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好,听课不苦恼(1 / 1)

一直以来,我有个习惯从未改过,那就是每次下课后,都会要求学生回家预习明天课上需学的新知识。因为,一节课只有45分钟,想要在45分钟内吃透老师所讲的每一个知识点,这绝对是困难的。但是,如果有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那么吃透的知识点绝对比没有预习的同学多得多。

自从升入四年级后,我的学生李浩然就觉得学习越来越力不从心,因为他总是记不住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对课本上的知识也是一知半解。他很疑惑,明明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也仔细完成,复习得也很及时,怎么就是学不好呢?后来,他将自己的困惑告诉了我,希望从我这里得到一些帮助。

询问了李浩然的学习过程,我发现他并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要知道,课前不预习,那就发现不了问题,更别谈认真思考了。长久下去,学习中就会滞留许多没有攻克的难题。到了四年级,学习的知识点多了,难度也加大了,再加上以前学习没有打好基础,学习时自然会力不从心。

后来,我再三督促李浩然每次上新课前要去预习,以前遗留下来的难题要及时查缺补漏。渐渐地,李浩然的成绩提高了,学习变得越来越轻松。

俗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说的是,每一件成功的事都因为有准备,而不成功则是没有准备,或准备不足。可见,“准备”对事件的成败起关键作用。我们将这句话放在学习中也一样。不过,许多学生和李浩然一样,多半认为课前预习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老师上课时会讲,到时候专心听讲就可以了。那么,预习真的没有用吗?当然不是,下面我就来说说预习的好处。

(一)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当我们预习时,会将书中的知识大致了解一番,并能清楚地知道哪些是自己明白的,哪些是不明白的。带着这些疑点和重点,针对性地去听课,那么听课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如果课前没有预习,那么对书本上的知识会很陌生,思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学习效率就会低下。

(二)预习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做课堂笔记。当我们没有预习时,会盲目地记课堂笔记,以至于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顾不上听课。如果预习了,我们对知识有了初步的印象,记笔记时就会有针对性,专门记那些书本上没有的、老师补充的知识,以及预习时的重难点,思维也能跟上老师的节奏。

(三)预习可以培养一个学生的自学能力。当我们预习时,会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后,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一个过程都是在自学,随着预习的次数越来越多,自学能力也会越来越高。

我之所以和学生们强调要预习,目的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堂学习的思想和行动准备,对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做到心中有数,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完全全地交给学生,使学生既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同时培养出良好的自学能力、记忆能力。

如何将课堂预习真正地落实下去呢?在我看来,很多事情都需要循序渐进地去做,预习也是一样,也要有个程序,循序渐进,否则效果就不好。掌握了科学预习的方法,不仅能加快预习速度,而且也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一起努力,给孩子提供一些有效的好方法。

一、选择好预习的时间

一般来说,预习时间安排在当天写完作业之后,根据剩余时间作安排。如果时间多,可以将下节课要学的内容完整地看一遍,大致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迅速掌握背景知识、抓住主题。如果时间少,可以把预习时间用在薄弱、重点的学科上。哪些是单元的重点、难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阅读与思考双管齐下

在预习的时候,首先可以浏览一遍课本,了解课本的主要内容,明白哪些是自己明白的,哪些是自己不明白的。然后带着这些疑难点进行二次阅读。这个时候,可以将阅读的速度放慢些,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查阅参考书,或是翻看以前学过的内容,争取靠自己的努力攻克难点。如果实在是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先记下来,等隔天在课堂上解决,或是询问老师或同学。

三、预习笔记不能少

大部分人认为笔记是在课堂上记的,其实预习时也可以记笔记,因为发现问题是预习的关键。这里的笔记有两种:一种是写在书上,一种是整理在笔记本上。在书上做笔记时,主要以“圈”“点”“勾”“划”为主,将教材中的段落、要点、生僻的字词句、疑难点等标出。同时,也可以在书本的空白处做标注,写一写自己的看法与体会。当然,存在的疑难点要特别标注。在笔记本上做笔记时,主要整理教材上重难点的摘抄和心得体会,其次将遇到的问题写下来,等隔天课堂上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