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提醒孩子们不要太懒惰,要多做练习,因为只有勤加练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练习多了遇到的题型自然就多了,考试时自然就应对自如了。很多同学记住了我的话,能够主动地做题。
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陷入了另一个误区,那就是平时只顾着做练习,认为只要多做练习题就可以牢固地掌握知识,就可以轻松应对考试中的各种问题。于是,他们总是在题海中遨游,练习题做完了一道又一道,参考资料做完了一套又一套。结果呢?自己经常处于疲惫状态,学习成绩却始终没有升上来,反而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这时候,他们迷茫了,也慌神了,不禁疑惑地问:“老师让我多做练习,为什么我的成绩不上升反而下降呢?”没错,我是建议多做练习,可是并不是让同学们陷入题海战术之中不可自拔,更不是让同学们为了做题而做题,忽视了思考和做题的质量。
其实,做题并不是多多益善,大搞题海战术也并不是明智之举。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很少发现哪个学生是因为搞题海战术而成绩优异的。如果你只重视做题的数量,却在这个过程中缺乏思考,做完之后不懂得触类旁通,第一次做错的题目下一次还是会做错,第一次不会做的题目下一次还是搞不懂,那么做题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了。再者,很多资料的题型都是相同的,同一类型的习题只要做一次,弄懂之后就完全没有必要再做了。如果你只是低头做题,做的却是同一类型的习题,那么就只是浪费时间罢了。等到考试时,遇到另一种题型,依然是搞不懂,不会做。
同学们应该明白,做题并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提高成绩也并不是比谁做的习题更多。搞题海战术,无休止地做题,却忽视了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考,忽视了所做题型的质量,那么最终的结果也不会如你所愿。
李霞是我曾经教过的一位学生,她也曾经让自己陷入题海之中。为了让自己的成绩有所提高,她购买了一大堆参考资料,仅数学就有两三本参考资料。每天除了上课和睡觉外,她花费大量时间在做题上,时常晚上11点多还在钻研某道题的解法。她原以为努力会有回报,通过长时间的做题可以促使自己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可没想到,期末考试成绩竟然还不如以前,多科成绩都下降了十几分。
好在李霞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这时候她知道是自己的学习态度出现了问题。于是她仔细分析了自己上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发现原来自己只知道埋头做题,却没有重视习题的质量。平时,为了快速地做完一本参考书,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多做几道题,如果做对了她就会立即赶着完成下一道题。如果是做错了,或是找不到做题的思路,就会直接看后面的参考答案。这样一来,她根本没有时间思考,很多题虽然做对了,可是由于立即进入下一道题,原本的解题思路很快就忘记了,下次再遇到这道题反而不会做了。而对于那些做错和不会做的题目,虽然看答案的时候觉得自己弄懂了,可实际上根本没有完全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更无法做到举一反三。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李霞开始抛弃题海战术,不再追求做题的数量和速度。她说:“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些参考书不再是拿来就做题,而是选择一些典型的习题和自己不熟悉的题型来做。在做的时候我也不再不假思索,而是给自己思考的空间,直到彻底明白了解题思路和方法之后,才继续进行下去。对于那些做错的、不会做的习题,我会重点对待,或是请教老师和同学,或是仔细思考,而不是直接看答案。当我删除了那些同类型的习题和太简单的习题,以及超过了所学知识的习题之后,思考的时间就多了起来,成绩自然就提升上来了。”
我始终认为,做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所以,同学们不要给自己买那么多参考资料,因为太多的参考资料你根本做不过来。况且,即便你做得过来,也不一定对提高成绩有所帮助。我建议同学们应该像淘金一样来选择有价值的习题,这样既不会被过多的参考书压得喘不过气来,还能让知识的掌握变得更加牢固。
其实,通常老师都会给同学们推荐一些参考资料,只要学好做好老师推荐的这些参考书就可以了。
当然,对于这些参考书,同学们也应该学会有取有舍,选择那些典型的习题来仔细地做,舍掉那些重复的、同一类型的习题。抛弃做无用功,那么同学们的勤学苦练自然就发挥大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