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让我们回到这件事的中心,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上来——万历。万历在张居正改革从头至尾的过程中都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表现,似乎就是在官员们的操纵建议中完成对事情的处理的。但事实上,这就是他最特别又可怕的地方,看上去平静,暗中却用力使得事情朝他希望的方向发展。
母亲、冯保和张居正对他的束缚,无疑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阴影,待其成长到十几岁走向成熟实际还很青涩的阶段,对自主、独立的渴望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他的内心强烈地自我暗示,我本是一国之君,可我为什么没有独断的权威。但想归想,被约束惯了的万历还不敢直接顶撞老师甚至母亲,传统圣哲之道的长年教诲熏陶也让他养成温良恭俭让的作风,愤愤不平的同时,只是在忍让守礼的外表下,萌芽了一颗阴暗的种子。这种子伴随了他一辈子,成为他清算他的教育团队,以及后来许多事件错误处理的根源,在他本就老成精明的心中植下更深的沟壑,这颗种子,就是万历不能忽视的严重的性格缺陷:自私、贪婪、散漫。他越表现得大智若愚、不动声色,越有着明白不过的计较,他的精明在那颗阴暗种子的导航下很可能带给他的统治南辕北辙的效果。而万历所谓的精明,仅仅是停留在自私腹黑层面上,于治国理政的大智慧他可是毫无兴趣,他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更不是一个高瞻远瞩的统治者。
就拿这一场“万历中兴”来看,他对于张居正等人的不满,很快殃及改革,使得改革功绩随着对张大人的查抄逐步灰飞烟灭,这只能说明在万历一马平川的脑子里,压根就没能理解他老师拼上老命忙活到底是为个啥,没办法,这也是张居正自己教出来的学生。同样的剧情,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改革——商鞅变法,重用商鞅的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即位,因为秦惠文王还是太子的时候与商鞅有过怨仇,同时也忌惮他权重仇多,将他车裂处死,而最关键的是,秦惠文王虽因恨杀了商鞅,却很清楚变法对于国家大势的意义,故而杀了他个人的同时完整地保留、维持了他变法的内容,使秦国不断强大,最终统一天下。时过境迁,千年以后的万历小哥则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否定了恩师不说,压根没有珍惜这千古难求的名臣倾尽全力给他创造的宏伟大业,这一点倒和张居正类似,他显然也没有认真研读过历史。明神宗的自私散漫在其深重心机的辅助下,让明王朝与一个续杯的机会擦肩而过。
由此可见,万历虽然有过治平的聪明,但在成熟的过程中并没有培养出一个帝王长远沉稳的胸怀大略,他只记住了三角教育团对他的压力,忍耐中把心思都花在怎样冲破藩篱上了。这最终影响了他整个统治生涯,以及他整个人的成型。
摆脱张老师管教的万历得意万分,他要独立了。独立之后接着就要独自面对复杂的朝政,各种各样的官员,千奇百怪的世事。没有了张居正,铺天盖地的治国理政压力就要直接向万历冲压过来了,刚刚成年的青年皇帝能够应对得了吗?新的开始又会给万历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