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事实再说话,向孩子低头不丢人(1 / 1)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偏偏好多父母都不认同这一观点。他们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本能地划出一条清晰的界限,这边是大人,那边是孩子。为人父母,他们总想做对每一件事,成为孩子心中的骄傲、优秀的榜样。可是,这样就给了自己太大的压力,也间接否定了孩子的价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总有比我们强大的人,这种现象是无法改变的。纵然你在某方面是天才,可没有谁能成为万能神。父母应该学会弯下腰来,尊重孩子的天赋灵性,相信他们的思考能力。

之所以提出这种观点,是因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误差。你还能回忆起来自己上一次发火是因为什么吗?是孩子画画的颜色不对,还是因为他没有礼貌让你丢脸?大人总说要给孩子安全感,却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让孩子心惊胆战,现实中的这种情况让人心痛。

更可怕的是,有时候父母逼孩子说出犯错的理由,却一下子被孩子的原因震惊到。原来孩子不是要犯错,而是因为他们有自己善良的出发点。更扎心的是,他们的心意虽好,却被大人误解成犯错。那么此刻,又有多少父母会因为误解孩子,而向他们低头认错呢?

有一个故事特别暖心,想讲给大家听:

一个男人开车回家,把车停在车库里。等他再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年幼的儿子正拿着东西在车上乱刮乱画,看上去非常高兴。这位父亲气坏了,他看了一眼自己的新车,就知道车漆已经被儿子给刮坏了。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怒火,冲着儿子大喊大叫,甚至还打了他几下,斥责他的调皮。儿子默不作声,眼里却含满了泪水。

这位父亲对儿子训斥许久,最后去检查车子的情况。他忽然发现,儿子并非胡乱涂鸦,而是写了一句话,那就是:I love you,dad(我爱你,爸爸)。这时,他才明白儿子的举动。他抱了抱孩子,却没有说出“对不起”。虽然他的内心明白了孩子心意,可大人的尊严让他不会轻易低头向孩子认错。

我们常说要保护弱势群体,孩子就是我们要呵护的对象。大人把发火当作随性而起的事情,当父母发现错怪了孩子,也不想低头认错,这样的父母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想法。父母应该明白:自己也只是个凡人,学会像孩子讨教学习,或者请求原谅,这样的行为并不会降低为人父母的权威,反而可以让孩子对父母更加尊重、亲子关系更加亲密。

《双面胶》里有个小朋友,性格安静听话,从来不会惹是生非。但有一天,有个男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诋毁他的爸爸,言辞非常难听。这个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去追打那个孩子。他拿起地球仪扔了过去,不小心砸到了另外一个同学的脑袋。

当爸爸来接他的时候,他已经害怕到不行。回到家里,不明真相的妈妈对他百般质问,结果得知是因为爸爸被人污蔑,他才动手。

如果你是他的父母,该怎么教育呢?动手打人是不对的,但他能在班里维护爸爸的名誉,你们是不是会感动并表扬他呢?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如果他们认为自己做错了,接受惩罚是可以的。但如果没做错,反而被冤枉了呢?他们能不能得到应该有的道歉。大人是人,并非是神。想让孩子仰望父母,也不意味着父母不允许出现错误。有时候,道歉比训斥,更能让孩子印象深刻。

比如有个小孩喜欢剪纸,她会趁着妈妈午睡,偷偷把床单上的小花剪下来。当妈妈醒来发现这件事儿,自然气到跳脚。然而孩子告诉妈妈,她觉得花非常漂亮,想剪下来送给妈妈。

孩子的成绩单发下来,你发现他的成绩退步许多,是不是又要教训一下?然而,他开心地告诉你,他故意做错一些题,是为了跟最好的朋友缩小差距,让朋友不再孤单。

你会发现,孩子的真善美,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尽管那些事,在大人看来是那么傻。作为父母,我们可以批评、引导孩子,但要做好调查工作。若是发现我们误解孩子的初衷,要坦诚地说:“对不起。”这句话并不会让父母丢人,反而会赢得孩子的尊重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