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过分执迷于细节问题(1 / 1)

吾子未暇良知之致,而汲汲焉顾是之忧,此正求其难于明白者以为学之弊也。

王阳明认为,一个人如果不去保存自己的良知,而是对一些细节问题念念不忘,则正是将那些难以理解的东西当作学问的弊病了。王阳明是在告诫人们在自省的同时也不要过分执迷于细节问题,以免因小失大。

人们常说:“细微之处见端倪。”说的是很多事情都可以从生活细节中看出个究竟,生活细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原则,相当于个人的 “名片”,是认识、了解一个人的重要途径。所以,注重细节是让自己更出色、更能得到别人认可的关键,将对个人日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甚至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自省时如果过分执迷于细节问题,则是人们成功的一大阻碍。自古以来,圣人、伟人在行事时大都不会被细节问题所约束,因为他们深知:行事时固然要小心谨慎,但也要表现出随意的姿态,不必知道事情的全部细节,也就不会因过分执迷于细节问题而苦恼。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蝠,它们的身体极小,靠吸动物的血生存,是野马的天敌。在攻击野马时,它们常附在野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迅速、敏捷地刺入野马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食血液。无论野马怎么狂奔、暴跳,都无法驱逐蝙蝠。蝙蝠从容地吸附在野马身上,直到吸饱才满意而去。野马往往是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奈地死去。

动物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小小的吸血蝙蝠怎么会让庞大的野马毙命呢?于是,他们进行了一次实验,观察野马死亡的整个过程。结果发现,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根本不会使野马毙命。动物学家们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致认为野马的死亡是它暴躁的性格和狂奔所致,而不是因为蝙蝠吸血所致。

野马太过于在意被吸血蝙蝠啃咬这个问题,它们越是想要摆脱吸血蝙蝠,越会造成血液严重流失,直至死亡。如果它们能够理智地认识到吸血蝙蝠并不会危及自己的生命,它们也就不会暴躁、狂奔并因此丧命了。其实,这也是在告诫人们不要为小事抓狂,这并非真正的自省。

曾国藩提出,为了实现更大的目标,从大处着眼,就应该适当地忽略一些小事,这样自己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处理关键的问题,争得事情的主动权。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信中说:“弟论兵事,宜从大处分清界限,不宜从小处剖析微茫。”成大事者,往往着眼大局,可是也有一些人只追求小处的利益,看不到大局,结果常常误事。曾国藩把朝廷中人的这种心理当成是一种弊病,曾经几次上奏皇上,希望皇上能够给有这类陋习的人一些提点,让他们注意改正。在曾国藩看来,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可能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性格上也可能存在不足,但是只要不耽误整体的发展方向就是好的。因此,善于自省的他从不执迷于细节问题。

虽然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细节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完善自己,从而获得成功;但过于执迷于细节就很可能使得人们目光短浅,因小失大,反而阻碍自己获得成功。正如王阳明所说:“用功到精处,愈着不得言语,说理愈难。若着意在精微上,全体功夫反蔽泥了。”即用功到了精妙的地方,越是无法用语言表达,说理就越难。如果执着于精妙的地方,全体的功夫反而被遮蔽了,自省反而变成了成功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