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朱高炽谋杀案?(1 / 1)

有一种观点认为朱高炽很有可能是被朱瞻基给毒害的,其主要依据有三点,一是朱瞻基本人急于登基,等不及朱高炽自然死亡,所以先下手为强;二是朱瞻基离开南京前往北京的时候,南京城里就传出朱高炽已经驾崩的消息,所谓“南京颇传言仁宗上宾”,但实际上当时朱高炽还并没有死,只能说当时已经有人预料到了朱高炽一定会死;三是朱瞻基在抵达南京镇守的时候曾说过“予始至遽还,非众所测”,这句话显示他有人们难以想象的重大安排。

看上去理由十分充分,但其实漏洞颇多。首先朱瞻基急于登基一事无法确认,并且就算他急于登基也没必要冒险弑父杀君,朱高炽本来身体状况就不好,再加上当上皇帝之后处理的政务增多无疑也加重了他的病情,所以以他的身体状况是绝不会像朱棣和朱元璋那样在位时间那么长的。反观朱瞻基当时则年轻力壮(虽然此时离他去世也只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了,但是当时朱瞻基的身体状况绝对要优于朱高炽),对于朱瞻基来说只要等个一两年就可能登基称帝了,完全没必要冒险。再说了如果朱瞻基真的杀了朱高炽,那么朝中大臣和其母张皇后不会一点都不知情,并且民间也会有所传闻的,但是这些都没有。其次,“南京颇传言仁宗上宾”也完全可以理解,当时朱高炽身体情况不好应该是大家都有所耳闻的,朱瞻基在南京待了还不到一个月就有朝廷使者前来召其回京,这代表着北京一定发生大事了,皇太子必须回去主持大局。那么什么时候必须要皇太子主持大局呢,就是皇帝驾崩皇位空缺之时。最后,朱瞻基说的那句“予始至遽还,非众所测”并不是说他有什么重大安排,而是当时在其身边的大臣们劝他抄小路返回时,朱瞻基拒绝了他们的提议并且说了这句话,并且这句话的全部内容是:“君父在上,天下归心,岂有他心,且予始至遽还,非众所测,况君父召岂可稍违。”由此可见,当时朱瞻基并不知道朱高炽已经去世了。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六月,朱瞻基赶至北京,在群臣的拥护下奉遗诏登基称帝,“大赦天下,以明年为宣德元年。”至此,大明朝也迎来了自己的第五位皇帝。在朱瞻基十年的统治时间里,其所奉行的政策可以说是其祖父朱棣严苛政策和其父朱高炽宽仁政策的结合体。一方面像他父亲朱高炽在位时那样关注民生、推行仁政,比如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取消一些扰民的事务等。另一方面又像他爷爷朱棣在位时那样杀伐果断,比如御驾亲征平息自己亲二叔的叛乱及北伐蒙古三部之一的兀良哈部。除此之外,朱瞻基在位期间还对监察制度、司法制度、漕运制度、科举制度进行整顿并创设巡抚制度,在朝廷上则重用贤臣及进一步提高内阁的地位和权力。但也是在其统治时期进一步重用宦官,并设置“内书堂”,教导宦官们读书。除此之外,朱高炽赋予宦官“批红”之权,从而埋下了明朝宦官专权干政的隐患。不过对于朱瞻基来说,最好的评价可能就是朱棣当年曾说的“太平天子”那四个字了。

而随着朱瞻基的去世,年幼的儿子朱祁镇被推上了皇位,尽管有太皇太后张氏的辅佐,但朝中的大事还得有人处理啊,于是明朝最厉害的辅政团队登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