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我的孩子刚升入小学时,学校组织了一场为期五天的游学活动。活动的内容非常丰富,既能够增长孩子的见识,又能帮助他们学习到很多知识。我的孩子在浏览完游学的活动计划后,非常感兴趣,并希望我同意她参加。
尽管这次游学活动很值得参与,但我当时还是拒绝了她。她很生气地质问我为什么不让她参加。我回答她说:“你长这么大从来没有离开父母身边独立生活过,一旦不适应,就会给老师、同学们带来很多的麻烦,也体验不到游学的乐趣,探索不到游学的意义。”
对此,我的孩子不服气,她觉得自己能够独立。为了让她认清事实,我问了她几个有关独立的基本问题:
“你会自己洗衣服吗?”
“你能打扫好宿舍的卫生吗?”
“你能计划好自己每天的花费吗?”
“你和老师、同学们走散了,知道怎么做吗?”
“如果碰到坏人了,知道怎么自救吗?”
对于我问的前两个问题,她支支吾吾地说自己可以做到,而后面几个问题她便回答不上来了。我问孩子是不是真的想去。她立马点头,眼睛里尽是恳求。最后我跟孩子约法三章,答应她可以去,但前提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她必须要学会独立。
这之后,我有意识地训练起孩子的独立能力,比如我不再喊她起**学,而是让她自己定好闹铃起床;我不再帮她整理房间卫生,而是放手让她自己去做;我教授她一些生活中的技巧,让她自己去琢磨;我会模拟一些生活中危险的场景,让她掌握自救的技巧……通过学习与实践,她的独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随着孩子的独立性越来越强,我对她外出游学也放下心来,同意了她人生中第一次没有父母参与的旅行。
这次游学,其实也是对孩子独立能力的锻炼。因为孩子回到家后,我明显发现她变得更有主见了,也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02
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我是有计划的。我计划等孩子的年龄稍微大一点再去训练,因为我认为孩子大一点,接受能力强,能够更好地做到独立。
但经历过这次游学后,我发现孩子的独立并不取决于她的年龄,只要给孩子独立的机会,她就能够一点点地做到独立。所以孩子能够独立,真正取决于的是父母的态度。就像我的孩子,如果我不给她独立的机会,她就无法学习独立的相关知识,做到独立;如果我给她独立的机会,并有意识地去训练她的独立能力时,即使年龄小,她也能做得很好。
作为父母的你不妨想一下,你的孩子是否缺乏独立能力?其独立能力的缺失是否与你的态度有关呢?
当父母对孩子太过溺爱时,就会对孩子大包大揽,孩子得不到独立的机会,谈何去独立?当然,也有一部分父母不给孩子独立的机会,是因为希望孩子将心思全都放在学习上,或是跟我一样,希望等孩子大一点再培养起其独立能力。其实,这都是不利于孩子成长与发展的。
父母的态度是孩子独立资本的储备起点,越早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孩子将越早掌握独立生活、独立生存的技能。而这些独立技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的机会。
我举一个例子,两个成绩相当的孩子,一个孩子独立能力很强,一个孩子独立能力很弱,如果老师手上有一个外出比赛的名额,内心肯定会偏向独立能力强的孩子。因为独立的人能够给人一种靠谱的感觉。
所以给孩子独立的机会,提升孩子的独立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03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孩子做不好,事实上这仅仅是我们自己认为的而已。如果真的放手让孩子去做,在做的时候,他可能会磕磕碰碰,但是最后,他肯定能做的又快又稳,因为独立也是一种习惯。
我们需要转变自己的态度,给孩子独立的机会。那么,如何转变态度呢?
第一,我们只有先看重某件事,才会去执行。所以父母需要先看重孩子的独立能力,这样才能有意识地去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
父母需要明白,孩子年龄小,他也能做一些独立的事,比如当孩子学会走路了,就可以让他自己的东西自己拿;孩子2岁半以后,具备了一定的整理物品的能力,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整理自己的玩具;当孩子有了自我意识后,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做选择……只要父母有让孩子独立的想法,那么他们在任何年龄段,独立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此外,一个人的人生,独立能力的重要性凌驾于很多事物之上,比如学习,学习是为了获得美好的生活,而独立能力的缺失则往往会令生活陷入困境。所以独立能力对孩子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是需要父母去看重的。
第二,孩子的独立能力是从多个方面训练而来的,父母要尽可能多给予孩子独立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其独立能力,这样他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人。
真正的独立,是既可以独立面对生活,也可以独立应对生存。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独立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但不能独立地去处理突发事件,那么孩子也算不上是真正的独立。对此,父母可从多个方面去培养、锻炼孩子,比如可以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和判断,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让孩子自己面对挫折和困难等。当孩子经历得多了,独立能力自然就被训练出来了。
独立能力就像是一把利剑,它能够帮助孩子披荆斩棘。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为孩子铸造出这把剑,这样他们未来的人生才会无往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