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引导,教孩子自己解决矛盾冲突(1 / 1)

不少父母发现,随着孩子长大,需要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比如说,孩子与孩子之间产生了矛盾,该怎么办?当孩子慢慢走出家里的圈子,就要告别小公主、小王子的生活了,该怎么办?孩子们既要寻找朋友,又要面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那么具体会出现什么样的矛盾冲突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前段时间,几个家长带着孩子在一起玩,大人们站在一边聊天,孩子在一旁玩耍。正当大人聊得火热的时候,突然传来孩子的哭闹声。家长听到尖锐的哭声,吓了一大跳,赶紧去看看出了什么问题。原来,是悠悠和果果两个小姑娘吵架了。果果哭得非常大声,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

果果的妈妈冲过去,先是看了看孩子身上有没有摔伤,检查并没有什么伤害,周围老人也说两个孩子并没有打起来。果果妈妈问道:“你怎么了?为什么哭得这么厉害呢?”果果抽泣地回答道:“她推我,她抢了我的东西,还大声吼我!”说完继续哭。

而悠悠听到果果的回答,立马也崩溃了,冲着自己的奶奶喊道:“她说谎,我没有!她骗人!”两个大人轻轻安抚着自己的孩子,但两个孩子仍然哭得撕心裂肺,一时间,场面十分混乱!大人十分尴尬,可没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既不能批评自己家孩子,也无法指责别人家孩子。两个家长决定,让孩子冷静下来再做处理。

孩子的眼泪来得快,去得也快,没多久两个孩子的心情就平静下来。为了搞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果果妈妈把两个孩子拉到一起,开始问了起来。

“刚刚发生了什么事情,谁能告诉我呢?”

“果果拿了我的树叶,我想要回来,就抱着她说‘还给我’,然后她就哭了。”

“是这样的吗?果果?”

“是的,她突然抱着我,还用很大地声音对我说话,我很害怕。”

原来事情的经过这么简单,但孩子们自己的问题,还是得放手交给她们自己来处理,两个家长的意见一致。这就很好办了。

“那你们觉得,这件事情是谁错了?自己有没有错?应该怎么办呢?大家以后还要一起玩吗?”

说到一起玩,两个孩子都不约而同地点点头。看来,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到孩子们的友情,只是需要慢慢地引导,才能找到好的相处方式。两个小家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像都有什么话想说。而两位家长,则在一边鼓励她们说出心里话。

悠悠年龄大,她先说:“你以后能不能别抢我的东西?我不喜欢我的玩具被别人抢走。你喜欢的话,可以告诉我,我同意了,你再拿走。”这是小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你那么大声我很害怕,我不喜欢别人碰我。你那么抱着我,我以为你要打我呢!”小果果也毫不示弱。

“好啦,大家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我们今天会有矛盾,是因为对对方的习惯和想法不熟悉,所以才会有矛盾。那么你们都有错的地方,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呢?”果果妈妈继续引导。

“对不起。”

“我也对不起。”

“那你们都原谅对方了吗?如果原谅了,那就继续一起玩吧。不过,我们都要注意,不要无缘无故地吵起来,要学会冷静。好朋友相处,是要顾及对方的习惯的。”

两个孩子点点头,又重新在一起玩得不亦乐乎。两位家长相视一笑,并没有继续讨论。

大人处理矛盾的态度非常重要,这里我们要注意,不管孩子是吵架还是打架,不要第一时间去指责任何一方。处于矛盾中的孩子,此时的心理状态不稳定,家长的一句话就有可能成了他崩溃的稻草。所以,保持客观公正的心态,可以让孩子和家长的心态更加光明。这是调节和引导孩子自主处理矛盾的重要前提。

当家长的情绪和心态保持住后,还要注意保持不急不缓的态度。忙乱中容易出错,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有些家长脾气急躁,看到孩子吵闹哭喊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着急中随意下结论,破坏了调节的氛围。如此一来,必然有一方得意而另一方委屈。即便是家长手头上有事情,也要注意质量而非速度。如果实在腾不开手,可以告诉孩子们,先暂时分开冷静一下,等自己处理完手里的事情再过来了解。

接下来,就是召集大家还原事情真相的时候了。孩子一个人玩耍,肯定不会出现矛盾冲突,只有他们与外界的人事发生联系,才会出现矛盾。不管大人在不在场,引导孩子回忆事情发展的经过,并鼓励双方实事求是,说出真相。这个时候,鼓励孩子显得非常重要。有些孩子会故意说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而有些孩子则正视发生的事情。这是因为孩子的性格之间的差异,不应该成为影响大人判断力的因素。

两个孩子在一起争球,不小心都摔倒了。一个孩子摔破了皮,另一个孩子摔得瘀青,谁能保证受伤轻的那个孩子就是制造矛盾的负责人?甲说乙推他,乙说甲绊他,这是他们表达的自由与倾向性,并不应该成为被批评的原因。

这个时候,双方的陈述出现偏差,究竟该怎么做呢?如果家长目睹了事情的发展经过,那就好办一些了。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看到的事情如实讲述出来,注意,不要带任何感情色彩,包括强调、批评或者表扬,这些统统都不要。这么做的原因,是让孩子明白,要实事求是,因为自己是旁观者。如果他们歪曲事实,那么家长会发现的。

当所有人都陈述完毕,下一步,是该做出决定的时候了:“你们发生了这样的矛盾,那么,谁能给一个解决办法呢?”这时候,前面的情绪安抚工作,以及事实还原工作,都已经完成,引导解决就是整个事件的重点。

孩子在经历矛盾升级到爆发的过程中,内心会产生后悔或者害怕的情绪。此时应该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时候到了,开动脑筋,想一想,如果回到发生事情最开始的时候,你们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还会任由矛盾爆发,直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吗?”

抢人玩具的,会表示自己不应该抢过来,而是应该询问是否愿意分享;打人的,首先要承认自己的错误,并真诚的道歉,请求对方的原谅;处于弱势地位的,则会反思自己的情绪和脾气,是否需要注意改变。

……

最后,我想说,孩子的世界里会有争吵矛盾,出现这些并不稀奇。作为父母,注重引导,教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远比家长替他们讨回“公道”,要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