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二宝后,苏芒就有了新的烦恼:
“二宝刚出生的那几天,大宝对妹妹表现得很兴奋,整天趴在妹妹的床边,对着妹妹说,‘我的妹妹好可爱啊!’‘我好喜欢她啊!’但没多久,他就完全换了个样,脾气也越来越大,一不如意就开始哭闹、扔东西,就差打滚了,更多次说把妹妹抱大马路上扔了。明明很喜欢妹妹的大宝,为什么完全变了一个样?”
但周围的亲戚朋友都知道大宝之所以“变脸”,和苏芒平时的行为有关。
以前苏芒是很爱大宝的,虽然他做什么都比较慢一点,但苏芒还是觉得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宝宝。但自从女儿出生之后,苏芒发现女儿特别讨人喜欢,因为她学走路、说话都很快,而且安静,不淘气。而大宝现在5岁了,不但调皮捣蛋,而且整天就知道乱跑,傻玩,这让苏芒看着又心疼又生气。为此,经常斥责大宝不听话,而且拿二宝和大宝相比较:“你和妹妹都是我生的,怎么你就这么笨呢?”“妹妹都吃不到身上去,你都这么大了还吃到身上去了,你还没妹妹让我省心。”……
而大宝只要一听到妈妈说妹妹比自己聪明,比自己听话,那准是眼泪乱飞、哭声不停,后来变得越来越叛逆。
你是不是也像这位妈妈一样,有了两个孩子之后,就会不由自主地将他们进行比较呢?比如,看谁更早学会说话,更快学会走路,看谁的性格更像你,谁最听你的话。
“弟弟的眼睛比姐姐大,还是弟弟可爱。”
“二宝四个月长牙了,大宝六个月才长牙。”
“你看弟弟都能帮妈妈做事了,你怎么还这么不懂事?”
“姐姐成绩门门优异,钢琴、画画样样精通,你怎么就这么没出息!”
……
这样的话是不是很耳熟?
相信,你之所以这样做并没有偏心谁的意思,毕竟都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怎么会偏心呢?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个个出类拔萃,天下父母都是这样的,但将两个孩子进行比较,一味地说一个孩子的好,指责另一个孩子的不好,在被批评的孩子看来真是百分之一百的偏心,偏心到家了。
一个孩子明明好好的,为什么有了两个孩子的对比,就发现必有一个不乖了?其中,孩子本身并没有变,他一直都是那个他。是我们做父母的心态改变了,因为有了两个孩子之间的对比,我们觉得他不如另一个乖,以前愿意花心思去教育他,愿意去宽容他的缺点,现在却总在挑他的毛病。
虽然父母的本意是为了刺激孩子不断进步,但是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在孩子看来,父母的比较是对自己的否定,是不爱自己的表现。一而再再而三地比来比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也就被比没了,进而会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变得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教,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不可理喻,也会破坏两个孩子之间的情谊,导致他们争风吃醋。
所以,千万不要在两个孩子间进行对比。
“比较”不可避免地使一个孩子觉得不如另一个,正如我们大人一样,没有哪一个孩子是完美的,也没有哪一个孩子是一无是处的。也就是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他们之间根本没有什么可比性。更何况,每个孩子其实都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今天的优点,可能就是他今后的缺点;而今天的缺点,可能就是以后的优点。这些都是我们无法预见的,不能轻易下论断。
比如,大宝可能比二宝调皮捣蛋,但他将来可能更能够承受挫折,人际关系更和谐;二宝可能比大宝头脑聪明,学东西快,将来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但大宝可能更有毅力,也未尝不能厚积薄发。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芳香和属于自己的绽放,作为父母,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知道,他们都是特别的、独一无二的,并且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对于孩子来说,没有谁愿意被别人说差,他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扬,尤其是来自父母正面积极的评价。
当然了,也不是绝对不能将两个孩子进行比较,关键是看以什么样的心态去比较。
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花朵,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特性的孩子,即使出生在同一个家庭,也有可能一个内向,一个外向。一个话多,一个话少。如果你只是抱着分辨每个孩子的心态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会成为陪伴孩子成长路上的调味品。如果你把这种差异当成一种差距,并且因此给孩子定性或者对他们进行评价,借此来刺激孩子之间的竞争的话,那就必须要学会控制自己了。
如果一个孩子确实没有另一个孩子做得好,我们也不要总对两个孩子进行比较,最好的方式是直接就事论事,比如直接和弟弟说:“等一下家里会来客人,你的玩具还堆在沙发那里,你是不是应该和姐姐一起把家里收拾整齐好招待客人呢?”直接提出自己的期望,往往比对比更有效。
最后要说,每个孩子都各有所长,也难免会有缺点,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并及时加以纠正。即便有些孩子现在有些方面不如你愿,要相信,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不论什么样的缺点和不足,都是可以纠正过来的。不比较,多帮助,和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那么他们之间一定能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