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掉身上的旧标签(1 / 1)

“大鱼吃小鱼”是大自然的规律,然而科学家通过一项特别的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结论。

研究人员将一个很大的鱼缸用一块玻璃隔成了两部分,在一边放进了一条大鱼,连续几天没有喂食,之后,在另一边放进了很多条小鱼。大鱼看到小鱼后,径直地朝着小鱼游去,结果撞在了玻璃上。第二次,它使出了浑身的力气朝小鱼冲去,但结果还是一样,撞得疼痛难忍。于是它放弃了眼前的美食,不再徒劳了。

第二天,科学家将鱼缸中间的玻璃抽掉了,小鱼们很悠闲地游到了那条大鱼的面前。而此时的大鱼再也没有吃掉小鱼的欲望了,眼睁睁地看着小鱼在自己面前游来游去……

与此相类似的,是一个关于跳蚤的有趣实验:实验者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些跳蚤,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

接下来,实验者把这些跳蚤再次放进杯子里,同时在杯上加一个玻璃罩。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罩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们没有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地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它们开始根据玻璃罩的高度来调整自己跳的高度。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这些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玻璃罩,而是在罩下自由地跳动。

一天后,实验者把玻璃罩轻轻拿掉。跳蚤不知道玻璃罩已经去掉了,还是按原来的高度继续跳跃。一周后,那些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动——其实它们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

后来,生物学家在玻璃杯下放了一个点燃的酒精灯。不到五分钟,玻璃杯烧热了,所有的跳蚤自然发挥求生的本能,再也不管头是否会被撞痛,全部跳到了玻璃杯以外。

“自我设限”是一件悲哀的事情,跳蚤并非自身跳跃能力下降,而是在一次次受挫后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也在过着这样的跳蚤人生。年轻时意气风发,屡屡尝试,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屡屡失败。几次失败以后,他们便开始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再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成功,而是一再降低成功的标准——即使原有的限制已经取消。

其实,很多人心灵中也有无形的玻璃,他们不敢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念,遭遇挫折后采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态度。一个人要走向成功,就要不断地打碎心中的这块玻璃,超越无形的障碍!

很多人不敢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在心里面已经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他们:成功是不可能的,这个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因此,“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

走进美国航天基地,会看到一根大圆柱上镌刻着这样的文字:If you can dream it, you can do it. 这句话可译为:如果你能够想到,就一定能够做到。一个人在个人生活经历和社会遭遇中如何认识自我,在心里如何描绘自我形象,也就是你认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成功或是失败、勇敢或是懦弱,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人的命运。

米蒂是一位精力充沛、热爱冒险的女性,但她一开始并不这样。

米蒂自小时候起就是个胆小鬼,她不敢做任何运动,凡是可能受伤的活动她一概不碰。在参加过几次罗宾的研讨会后,她有了一些新的运动经验,如潜水、赤足过火和高空跳伞。

然而,这些体验还不足以使她形成有力的信念,改变她先前的自我认定。她认为自己是个“有勇气高空跳伞的胆小鬼”。她有所不知,事实上转变已经开始。

其他人都很羡慕她的表现,纷纷对她说:“我真希望自己也能有你那样的胆子,敢尝试这么多的冒险活动。”

听多了之后,她便不得不质疑起来,是不是以前错估了自己。

“最后,”米蒂说道,“我决心不再把自己想成胆小鬼。”

后来,在又一次高空跳伞训练中,她试图把想冒险的企图提升为敢于冒险的信念。

当飞机攀升到12500米的高空时,米蒂望着那些没什么跳伞经验的队友——多数人都极力压抑着内心的恐惧,故意装作兴致很高的样子——告诉自己:“此刻我已不属于他们那一群,今天我可要好好地玩一玩。”

她很惊讶地发现自己刚刚经历了重大的转变,不再是个胆小鬼,而成了一个敢冒险、有能力、享受人生的人。

她是第一位跳出飞机的队员。下降时,她一路兴奋地高声狂呼。

米蒂的转变很彻底,新的自我认定使她成为一位真正敢于冒险的勇者。

改变和扩展自我认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然而,如果你不满意当前的自我认定,并下定决心去改变,那么,你的人生将迅速而奇妙地得到改善,你会发现一个崭新的自己。自我认定的转换很可能是人生中最有趣、最神奇的经验,当你重新进行自我认定,并撕掉贴在身上的旧标签之后,你很可能就此超越了过去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