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大善人之包工头奕景(1 / 1)

两名运货员看着奕景走出,便把刚启动的车又关上,随后一人说道:“刚刚是一个女孩接电话,说话断断续续,我们以为打扰到你们的‘性福生活’。”

奕景姗姗笑了起来。

现在可不行,人家也没有完全发育好,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长大一些,就……于是解释道:

“没有的事,可能是你们听错了,把东西都搬进来吧。”

接着两名运货员下了车,将打包好的耐烧砖,搬进了二楼仓库。

都是前几天,奕景用了两万订购的耐火砖,专门用于建造小型窑炉,以古代技术完全无法制造出来,里面需要硅石、石英、粘土、莫来石、工业氧化铝等各种材料。

这些耐火砖最高耐温可达1700摄氏度,而普通的粘土砖,只有1200摄氏度左右。

但烧制水泥需要1500摄氏度,普通的砖头远远不够,所以只能在现代购买,并在古代寻找一些辅料从而建造水泥窑。

一货车的耐火砖,将二楼的仓库占满,连空房间,也满了一半。

等两人走后,奕景那个叫欲哭无泪,一箱耐火砖差不多三四十斤,即便用上手拉车,一次性最多只能装两箱,再多,拉车就要坏掉。

现在这里总共有一百多箱,也不知搬到猴年马月。

可是为了古代大庄园的发展,奕景忍了下来,换上简单的运动服,带上汗毛巾,疯狂来回搬砖,连爬带滚,差不多花了两个时辰。

令林茜感到一阵惊奇,心里想着,‘我家公子,腰财万贯,居然需要搬砖,难道是仙界的神砖?’

……

翌日。

可谓是龙溪县的大日子。

此时街坊热热闹闹,不管是商贾地主还是平民百姓,议论纷纷,为这宁静的县城,添加一丝怪异的气氛。

“你听说了吗?鬼仙之徒,要招大量工人,一天开价居然二十文,并包伙食……”

“咱也听说了,他们好像要修渠,待遇非常好……”

“该不是为了开荒吧,这年头可是非常容易中瘴气,毙命……”

“你怕不是傻,他可是鬼仙之徒,能有治疗瘴气仙丹,赵神医,也与他拿此仙丹救人……”

现在可是春分之后,可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但也是青黄不接之时,许多农民秋粮已尽,春粮下播没多久,家里的粮食不多,这时只能借地主粮贷。

每年都有人饿死,也有人背井离乡,成为异乡流民。

然而在这弥漫之际,居然有人大肆招工,可解众人燃眉之急。

农夫或是流民百姓,都想加入工程队伍,赚点钱安家度日,叶工匠在城里设置的几个摊点,不到一个时辰便人满为患。

许多人争先恐后,生怕没了位置。

对于三十万人口的龙溪县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可也好过无。

不到一个上午,就招了七百人,到了午时,众人便来到鬼府外,由十几个工匠分别带领,严老头也是其中之一。

他只要五十人,负责修建简易路,简易码头,还有传说中的水泥窑。

奕景带过来的耐烧砖,若要建两丈多高的水泥窑中心燃烧舱,大约可有三座存量,不过以他的规划,先是两个水泥窑,另外两个高炉待建。

且今天也有新砖过来,最终的规划是三座水泥窑与三座高炉。

其他工匠每人领几十人,做好班排,这一里的水渠长度,分成十段,每五十人负责一段。

剩下的一百五十人,则负责荒地的开垦。

可他们并不愿意,害怕开荒途中感染瘴气疟疾,或是邪恶之物,显出犹犹豫豫。

奕景早有准备。

此地湿地众多,病虫疾害也是极多。

他早就订购了一批吡喹酮本,这种是专门用于防治各种寄生虫,特别是新中华建立之时,曾流行于田间“绝户病”。

这些疾病是由吸血虫引起的,它们专门寄生在钉螺,等待牲畜或者农夫踩到,刺破脚底,凭着血液进入体内,然后繁衍生息。

直到把人的血洗干为止,且传染性极强且无药可救,一人得此病,不用几天,便全家都会,所以被称为“绝户病”。

如此疾病,在当时让中央眉头不展,不仅严重影响水稻生产,还造成人口大量流失。

可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消灭中间宿主钉螺,开发药物用于治疗,吡喹酮便是其中之一。

在奕景要求下,每个人必须服用此类药物,就连府内购买的一百头牛,也是如此,用于预防吸血虫等其他寄生虫。

并且工人得到保证,若是感染疾病或是疟疾,能够得到医治,若是死亡,也会给死者家人一笔不小抚恤金。

工匠们将一条条,规矩以及福利都告诉出来。

顿时所有人热情高涨,解决了后顾之忧,便更加卖力。

一个下午时间,开山辟地,遇河架桥,水渠开挖,按照规划,河道宽约三丈,一丈深,能够通行四百石的船,也就是载重二十四吨。

之前购买的一百头牛,五十头分配给修渠,修路建窑,另外则分配给开荒。

等到傍晚,当众人满脸疲惫时。

府邸的壮丁,将一桶桶煮好粗米饭,馒头,清淡的菜汤,捧了出来,在府外搭建台子,装有同等分量食物的碗,整齐排列。

工人们只需排队领取即可,用完餐后,将所有的粗陶碗归回原位。

众人原以为,在这青黄不接之时。

食物一般都是粥水,且是那种只能见到几粒米的粥,可当每个人捧着手里的大碗,有些难以置信。

满满的粗米饭,足足半斤有余,再加两个硕大的馒头,若是吃完,便可到指定地点,用手中的粗陶碗喝汤。

简直就是大发善心。

即便是家中米饭,也没有如此丰盛,多为熬粥渡日,不然家中的粮食不够度过春夏之交。

许多人大吃特饮,然后来到打舀汤水,能见里面有许多青菜,不值钱的杂鱼,海鲜等等。

味道极鲜,还带有淡淡的甜味。

于是有人忍不住,抢汤喝,打翻一桶之后,府上的护卫也出来维持秩序,才把燥乱压制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