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导向法,让会议上的“等待指示”消失(1 / 1)

有不少上司烦恼于员工的不积极。员工在销售会议、计划会议等场合不积极发言、不贡献想法、没有主人翁意识。

在这里我要介绍一个沟通的诀窍,来消除在会议上员工不主动发言的情况。

让员工不在会议上贡献想法,这是非常简单的。

只要在员工发言后的瞬间马上给予否定就行了。

这样做会让员工的热情下降,慢慢地变得不愿发言、不愿贡献想法。

如果想让员工在会议上有主人翁意识,积极贡献想法的话,只需采取相反的行为。也就是说,不管员工给出什么样的想法,都不要评价。要重视员工能够自由发言、随意提出想法的状态。

具体来说,要模式化一些行为。比如,不管员工提出多么荒唐的想法,上司首先说“真不错”。尊重一般的想法,和员工一起讨论怎样能让这个想法变得更好,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意外地产生新的想法。

“目的导向法”对拓展思维、活跃发言最有效。

一般来说,在员工发言较少的会议上,上司对于已经提出的想法一般会采用“原因导向法”。比如,问员工“为什么不能提出更多好的想法呢?”“你提出的想法是不是哪里存在问题呢?”等。

这种方法会导致员工感到失落。发言的人吃了亏、出了丑,在这种被否定的气氛里会抑制自己发言,也就更难产生好的想法了。

与此相对,参会者如果能意识到采用“目的导向法”推进讨论的话,就能创造出自由的发言氛围,活跃会议气氛,增加员工的发言次数,也就能产生更多的好想法。而“目的导向法”要解决的问题是,“工作能达到的最好的成果是什么?”“能出现令人惊讶的结果吗?”“能产生史上最好的想法吗?”

此外,虽然我们以目的为导向进行会议,不对参会者的想法进行评价,但在会议最后还是要判断,能否采用会上提出的想法。

这个时候,请大家要意识到,必须明确判断的标准。

制定明确的判断标准,并共享给参会者,在这基础之上再去筛选想法。这样一来,就算员工的提议暂时没被选上,工作热情也不会受到打击。

小G曾经参加过我的进修会。在参加进修会之前,他一直强制员工在会议上发言。

进修后,小G采用了目的导向法展开会议,不评价员工的想法,会议的氛围突然发生了改变。

小G给我发来了这样的感想。

现在会议的氛围非常热烈,就算我不点名,员工也会主动发言。这样的会议氛围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我都没有必要去推进,会议就顺利地开展下去了。说实话,我真的很震惊。

甚至在计划会议结束后,员工都生气勃勃的,明显地看到工作热情提升。要是能更早地使用这个方法就好了。

如果在会议上员工的发言不多,感到会议的形式化严重的话,请一定要尝试目的导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