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凡的上班族麦克·英泰尔在三十七岁那年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放弃薪水优厚的记者工作,把身上仅有的三美元捐给街角的流浪汉,只带干净的内衣裤,由阳光明媚的加州,靠搭便车与陌生人的仁慈横跨美国。
他的目的地是美国东岸北卡罗来纳州的恐怖角。这是他在精神快崩溃时做的一个决定。
原来,某个午后,英泰尔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有人通知我今天死期到了,我会后悔吗?”答案竟是那么肯定。虽然他有好的工作、美丽的同居女友以及亲友,但他发现自己这辈子从来没有下过什么赌注,平顺的人生从没有高峰或谷底。他为自己懦弱的上半生而哭。
一念之间,他选择北卡罗来纳的恐怖角作为目的地,借以象征他征服生命中所有恐惧的决心。他检讨自己,很诚实地为自己的恐惧开出了一张清单:怕保姆、老师、邮差,怕鸟、猫、蛇,怕蝙蝠、黑暗,怕公共场所、荒野、聚会,怕热闹又怕孤独,怕失败又怕成功,怕精神崩溃……他几乎什么都怕,却似乎“英勇”
地当了记者。
英泰尔成功了,四千多里路,七十八顿餐,仰赖八十二个陌生人的仁慈。没有接受过任何金钱的馈赠,在雷雨交加中睡在潮湿的睡袋里,也有几个像公路分尸案杀手或抢匪的家伙使他心惊胆战。他在游民之家靠打工换取住宿,碰到不少患有精神疾病的好心人,最终他来到恐怖角,收到女友寄给他的提款卡。
恐怖角到了,但恐怖角并不恐怖。原来这个名称是由一位十六世纪的探险家取的,本来叫“Cape Faire”,被讹写为“Cape Fear”,只是一个失误。
麦克·英泰尔终于明白,恐怖角这名字,就像他自己的恐惧一样,只是人们心中那个与生俱来的“怕”字在作祟。
我在《读者》里面看到过与此类似的故事,故事不同,所说的道理却是一样的。
一个少年怕独自走夜路。父亲问他:“你怕什么?”少年答:“怕黑。”父亲问:“黑为什么可怕?”少年答:“像有鬼似的。”父亲问:“你见过鬼?”少年笑了:“没有。”父亲问:“那么,现在你敢独自走夜路了吗?”少年低头:“不敢。”父亲问:“还怕什么?”少年答:“路边有一片坟地。”父亲问:“地里有什么声音或鬼火之类的吗?”少年答:“有虫叫,没鬼火。”父亲问:“白天的虫叫与夜里的虫叫有何区别?”少年:
“……”
一名新兵怕跳低板墙。连长问他:“为什么不敢跳?”新兵答:“怕栽倒。”连长问:“你以前跳过吗?”新兵答:“没有。”连长问:“那么低板墙绊倒过你吗?”新兵低头:“当然没有。”连长问:“那你怎么知道它会使你栽倒?”然后连长令新兵跳高,成绩为1.7米。连长又问新兵:“你知道低板墙有多高?”新兵说:“不知道。”连长说:“1.5米。”
一名失业青年近几年在家埋头写作,发表了一千多块“豆腐块”。一天,父亲指着一则招聘启事说:“某报社需要编辑,快去试试!”长期与社会缺少直接接触的青年胆怯地说:“我未必行。”父亲问:“为什么?”青年答:“没学历。”父亲问:“或许你发表的作品能打动报社总编呢。”青年答:“那么多大学毕业生应聘,咋会看上我呢?”父亲问:“你见过总编了?”青年答:“没有。”父亲问:“你了解过全部竞争对手了?”青年答:“没有。”父亲问:“那你究竟怕什么?!”
怕走夜路的少年后来独自走了几回,虽紧张,却平安无事;怕跳低板墙的新兵后来终于咬牙跳了一次,并且以后再也没有犹豫过;怕应聘的青年后来背着一袋报刊去见总编,居然被破格录用……
看过上面这些故事后,在犹豫着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能力去完成一件想做的事时,我就会对自己说:“怕什么,去经历再说。”只有亲身经历过,你才会知道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也许等你经历过,你会发现:你对某一件事的害怕就像恐怖角的名字一样,只是个错误。
也许还有很多人觉得自己有许多理想没有实现,认为自己的人生还不够充实,可是他们总因为种种的害怕、担忧而没有付诸行动。没有行动、不去经历的话,理想永远没有实现的一天。所以,赶快克服自己心中的那个“怕”字,去经历一下,也许在不远的前方,你就会看到成功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