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对大宝,大宝就怎么对二宝(1 / 1)

刘蓓的脾气很暴躁,而儿子阳阳淘气十足,每天都把家里弄得天翻地覆:玩具散落一地,画笔、画纸摊满了桌子,**也堆着他的各种小玩意。每当看到屋内一片狼藉时,刘蓓心中的怒火就会被点燃:“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从哪儿拿来的东西玩完了还放回哪儿去。你就是不长记性,你不收,看我把它们全扔掉!”

自从刘蓓诞下女儿晴晴后,她惊讶地发现,已经做了哥哥的阳阳,面对同样淘气的妹妹,居然也有了点小父母的样子,经常有板有眼地“教育”妹妹。至于“教育方式”,则完全模仿了自己,从话语到语气,连神情都是惊人地相似。一阵急风暴雨般的叫嚷,接着是把妹妹最心爱的玩具扔掉。

很神奇,是不是?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这涉及了“镜像神经元”这种特性。这种特性就像照镜子一样,看到别人在干什么,可以想都不用想,就能执行同样的动作:看到别人在吃东西,自己的口水就来了;看到别人出汗,自己也就会觉得热……

举个例子,当我们对宝宝反复吐舌头的时候,宝宝会被镜像神经元支配,注视着你的脸,然后也开始慢慢吐舌头。如果妈妈常常对自己的孩子微笑,那这个孩子也会非常爱笑。如果妈妈总是愁眉苦脸,那么养出来的孩子也会同样情绪消极,这一切的发生就像照镜子一样。

当家中有两个甚至更多的孩子时,这种“镜面反射”就更加复杂生动了。

吃饭时,大宝不小心摔坏了一个碗碟,如果妈妈不由分说地一顿怒骂。当二宝不慎“招惹”了大宝的时候,可以想象,大宝会是怎样的反应。大宝也会非常生气,完全不顾二宝感受,然后像妈妈对待自己一样一通吼叫。许多父母经常抱怨大宝爱打二宝,有一种可能就是,孩子反射了大人的行为。

“镜像神经元”的原理告诉我们:比起听到的,孩子们更愿意接受他们所看到的。你怎样对大宝,大宝就怎样对二宝。

那么,当大宝对二宝不友好时,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呢?

要想大宝爱二宝,首先好好爱大宝

要想大宝爱二宝,首先好好爱大宝,这是对“镜像神经元”的反利用。

即便有了二宝,父母也不能减少对大宝的爱,而要多抽出时间来陪伴大宝,欣赏大宝的点滴进步,鼓励他去创造、去探索。更重要的是,时刻关心大宝所处的状态,注意收取大宝发出的需求信号,并能正确地理解,做出及时恰当的反应,大宝就会发展出对父母的信任和亲近感。换句话说,父母善于觉察大宝需要什么并做出回应,大宝感受到的爱更多,将来也会懂得如何去爱二宝。

好好爱大宝吧,被爱喂饱的孩子,才会有爱。

父母要学会必要的正面管教

不少父母认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事,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习惯采用责备、谩骂的强硬方式。殊不知,再小的孩子也有尊严,需要被尊重和鼓励。因此,当一个孩子做出不当行为时,其实是他感受不到归属或自我价值的一种表达。基于此,父母要学会必要的正面管教,鼓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逻辑。

比如,面对一个调皮叛逆、爱搞破坏的孩子,与其打骂怒吼孩子,不如平和地跟他沟通,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在“镜像神经元”的影响和控制下,这个孩子也会学会这种处事方法,日后当他成了哥哥或姐姐,在面对一个比自己更小的淘气包时,也会懂得克制自己的脾气,专注于解决问题。

这里有一个成功的教育案例,非常值得借鉴。

“弟弟,你快下来!”

“不,我要果汁!”四岁的佑佑自己站在椅子上打开冰箱的门,倔强地叫唤。

“不行,先把晚饭吃完。”姐姐苗苗表示反对。

佑佑觉得全世界都在和自己作对,嘴里吵着叫着不停歇。

僵持了一会儿,苗苗放话说:“你先下来,我可以给你拿酸奶。”

“真的吗?”佑佑止住了语无伦次的叫唤。

苗苗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佑佑从椅子上下来,巴巴地走到姐姐面前:“我现在就要。”

“你能好好跟我说话吗?”苗苗微笑着问道。

佑佑一字一顿地说:“姐姐,请你帮我拿酸奶,好吗?”

“很好,我这就去拿。”苗苗满意地点头。

看到这里,妈妈欣慰地笑了。往常的一幕,仿佛就发生在眼前。

苗苗搭着椅子高高地站在冰箱门口,小胖脸倔强又气愤:“我不下去,我要喝果汁。”

妈妈放下手里的事情,深呼吸,以尽量平静的语气说:“你先平静一下,好好跟我说,也许我能帮你。”

苗苗抽泣着说:“妈妈,我要喝果汁。”

“好的,我知道了。可是现在喝果汁有点不合适,要不我给你做个南瓜派。”

苗苗犹豫了一下,觉得主意不错:“妈妈,你赶紧给我做!”

“你应该怎么对妈妈说话?”

苗苗一字一顿地:“妈妈,请帮我做一个南瓜派。”

“很好,我这就去做。”

显然,苗苗对佑佑的行为正是“镜面反射”了妈妈对自己的做法,这是一种一对一的正面射正,有助于大宝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并最终促进大宝和二宝的友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