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在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只有互相多一些尊重和理解,彼此之间的感情才会越来越深。身为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以及他人的劳动,唯有如此,孩子在未来才能够赢得灿烂的阳光。
朋友的父母从国内到美国探亲,看到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子德、智、体全面发展,内心特别欢喜。孩子在学校做了许多手工,画了不少作品,奶奶看了称赞不已。她在和国内的女儿和外孙视频聊天时说起了这件事情,告诉他们:“我孙子真是有才,那画儿画得,真是漂亮。”
外孙在国内也上小学三年级,听姥姥不住口地夸表弟,就说:“姥姥你拿来给我看看到底有多好。”奶奶将孩子的作品拿到了镜头前,外孙当即发出一声鬼叫:“哎呀,这就叫有才啊?姥姥,我简直对你无语了。”
老太太又拿来一个手工,外孙再一次大叫起来:“姥姥啊,你这是什么眼光啊,我都要去撞墙了。”
朋友听到儿子和母亲的对话,哈哈大笑。我在一边也觉得有些好笑。当然,朋友是把这件事情当成笑话,可是我却觉得这种行为是一个笑话。
为什么?其实这就是孩子不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
有一次女儿的学校举办绘画活动,邀请家长们也都参加。活动结束后,女儿指着一个小男孩画的画,跟她一个要好的朋友说:“你看他画得可真丑!”我听了,马上摇摇头,示意她这么做是不对的。女儿当时还特别委屈,说自己只不过是实话实说。我对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擅长的方面,尽管他画得没有你们好,但是他可能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尊重他画的成果。如果有人也这么大声在别人面前说你画得丑,你会是什么感觉?”
我们常教育孩子要懂得尊重他人,而这种意识的培养不能完全依靠学校的老师去教,更主要的是在日常琐碎的生活中引导他们。尤其是独生子女,一般都会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懂得尊重他人,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所以这时候教他们懂得尊重、学会尊重,对他们未来的人生是十分重要的。
方法一:换位思考,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有一年五一假期,我准备带女儿去动物园。临出门时,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原来是邻居家4岁的蓁蓁来找我女儿玩。
还没等女儿说话,蓁蓁就自己进了门,直奔玩具箱,拿起里边的玩具开始摆弄。见蓁蓁这样,女儿不高兴了,气冲冲地走过去,一把夺过蓁蓁手里的玩具,让她赶紧走。
我急忙过去制止她,说:“不能这么跟蓁蓁说话!你哪天要是去找蓁蓁玩儿,她也这么对你,你不伤心吗?”
女儿低着头不说话,委屈地掉下了眼泪。蓁蓁见了,赶紧跟我们说“再见”,然后就回家了。
我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我知道,因为蓁蓁过来玩儿,咱们就去不了动物园了,可是你也不能这么对她呀。如果你跟她说,‘妈妈要带我去动物园,
我争取早点回来跟你一起玩儿’。蓁蓁肯定能理解你,回家等着你。可你刚才的做法一点都不尊重蓁蓁,你看,她走的时候多伤心啊。”
女儿“嗯”了一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低声说:“妈妈,我知道错了,以后我再也不这样了。”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有耐心和智慧,巧妙地引导他们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对方的感受。我们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归根结底,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体谅、多理解、善待别人。
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孩子的本性原本是单纯、善良的,因为生活环境不同,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对一些事情的认知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反映,尤其是说出的话、做出的事,他们完全意识不到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如果父母不去引导他们,他们永远不会懂得顾及别人的感受,将来步入社会,在人际交往中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方法二:引导孩子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有段时间,我和丈夫工作特别忙,为了照顾女儿,婆婆就搬来跟我们一起住。
一天吃早饭时,女儿端着一杯早餐奶,边朝饭桌走边喝。当时婆婆刚拖完地,女儿脚底一滑,一个趔趄,杯子里的奶洒到了地上。当时她跟没事儿一样,对婆婆说:“奶奶,你再拖一下吧。”
婆婆刚要去拿拖把,我马上制止了。我走过去,俯下身,拉住女儿的手说:“奶奶刚辛辛苦苦拖完了地,现在你把牛奶洒在地上,应该自己清理。”
女儿看看我,又扭头看看奶奶,到卫生间拿出拖把,去擦奶渍。女儿个子不高,费力地拖着地,一边拖一边说:“拖地可真好玩。”
女儿把地拖干净后,我竖起大拇指,对她说:“你真棒,都能自己做事情了。”
女儿笑着跑回饭桌,继续吃饭。
吃完饭,我问女儿:“刚才拖地,你觉得累不累?”
“很好玩啊,不过也挺累的。”女儿如实回答。
我意识到教育的时机来了,接着说:“你看,奶奶把家里收拾得这么干净,我们可不能不珍惜啊。”
女儿若有所思地点头,说:“那我们以后都不要随便把家里弄脏了,要不然奶奶就太辛苦了。”
说着,我们两个人还拉钩,以后奶奶把屋子收拾干净后,我们都要好好保持,尊重她的劳动成果。
劳动是伟大的、光荣的,没有劳动,就没有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所以,任何人的劳动成果都应该受到称赞,任何人的劳动都值得被尊重。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教育孩子爱惜物品、维护环境卫生,从这些很小的事情做起,通过点滴积累塑造良好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