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这首充满诗情画意、人生哲理,蕴藏着无限禅意的《送别》,堪称20世纪中国最流行的音乐之一。弘一法师营造的恬淡、深沉、幽怨的旷古意境,像一杯清香的茶,清淡纯净,淡中知真味。
弘一法师原名李叔同,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艺术大师,在戏剧、艺术、金石、广告、教育等各个领域都有极深的造诣。他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中兴佛教南山律宗,为著名的佛教僧侣。
他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近代史上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一生在诸多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著名文学家曹聚仁,画家丰子恺、潘天寿,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自其门下。
他在俗时曾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主要成员之一,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春节演出的《茶花女》,是我国上演的第一部西洋话剧,李叔同在剧中扮演女主角玛格丽特。后来,他还曾主演《黑奴吁天录》和独幕剧《生相怜》《画家与其妹》。李叔同的演出在社会上反响极大。李叔同的戏剧活动虽如星光一闪,但开启了中国话剧的帷幕,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启蒙作用。
作为著名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一代高僧,其作品的艺术价值、美学意义,是其所处时代高远艺术旨趣的体现;其人格秉性修养,个体精神价值取向,均有独特的魅力。作为其艺术代表的诗歌作品,更是让人回味悠长。
弘一法师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音乐教育家,是学堂乐歌的创始人之一。他于1910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先后在天津直隶高等工业学校、上海城东女学、浙江两级师范学校(1913年更名为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简称浙江一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担任教师。他在浙江一师任教期间,通过音乐教育的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独特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音乐教育思想,如“先器识而后文艺”“以学生为本”“爱国奉献”“乐歌创作”等。这些音乐教育思想对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以及晚辈音乐教育家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总之,他无论做什么,都颇具天分,都获得了极大成功,虽然这成功并非出自其本意。
翩翩公子、留学生、教师、和尚,这几个看似毫无关系的名词,却构成了李叔同先生从富家子弟到弘一法师的全部历程,而且宛如一道风光旖旎的美丽风景,处处有亮点。
在俗,他清新高雅如兰花一般;在僧,他积极入世,高调弘扬佛法。他活出了真我,丢掉了世俗中一切的伪装,只为世间留下一个活脱脱的纯粹的人,一个完全脱离了动物属性、赋予世间一切美好属性的“神”,他以洒脱而极端的方式,为世间留下了一个让无数人孜孜以求却永难超越的完美形象。
弘一法师李叔同以超凡之心,度过了世俗的几十载,他带着对世间的眷恋,更怀着对佛教的敬仰,以“悲欣交集”、充满期待的心情离开了这个世界,你的脑海里很容易涌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个清瘦矍铄、面容平静的老人,缓缓转过身,走向了历史深处……
李叔同就像一个颇有天赋的演员,以高超的演技,演绎了人生的悲欢离合,然后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毫不留恋地谢幕,走回后台,丝毫不眷恋这个本就不属于任何人的舞台,只把一幕幕精彩的美好瞬间,留在观众的心中……
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