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说及学者用力法(1 / 1)

正德十五年(1520年)六月,王阳明返回赣州。经过泰和县时,收到了少宰罗整庵给他写来的书信,其中向他请教格物之说。王阳明在回信中说:

学无内外,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正心者正其物之心也。以理之凝聚而言则谓之性,以其主宰而言则谓之心,以其主宰之发动而言则谓之意,以其发动之明觉而言则谓之知,以其明觉之感应而言则谓之物。故就物而言谓之格,就知而言谓之致,就意而言谓之诚,就心而言谓之正。所谓穷理以尽性,其功一也。天下无性外之理,即无性外之物。学之不明,皆由世儒认理为内,认物为外,将反观内省与讲习讨论分为两事,所以有朱陆之岐。然陆象山之致知,未尝专事于内。朱晦庵之格物,未尝专事于外也。

读完王阳明的阐述,罗整庵深深叹服。王阳明的这封回信收录在《传习录》第二卷中,其中详细阐述了学者在格物时的用力方法,很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