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养孩子,接纳孩子最初的样子(1 / 1)

有一首诗歌,名叫《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现在我们就欣赏一下这首诗歌吧: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

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

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

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

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

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诗歌中,蜗牛天性行动慢,可即便累了、伤了,依旧坚持着往前爬。而“我”呢?看着行动缓慢的蜗牛,内心充满抱怨和责怪,不时地责骂、训斥、打骂,甚至还想要放弃,全然忘了对方只是一只蜗牛,更不必说享受与蜗牛散步的快乐。

其实,诗歌中的“我”就是现实中的父母,而蜗牛就是他们的孩子。教育孩子就如同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只有接纳孩子、尊重孩子,放慢自己的脚步,耐心地等待孩子成长,才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并且与孩子共享美好未来。

诗歌中的“我”最后醒悟了,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开始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然而,现实中很多父母却没有醒悟,他们似乎走上了一条教育孩子的岔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甚至是完美的;希望孩子能拥有过人的天赋,最好能过目不忘;希望孩子早点走路、说话、识字;希望孩子早点上幼儿园、学前班,最好在小学前认识所有的字;希望孩子是“神童”,能够甩开其他孩子一大截……

在这些期待和希望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操之过急,会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然后不厌其烦地督促孩子,“你应该努力学习”“你必须超越别人”“你可以成为最好的”。一旦孩子没有按照父母期待的方向发展,父母便开始训斥孩子不配合、不听话,甚至会逼迫、教训、打骂孩子。

虽然父母的初心是好的,可是心态却是急躁的,甚至是急功近利的。这些逼迫会让孩子失去最初的本性和样子,并在精神上和心理上承受巨大的压力。当这些压力聚集在一起,就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甚至成了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

回想一下你教育孩子的情景,是不是也时常说过类似的话:孩子开始学习走路时,扭扭捏捏、犹犹豫豫,不敢放开扶着桌子的手,更不敢迈出第一步。这可急坏了一旁教导的你,在孩子身旁一边拍手一边鼓励:“宝宝,大胆一些!迈腿、迈腿,只要你迈出第一步就可以了!”然后看孩子许久不迈步时,你就会懊恼地说:“唉,这孩子怎么这么笨!”

孩子学游泳,因为有些怕水,进步比其他孩子慢。开始你还能耐心地鼓励孩子勇敢,可慢慢地,这份耐心就被消磨殆尽了。训斥和责骂就会逐渐多了起来,好像孩子犯了天大的错误一般。结果,你越是着急,孩子压力就越大,学习的进度就越慢;孩子在音乐上有些天赋,刚刚5岁就能弹出动听优美的音乐,且有非常高的音准。你觉得孩子的天赋不能被辜负,于是带孩子参加钢琴学习班、音乐比赛,希望孩子成为第二个李云迪、郎朗。结果,你的高强度训练让孩子对音乐失去了兴趣,小时候展露出来的天赋自然也逐渐消失不见。

所以说,父母们的期待是好的,但是急切的教育方式却并不可取。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和学习都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是小树苗成长为一棵大树同样需要漫长的时间一样。若是违背孩子的天性和成长规律而刻意为之,那便是害了孩子。

不管孩子是否有天赋,父母们都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耐心,让孩子慢慢地准备、学习,然后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正如意大利幼儿教育家马拉古齐教导的那样:“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应该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我们应该放慢脚步,我们应该学会等待!”

等你这样做了之后,便会发现孩子正不知不觉地向我们展示他们生命中最美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