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多不如说得妙(1 / 1)

《墨子》子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墨子的意思是说,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然而没有人去听它的。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震动,人们早早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重要的是,话要说得切合时机。

“好菜连吃三天惹人厌,好戏连演三天惹人烦。”语言作用的大小,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过犹不及,与人交流或者做报告时,一定要掌握火候。引经据典、长篇大论或许能够让你的谈话内容丰富,但是也能让听众听觉疲惫,最终不知你所云。所以有时候,精炼的话语更能达到目的。

因为任何事物,不管是多复杂的现象、多深奥的思想,说到底都是经过抽象概括后的认知。而这些认知恰恰就是事物的精华与核心,所以无论是闲谈还是正式探讨,只要抓住话题的精髓领悟它就能触类旁通。如果你能用极为简明的语言,条理分明地将自己的观点加以表述,或将对方思想、观点上的实质部分一一揭露,便能达到“片言以居要,一目能传神”的效果。

语言学家拉克夫曾总结过说话的原则:说话不要咄咄逼人;让别人也有说话的机会;让人觉得友善。那些喜欢滔滔不绝的人,常常会忽略听者的感受,所以很容易招人烦。

马寅初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被邀请参加中文系郭良夫老师的结婚典礼。他平时都很忙,很少参加活动,所以人们看到他能来都很高兴,希望他可以上台致辞。但是马寅初来的时候没有想到会有这个环节,所以没有准备,但是为了不扫大家的兴,只得上台。可是讲什么呢?夸新郎?没有新意而且太客套,讲学问?自然不合时宜。最终他只说了一句话:“我想请新娘放心,因为根据新郎大名,他就一定是位好丈夫!”

起初人们还不明白校长这句话的含义,可是一联系新郎的名字,恍然大悟,“良夫”不就是善良美好的丈夫吗?

在与人交流时,一定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将自己要讲的内容凝练成一句话,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在一次亚洲大专辩论赛中,香港中文大学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队,针对“个人利己主义是社会进步的最重要因素”的辩题进行辩论。新加坡国立大学队为正方,香港中文大学队为反方,双方争辩激烈,相持不下。

这时,香港中文大学一个队员指出:“国父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难道是因为个人功利主义吗?爱迪生发明电灯,造福全人类,难道也是因为个人功利主义吗?”这句话虽然简短,但是一针见血、切中要害,具有几乎不可辩驳的威力。

俗话说:“秤砣虽小压千斤。”话说的多不如说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