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目前,中国房地产走向不是很明确,您作为资深的开发商,对未来的市场走向如何看待,对于有刚需的百姓有什么建议呢?
王健林:我实事求是地讲,中国的房地产至少还有15年到20年比较好的发展前景。中国现在城市化率只有51%,而中国的城市化率实际上是城镇化率,只有3000人、5000人的镇其实不能算作城市,不能算成城市化的。中国的城市化率即使有51%,还有49%的人生活在农村。全球的城市化率是60%,中等以上发达国家城市化率都在75%—80%。中国可能不会像美国、欧洲国家那样完全城市化,但至少应该有70%的人将来生活在城市里,按这个比例,至少还有三亿多人要进城。城市化就是中国今后经济长期发展的最大动力,再加上中国的工业化还没完成,这意味着中国在今后15—20年,在城市化进程中,房地产长期趋势是看好的,只不过这两年受宏观调控政策打压,再加上前几年快速成长有泡沫、有风险。但从长期来看,房地产还是处在平稳发展、上升的过程中。
——2012年王健林清华大学演讲·现场问答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王健林对于中国梦的理解也密切关系着万达的未来:中国梦就是13亿人梦的总和,这才是中国梦。而“13亿人就是最好的市场,就是我最大的依靠”。
2013年6月的某一天,王健林受邀参加《财富》全球论坛活动之一——“全球商业转移:新兴经济体的**”特别圆桌论坛,当被问道,在国内企业走出去、海外企业落子中国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应该怎样在不同地区取得更大的成功,有什么法则时。王健林快人快语:“不要像《钢铁侠3》那样安排两个中国演员‘打酱油’;不要像日本企业那样执行双重标准。”
在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的片花中,出现了两位中国演员范冰冰和王学圻的身影。在整部电影中很少有他们的镜头,但结尾处出现了一段两人在医院救治“钢铁侠”的对手戏,牵强之处不言而喻,完全脱离了《钢铁侠3》的剧情。尽管电影制片方曾用“放入两个演员已属不易”来回应外界的质疑,但这样的托词显然得不到对娱乐产业兴致正旺的王健林的肯定。
说到这里,王健林表示,外资企业想投资中国并获得盈利,就要避免出现《钢铁侠3》这种情况。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不要让中国人只在企业中“打酱油”。
王健林说,据他观察,只要是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外资企业,往往都安排少数核心高管来华,其他高管都是从中国本土人士中挑选。而那些几乎清一色海外高管的企业,在华则无一成功。
“我们在收购美国AMC院线时,也曾考虑是否要安排中国高管去参与管理。”王健林说,一家企业究竟经营得好不好,要靠分析,“不是看产品,而是看人。AMC里面有很多哈佛、沃顿商学院的人,难道我们万达在这点上比他们更杰出?并不是。AMC曾有20%的基金投资,当初是没有主人的一家公司,此前大家都不努力,所以导致亏损。现在,万达收购过来,我们只派了一个联络员。而我们对AMC也有新的政策:如果业绩增长10%就做管理层分红,2012年AMC盈利6000万美元,此后(利润)仍然大幅增长。”
王健林认为,另一个关键点在于,作为外企要尊重当地消费者。“《钢铁侠3》恰恰是犯了不尊重中国市场、不尊重中国消费者的错误。”有些美国企业想赚中国人的钱,于是挑两个中国演员进去“打酱油”,更愚蠢的是,片子到了北美地区就把这段剪掉。如果美国电影公司是这种心态,只想在中国捞钱,不尊重这个市场、不尊重消费者,这些投机取巧的企业在中国是注定要失败的。
“再比如,一辆汽车,本来就是同一个品牌、同一个车型,用不同的标准来执行是很愚蠢的。”王健林表示,商人追求利益最大化,但也要尊重市场,“据我所知,一些日本车企一直在中国使用双重标准。”
他认为,美国、印度及欧洲都要使用一个标准,不要不同的标准,“这种事情我们见得多了:卖汽车的(出了事),消费者在当地可以索赔,中国消费者则不能索赔,这就是不尊重市场的表现。不管什么行业,一定要把当地市场、当地消费者当成所在国市场一样尊重,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乔布斯凭什么能够成功?在大众消费市场上,乔布斯及苹果公司的定义都是贵族式的,也正是这一点让他大获成功。贵族式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注重个人感受、注重个性表达,以及量身打造。
苹果公司的iMac、iPod、iPhone,对于用户而言,最大的魅力是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独特个性。人们总是希望与众不同,但他们同时也需要被认同。苹果公司在取悦了消费者的同时,将先进技术和自身理念融合在一起,赢得市场却不会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在2007年以后,体积小巧且便于携带的上网本成为PC市场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品种,甚至有人断言它将取代传统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但是,苹果似乎对此毫不关心,乔布斯看起来正在错过这一机遇。当许多业内人士和媒体都认为苹果应该推出同类产品时,乔布斯却表现得异常坚定,他说:“我不知道怎么做出售价500美元,而又不是垃圾的电脑。”
2010年苹果发布了iPad。与上网本相比,iPad是“革命性”颠覆了传统电脑概念的产品,不仅有很棒的用户体验,而且创造了销售的奇迹。
iPad的诞生除了技术以外,还要归功于乔布斯对市场的不盲从,以及对产品定位的坚持。
“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这句话被很多管理者信奉,但乔布斯恰恰相反。他认为,满足客户需求是平庸公司所为,创造客户需求是高手之道。
苹果一直采用的是客户体验升级模式,通过更简洁的设计、更友好的用户界面、更方便的使用场景、更高雅的外观、更舒适尊贵的持有感等,使客户觉得使用电子产品除了便捷性外,还有更好的体验感受。这样卓越的设计,就是建立在企业与客户接触沟通的每一个触点上。
乔布斯的核心理念就是将消费者置于第一位,为他们设计伟大的产品。通过这个核心理念,这些苹果的产品一个接一个占领了市场。
许多客户第一次走进苹果的店面时,最大的感受是苹果店面的环境设计和其他IT电子产品的店面完全不同。在看上去朴实无华的桌架上,各种产品的展示、使用恰到好处,客户购买完毕走出店门时提的购物袋,也可以成为一种独一无二的购物体验。
方便了客户就会取得巨大的成功。乔布斯告诉我们,他成功的秘诀就是:“你在其他任何地方都做不了你在‘苹果’可以做的事情。”
“乔布斯不仅关注技术的完美,而且更加重视人性的需求。”有人这样评价乔布斯。苹果所有的产品都是为人性需求服务的。乔布斯做出的iPod和iPhone,外形秉持了苹果一贯的“酷”时尚,操作上却更简单实用,没用过苹果产品的人都能习惯,用过的人更是成了乔布斯的坚定支持者。
为什么乔布斯重回苹果后,给每个产品都加了一个“i”呢?iMac、iPod、iPhone,再到后来的iPad,我想是因为“i”不只意味着internet(互联网),还意味着自我的需求,这些产品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诞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