此。我们不一定对于一个理论有了宗教般的信仰,然后再来实行它。
3.学哲学可以养成容忍的态度。哲学里面的派别很多,而且每派对于他的主张全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我们对于事物研究了一番之后,虽可自有主张,但也不能说别人的学说完全不对,一概可以抹杀。世上的悲剧,有许多是由于人之无容忍态度造成的。像西洋的宗教战争是也。我们应当知道宇宙是多方面的,不是一方面的,人因其观点不同,故所见亦异。人人都有容忍的态度,才易互相调和,不易有什么冲突:民治主义的精神也在此,少数服从多数之理由也在此。
4.学哲学可以养成广大的眼界。哲学的对象是宇宙的全体。由宇宙的观点看起来,所谓人世间,可以说小到不可言喻了。有一故事说:美国有一个飞行家,坐着飞机飞出了地心引力以外去了,看见了一个神仙,他就问:某城在什么地方?那神仙说:不知道。他又问:美国在什么地方?神仙答:没有听说过。他又问:亚美利加洲在什么地方?神仙说:也不知道。又问:地球在什么地方?神仙也说:不知道。最后他问:太阳系在什么地方?神仙说:等着我给你查一查。就拿一张图,看见有一个小点,旁边写着太阳系三字,才知道太阳系在宇宙中也不过是一小点,何况小而又小的某城呢。从宇宙的观点看,人世间的成败祸福,皆无可注意的。能有这种眼界者,即如《庄子》上所说:“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如果人人能够如此,世界上争权夺利的悲剧,或者可以少演几次吧!有人说:如果人人都照这种观点看起来,恐怕人类就没有了,没有人类,或者还许更好,也未可知。不过按一方面说,我们要有这种眼界,不但可以做事,而且更能做事。如果未曾在台上讲演过的人,初次上台讲演,恐怕有错误的地方,但是愈怕有错,错处更多。如人做事恐怕失败,但是愈怕失败,他是愈失败。如他能视成功、失败为无关重要,他的成功的希望,还可更大一点。
(选自《三松堂全集·第十一卷》,1970年1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第十一卷又名《哲学文集(上)》,收录了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哲学史补》及1948年前的其他单篇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