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1 / 1)

袁崇焕站在新修好的城上沉着地望着辽东最厉害的骑兵,心里半是紧张半是兴奋。紧张的是就要第一次与后金交锋了,兴奋的是同样是要第一次与后金交锋。袁崇焕是很认真地做了准备迎战的,在交战开始之前,他又情不自禁地回忆起这段时间在宁远做出的努力来。首先,面对大明的老敌人,袁大人认为要学会吸取教训。还记得前几次努尔哈赤的胜负手奸细大队了吗?袁大人为此成立了一支专门的反奸队,严密注意城内动态,拒接降兵逃兵,且通告全城,叛逃宁远者,格杀勿论。其次是装备,此时和袁大人站在一起的是十座霸气十足的红衣大炮,这红衣大炮是占了咱们澳门的葡萄牙人带来的,应该是欧洲单子。宁远等待着几乎尚未开化的女真鞑虏的,便是此等高级进口大货,虽然在那个时候“进口”可能还不是个特别明显的褒义词,但这几门大炮造得真的算是业界良心,让努尔哈赤彻底领略了它们的魅力。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正月二十三。当后金的战车再次信心十足地冲向宁远城时,他们受到了像过年一般热情的待遇。红衣大炮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像晴天里的惊雷,瞬间惊醒了他们得意的梦,彼时炮弹“至处遍地开花,尽皆糜烂”,女真军队虽然厉害,却从来没有装备过先进的火枪大炮,其实从16世纪开始,人类战争就已经进入到冷兵器向热兵器过渡的转型期了,凡是能提前认识到热兵器先进性的民族,就很有可能在战争中获得最大的主动权。于是,当女真士兵遇上开花的炮弹时,再健硕的肉体也受不了火药的攻击,先锋部队迅速折损了一大部分,让人不禁由衷地感叹再好的士兵也比不上现代化武器的力量,科学技术真是第一生产力。二百多年之后的清朝旗人面对闯进国门来的欧洲人使用的新式枪炮,是不是会产生和他们祖先一样的惊恐呢?

后金的先头部队成了名副其实的炮灰,但是这些女真士兵没有退路,他们只能不断地冒着敌人的炮火硬着头皮前进。在女真士兵的尸体堆积越来越多的时候,终于有一部分人到达了城墙下,城墙高大,他们一开始选择了比较传统的办法,架起云梯往上攀爬,但是很快发现这招效率太低,虽然城下已经是大炮射程的盲区,挨不着炮子儿,可头顶上又开始有人死命往下拍板砖,好不容易攒下没让轰死的几个幸运儿也砸死了。于是他们改变了策略,采取了更传统的方式——挖墙脚。

是的,正月里的辽东,鼻涕吸溜慢点都能冻住的天气,这些亡命之士竟徒手往城墙下面挖掘开来,在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下,竟然真的“凿墙缺二丈者三四处”!这太可怕了,再这么凿下去怕是祖大寿呕心沥血修筑的城墙就塌了!宁远城上的明军急中生智,推上了第二种新式武器,这个武器有个比红衣大炮更霸道的名字——万人敌!万人敌制作工艺很简单,就是用浸满燃料的被子裹上火药,点着了往凿墙脚的人堆里招呼,但是敢叫这么嚣张的名字,说明效果一定不容小觑,棉絮易燃,添加了燃料的棉絮简直就是火球,再被寒风一吹,估计就和美国大片里汽车爆炸时候“轰”那一下子差不多壮观。所以,当万人敌从城上被明军丢下来的时候,仿佛开启了地狱模式,但凡沾染者所到之处必定火焰冲天,后金士兵在这样的模式下,可能不烧死也吓死了。

然而,虽然后金被烧得相当悲惨,可其实袁崇焕也没舒服到哪去。努尔哈赤的八旗军都是喝血锻炼出来的,死了便罢,要是没死,那就一个人能顶六个强,因此明军伤亡也很惨重,尤其是祖大寿将军薄弱的侧方,连万人敌都不够阻止疯狂的后金人了,他们就像顽强的藤蔓,特别固执地往城墙上面缠。战斗一直持续到晚上,双方都打得精疲力竭,努尔哈赤感觉非常震惊而且耻辱,不堪一击的明军一夜之间不知道吃上了什么大力金刚丸,居然如此脱胎换骨,他的脑海中突然萌生出一个可怕的念头——他不会在一个小小的宁远输给一个不知名的守城官吧?这个念头一出,努尔哈赤自己就先吓坏了,“输”字是个极大的忌讳,说什么也不能认输。于是他带着不服,决定死战到底!

死战到第二天,不管努尔哈赤怎么想,后金的兵士是真的不想打了,面子诚可贵,性命价更高啊。也有说法是,因为第二天努尔哈赤不幸中弹了,战斗便无法继续下去。到底努尔哈赤是不是在这里中弹、受伤有多严重没有确切证据,我个人认为他很可能在此次战争中受伤了,而且心灵比身体受了更大的伤。总之,不管因为什么,这边的袁大人是终于看见炮火中后金逐渐撤退了,他长舒一口浊气,就算后金不撤退,他可能也要撑不住了。

战局虽然凶险,但是他的确赢了。他能赢的原因很简单,你觉得后金不打没有退路吗?袁崇焕不守住宁远就更没退路了。

退去的后金队伍带着输了战争和抢劫失败的憋屈,把可怕的戾气发泄到了不远处海上的觉华岛,因为天气严寒,海水冻住了,后金骑兵就踏着厚厚的海冰到达了岛上,他们憋着一股狠劲疯狂掠杀,当时“虞骑既至,逢人即碎……无一不颠越糜烂者”。觉华岛数千军民几乎全部遭到屠杀,他们无辜地承接了后金战败的怒火,死得十分悲惨。后金这种战后屠城的野蛮习性实在是惨绝人寰,他们手上沾染的鲜血是无论如何洗涤不干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