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遇到问题,人们往往觉得必须得马上解决。然而,那个问题有可能只是碰巧发生的事情,这种情况下,研究、采取解决对策反而会耗费不必要的力气。你认为的“问题”真的是问题吗?应该如何辨别清楚呢?
某天,你收到了一封邮件,内容是“我对贵司的服务非常满意”。你很开心,向上司报告了此事,上司却没有表扬,反而说“这只是偶然的吧”。又一天,你收到邮件说“贵司的服务没有达到我期待的水平”,心里想着“应该只是偶然的吧”,但由于是投诉,所以向上司进行了报告。结果上司指示你马上回复致歉的邮件,并要求你复盘服务方面有没有问题。
是只有一个人感到满意,而那一个人发声进行了肯定呢;还是有一定数量的人感到满意,而其中的一人进行了肯定,到底是哪一种情况,光凭一个人的反馈是无法进行判断的,这正是令人烦恼之处。
下面的例子也是同理,到底是只有一个人感到不满,而那一个人进行了投诉呢;还是说有一定数量的人感到不满,其中的一人进行了投诉,只凭一个人的反馈是难以判断的。
不管是哪种情况,如果是一定数量的人有相同的感受,那么可能会有第二个人、第三个人发出声音,所以最好是多确认几个反馈。
这里希望大家意识到的是,“抓住预兆”和“确认正在发生的情况”要分开来考虑。第一个人的反馈,给了我们思考的契机,从这个角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但这个情况是不是偶然发生的,也需要进行辨别。人们往往容易把一个现象当成事情的全部,结果采取了过多的措施,尤其是听到负面的声音时,这种趋势会更强。
关键点1. 对第一个出现的信号要敏感
关键点2. 充分确认正在发生的情况
1. 对第一个出现的信号要敏感
环境会经常发生变化,因此要意识到经常发生某种变化的可能性。同时,在没有发生任何事情的时候,要提前确认好没发生问题的正常状态是怎样的。这样一来,当与平时不同的情况发生时,就能够敏感地察觉变化。
2. 充分确认正在发生的情况
确认到反常的信息(预兆)之后,下一步就是把握清楚是否真的存在问题。也就是说,要辨别清楚是真正存在的问题,还是仅仅是偶然发生的情况。
如果情况允许,那么就要尝试收集信息。如果无法主动收集信息,就花些时间等待。请谨记,等待的时候要有比平时更高的敏感度,调查过往是否有类似案例也是其中一种方法。
预兆很重要,但不要因此而慌张,也不要因此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调查。要考虑平衡,平缓过渡到下一步的行动。
练习题
你在运营一个有1000名注册会员的网站,本次网页更新之后,有会员反映使用便利性变差了。你得到了“使用便利性变差”这个信息,这是一个预兆,所以为了了解实际上是否有很多会员都有同样的感受,想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收集信息。那么应该收集多少人的问卷信息呢?
解答
最理想的是1000名会员的信息都能收集到。因为如果能够从已注册会员那里收集到信息,那就是全部的样本。
在统计学中,有一种调查方法是全数调查。然而,如果要收集全员信息,将会花费巨大精力。因此,通过统计对象的一部分,例如100名或者300名会员的信息,来推测整体的情况,也是比较常用的调查方法。在既没有时间也没有预算的情况下,先调查20人的情况也总比不做任何调查要好。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需要充分理解,我们所调取信息的可靠程度有多高。如果调查对象是20人,那么只调查到了2%的人;如果调查对象有100人,那么已经调查到10%的人,要在充分理解这种关系的基础上,对调查结果加以注释。
如果是前者的情况,虽然通过调查可以预见一定的趋势,但样本量只有2%,所以需要慎重判断;相反,如果是后者,因为已经调查到整体对象的10%,所以其显现出来的某种程度的趋势有更大的参考意义。如上所述,建议在理解了我们所获取的信息相对于整体而言的比例之后,再思考调查结果的参考意义有多大。
STEP UP!
下面先介绍在调查时需要留意的要点。
● 选择调查对象时避免偏于单一化
在只能对部分人员进行调查的情况下,重要的是避免被调查者的属性偏于单一。如果统计总体是年龄层分布广泛的人群,那么即使只是调查部分人员,也要确保调查对象由较广的年龄层构成。
如果调查对象构成偏向于年轻人或偏向于高龄者,那么调查对象就不足以代表被调查人群的整体情况。选择调查对象时,要保持跟调查人群整体有相同的构成比例。比较常用的方法是随机选人,避免主观影响。
● 调查对象合适的样本量取决于统计总体的规模大小
统计总体是100人时的10个样本与统计总体是20人时的10个样本,其意义是不同的。前者占整体的10%,后者占整体的50%,后者更能代表整体的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应抽取的调查样本量根据统计总体的规模大小不同会发生变化。
在这里我们省略详细的计算公式等内容,主要的做法是根据需要推断的统计总体的大小,用统计的方法计算出应该抽取的样本量。例如,如果需要调查某个比例(1年以内身体有过不适的人的比例),假设允许误差是5%的话,前提就是可信度为95%,具体如下表所示。
要了解规模为100人的统计总体的情况,需要80人,即80%的数据;规模为1000人时,需要278人,即接近30%的数据;规模为1万人时,需要接近4%的数据。也就是说,统计总体的人数增加以后,需要的样本量不会随着总体数量大量增加。
而且,规模为10万人和100万人的统计总体,其样本数是383人和384人,只相差1人,可以理解为,只要有接近400人的数据,不管统计总体有多大,也能根据这个数据量进行类推。
如果允许误差缩小至3%、1%等,那么样本数就要增加一些。
还有一些情况是较难确认到实际情况的。例如,几万人之中才有1人会得的疾病、出现异常的概率非常低的事、一年可能只发生1次的事、最多只能以年为周期实施的事等。
不仅要考虑需要多少样本量,还要一并思考这些数据的产生频率、所涉及的现象属于什么性质的事情等问题。
小结
√ 预兆与正在发生的情况要分开来思考
√ 注意不要对预兆反应过度
√ 不过度调查
√ 结合调查样本数与统计总体的相对关系,思考参考意义的大小
√ 对信息的收集方式和数据的性质也要保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