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懂得放手,孩子才有机会管好自己(1 / 1)

在我看来,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更像是一场博弈。双方都在寻找一个平衡点,孩子不断地向父母争取自己的权利,而父母则纠结于到底该不该放手。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每个孩子的独立性会出现特别大的差异。归根结底,孩子有没有独立性,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

中国的教育观念跟外国不一样,对于“十八岁就要独立搬出去住”这种言论,好多人觉得对孩子过于苛刻,表示不赞成。我们喜欢母慈子孝的生活,相信自己对孩子付出极大的耐心,应该会让孩子顺理成章地成长为优秀的人。没错,有些孩子的确从小就功课特别棒,是大人口中的小天才。但是说到其他事情,基本上不能自理。

这种例子太多了!有许多天才儿童,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是个生活白痴,什么都不懂。除了学习成绩好,一事无成。离开了父母的照顾,他们的生活一团糟。甚至有的人会带着父母去上学,因为他们需要照顾。可这种照顾,什么时候才能到头呢?不少人都看过这种新闻,之后就会批判孩子的独立性。可是,不管你承不承认,问题就出现在父母这里。

在这一点上,人类有必要向动物学习。有一个鸟妈妈,孵化了几只鸟宝宝,一家人生活在温暖的窝里。宝宝们过于弱小,就连羽毛都还没长出来,只会“唧唧”地叫着。鸟妈妈每天来回飞好几次,外出觅食。她每次叼来很少的食物,一次只能喂一个孩子,然后立马飞出去寻找另外的食物再喂其他的孩子。

就这样,鸟宝宝在妈妈的哺育下,一天天长大。眼看它们羽毛丰满,眼睛明亮,已经可以自己出去觅食了。在一个天气晴朗明媚的早晨,鸟妈妈唤醒自己的孩子,教它们捕食的技能,然后让它们全都飞出去,独立生活。

眼看自己的鸟宝宝都快乐地飞出去了,可鸟窝里怎么还有一只鸟呢?原来,那是最胆小的鸟宝宝。它害怕外面的世界,更不愿意离开妈妈的怀抱。它用哀求的眼神看向妈妈,希望能获得不同的待遇。可鸟妈妈做了件事,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它用鼓励的眼神看着自己的孩子,然后用翅膀把鸟宝宝赶出了鸟窝。

最后那只小鸟扑棱棱地飞了出去,因为没有了后路。它知道,自己以后必须管好自己,妈妈已经放手。它必须在这大千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成为一只坚强的小鸟,不辜负妈妈的“决绝”。

没有人能陪着孩子走完全程,所以父母纵使百般不舍,还是得说服自己。有句歌词非常经典:“有一种爱叫作放手。”就说出了这个道理。父母对孩子的爱,深沉而又伟大,父母竭尽所能想要呵护孩子,却不知道该在哪一刻放手。然而越是犹豫,越会推迟孩子独立的时间。走着走着,孩子的依赖性就变强,导致父母想放手,孩子也不愿意接受。最终,父母被埋怨是小事情,孩子没有独立管理能力,才是大麻烦!

浩浩1岁的时候,有过一段语言爆发期。他试着喊出“爸爸”“妈妈”,也经常会说些大人听不懂的话语。爸爸妈妈疼爱他,每当看见自己的宝贝儿子,因为说不清楚话而着急大哭的时候,都会跟着着急。后来,浩浩想要什么东西,爸爸妈妈就不断地猜,只让孩子点头或者摇头。结果错过了语言爆发期,直到快3岁了,浩浩还是不愿意开“金口”,这可把爸爸妈妈急坏了。

浩浩的父母去找育儿专家,得到了一个答案:父母帮助孩子说出内心话,导致孩子不去主动模仿,对语言失去了兴趣,对父母的依赖性更强。矫正还不晚,一定要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表达。

后来,浩浩跟着爸妈出去玩,渐渐地得不到“帮助”了。想要跟小朋友一起玩?要自己去叫“哥哥”“姐姐”。想吃带出来的苹果,妈妈假装不知道他想要什么,让他自己思考之后,说出食物的名字,这时,妈妈才“恍然大悟”,给他递过来。本来就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没多久,他就变成了一个“小话痨”。

别以为爱就是无微不至地照顾,适当地放手,换来的是孩子一步步的成长。在成长中,孩子才能提升自己,用一颗强大的心面对这个世界。父母可以做孩子物质的靠山、精神的慰藉、受伤后的港湾,却唯独不能做孩子一辈子的指挥者。

龙应台曾经在《目送》中这么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独立又乐观,是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可是如何培养,很多家长却不知道秘诀。

宁宁上小学的时候,妈妈给他生了个妹妹。兄妹俩年龄相差非常大,妈妈异常辛苦。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小婴儿,一边是刚上一年级的大儿子,爸爸经常出差,完全帮不上忙。就这样,妈妈开始放手了。

“儿子,赶紧洗脸刷牙,自己的衣服搭配好、作业检查好,我要帮妹妹换完尿不湿才能送你上学。”

“作业你先动脑筋想一想,妈妈把妹妹哄睡着再来给你检查。如果可以的话,你先检查一遍,改正错误之后我再来。”

“大宝贝,昨天老师说你的鞋子和袜子都很脏,你自己先泡起来,我一会儿教你刷鞋吧。”

……

一开始,宁宁很不开心。这些事情,以前都是妈妈帮他做,自己就负责玩。如今他却要自己做这做那。不过,没有办法,妈妈的确太忙了。有时候给他检查作业的时候,都会打瞌睡。

慢慢地,妈妈习惯了交代事情让宁宁自己做。宁宁发现了一个好玩的事:他学会了好多东西,自己完全能管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学习上,他越来越细心,因为他在家里早已经养成检查的习惯;生活中,他知道了洗衣机与天然气灶如何使用,煮面条和煎鸡蛋这种事情也难不住他。偶尔周末的早晨,他还能给妈妈做个“惊喜早餐”。

现在的他,已经快上初中了,看起来成熟懂事,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妹妹也长大了,跟着哥哥学了不少东西。他们的妈妈不再为自己的过早放手而感到后悔,反而庆幸这种生活培养了一个独立的孩子。看着两个坚强的孩子,她庆幸自己的选择。

没错,宁宁妈妈的放手看似是不得已,其实符合我们的教育原则。大包大揽的教育方式早就已经过时,现在的父母真的要学会放手,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们摸索成长的悲与喜。

或许第一次放手,孩子会摔得很重,你的眼里会闪出心疼的泪花。但千万别因此给孩子重新套上紧箍咒。给予鼓励的眼神与微笑,看孩子爬起、奔跑。于是在渐行渐远的路上,孩子才会收获不一样的成长,飞得又高又快。而你在这头,笑容是如此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