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1月,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到马来西亚参加APEC会议。凤凰卫视吴小莉在机场出口的众多记者丛中,手持一张人民币响亮喊出:“江主席,请问我手中这张人民币今年会不会贬值啊?”
江主席听得明白,看得真切,径直走向了吴小莉……
可见,提问得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在动态的大场面中是最实用的!特别在采访负面报道或事故新闻时,尤其要懂得一针见血。否则,你很容易被当事单位的发言人、当事人忽悠掉。而那些自以为得意的“马拉松式”和“讲故事式”的提问,除了误事和贻笑大方外,会有什么益处呢?
作为访谈节目的主持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断地提问。但是提问难免会问及令对方尴尬的问题,比如说,杨澜采访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前,导演和制片人都说,杨小姐你一定要问问他莱温斯基的事情。杨澜感到这让她有些为难,即使是一位离任的总统也应得到尊重,怎么去问人家这种难堪的问题?为了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杨澜做足了功课。
了解到克林顿离任以后建立了克林顿图书馆,并在图书馆里设立展厅,展示了莱温斯基事件始末。于是,杨澜就大胆地问克林顿:“通常总统们在自己的图书馆里都会布置那些让自己感到非常骄傲的历史,您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一个展示呢?”
克林顿不愧是有涵养的政治家,他直面这个问题,谈及他意在告诉后人美国党派之争的恶性发展。
杨澜又问道:“您在自传里说过,在莱温斯基事件初期您一直是过着双重生活,什么时候您才从这种痛苦中解脱的呢?”
这时,克林顿毫不回避地说:“因为我从小生活在一个父母离异、充满暴力的家庭里,我觉得别人不会理解我,我只有自己来处理自己的痛苦和麻烦,所以我一开始拒绝任何人进入我的空间。但是我最终决定把真相告诉我的妻子,我突然觉得我的痛苦解脱了,可以面对任何人了。”
2009年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上海青年的“town-hall meeting”中,刨去美国驻中国大使替代网民提出的一个问题,青年学生一共提出了七个问题。
第一个提问的是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的女孩陈曦,她的问题是:“你现在在采取什么措施来加深美国和中国城市之间的关系?世博会明年将在上海举行,你是否准备参加世博会呢?”
在事前,她构思了很多问题,有经济的、政治的、生活的,最初设想的是,如果在前面提问,就问些委婉的问题,如果在中间或后面,就问严肃的。没想到会是第一个提问的,于是,就选择了一个稍微委婉的问题,以调动现场的气氛。
这个问题比较“软”,也比较贴合实际,让奥巴马省心了不少。陈曦奠定的基础让接下来的六个问题都非常具体,跟1998年克林顿在北大、2002年布什在清华相比,都缺少了一股火药味,却让奥巴马得以发挥自己能言善辩的优势,发表了一系列有意义的言论。
在我们现实生活里,每天都要面临不少的提问“你吃饭了吗?”“你干什么?”“这个任务你完成了吗?”……有的问题非常容易回答,而有的就不那么好对付了。假如你站在发问者的角度,那就给对方一个简单而具体的问题,别让对方对你的问题抓耳挠腮,不知该如何作答。
比如,你问孩子:“今天早上你想吃什么?”
他一定会歪着脑袋,想好久才会给你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随便。”
你还不如这样问他:“你今天早上想吃小米粥还是牛奶呢?”
他也就有了具体的选择,也会很轻松地作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