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曾对儿子说:“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读书,不仅仅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也许是人生最大的意义。可可·香奈儿曾对命运发出宣言:“我的生活不曾取悦于我,所以我创造了自己的生活。”这位伟大女性从不愿意将人生的选择权维系在别人身上,她终其一生都在向自己梦想中的时尚王国奋力前行。
12岁那年,母亲患病去世,父亲抛下5个子女不知所终。从此,香奈儿和其他兄弟姐妹一起搬进了修道院的收容所。在那里,她主动跟在修女身后,苦学裁缝的技巧。
成年后,她不愿意和其他姐妹一样待在阴暗的修道院里度过一生,而是鼓起勇气前往巴黎闯**。为了养活自己,她做裁缝女工,去酒吧驻唱,将一首coco唱得动听之极。
驻唱期间,香奈儿与名为艾蒂安·巴勒松的年轻军官相识,通过后者她第一次见识到了繁华奢靡的法国上层社会。香奈儿深知,一味依靠男人她根本无法实现自我价值。于是她一边耐心积累知识,一边孜孜不倦地尝试着各种新鲜事物,甚至连骑马、打球、滑雪等“专属男人”的运动她都不惧于尝试。
香奈儿一直延续着看书读报的好习惯,无论在哪里,哪怕后来有了自己的事业,生活变得繁忙无比,她都保持着固定的读书时间。她终生未嫁,当记者问她为何做出这个选择时,她坦然回答道:“大概因为我没有找到一个能和‘可可·香奈儿’媲美的漂亮名字。”
可可·香奈儿的一生活得恣意潇洒,可以说,她做出的每个重大选择都遵从于她的内心,从未受世俗影响,也从未被舆论绑架。从当初那个贫民少女开始,她一步步规划着自己的人生道路,牢牢握紧了人生的选择权,最终成为一位传奇女性。
对于女性来说,“安全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然而,历经世事如你,终有一天也会明白,“安全感”几乎可以等同于“选择权”。正如弱国无外交,身为弱者,你也就丧失了选择的权利。而最糟糕的生活,莫过于受人辖制、失去选择权的生活。
很多人都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渔夫在海边悠闲地晒太阳,他身边的富翁问道:“你怎么不去捕鱼呢?”渔夫反问道:“捕鱼是为了什么?”富翁说:“捕了鱼去卖钱啊。”渔夫追问道:“挣钱是为了什么?”富翁说:“那你就可以和我一样,在海边悠闲地晒太阳啊。”渔夫笑了:“我这不正晒着呢吗?”
读罢故事,也许你会深受感触。实际上,故事里错乱的逻辑正在误导你的思维。渔夫和富翁同样是在晒太阳,而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没有选择权,而后者却将选择权牢牢握在手中。渔夫偷懒,兜里钱花光后只能被迫谋生,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足以将他击垮。
而富翁既可以选择去最好的海滩享受最温暖的阳光,也可以选择去最高的山上欣赏最美的夜景。无论是生活状态还是精神世界,他都拥有令人羡慕的自由。这实际上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真理:没有前期的努力,何来随心所欲生活的权利?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女孩虽然没有公主命,却得了公主病。她们无限向往自由的生活,却又不愿意吃苦,不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当选择权一再被剥夺,连青春这项唯一的资本也不复存在的时候,被生活逼得无路可退的她们不由追悔莫及。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风雨哈佛路》描述了女孩利兹艰辛痛苦、浸满血雨的成长之路。虽然她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也无法选择自己的童年生活,但她却愿意拼尽全力去为往后无尽的岁月争取选择权。
利兹的父母都是瘾君子,母亲患了精神分裂症,最后死于艾滋病。从未享受过父母关爱的利兹住过收容所,睡过地铁站,饿了只能捡拾垃圾填饱肚子。偶尔她还需要扮演大人的角色,去照顾父母和姐姐。母亲去世后,利兹告诉自己,她不愿意再过这样的生活。
利兹决定要通过读书来改变现状。她一边打工,一边读书,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从17岁开始,利兹下定决心一定要在2年时间里完成4年的学业。老师担心她会将自己累死,而利兹却摇摇头说:“这才是活着。”
利兹没日没夜地攻读功课,连洗盘子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背诵知识。慢慢地,她成了班里学习最好的学生。后来,她顺利被哈佛大学录取,还获得了不菲的奖学金。
利兹说:“我希望能和别人平起平坐,而不是低人一等。我希望能去哈佛,接受良好教育,读遍所有好书,于是,我情不自禁地想,我是不是该发挥自己的每一分潜力呢?”
当她将自己的潜力“压榨”至最大程度的时候,她就此掌握了命运的缰绳。想要获得人生的选择权,就要先通过奋斗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的你,在面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残酷和意外时,才有底气做出对人生最有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