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出人意料的反差(1 / 1)

说话说到点子上 金文 982 字 1个月前

在韩寒的成名作《三重门》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不知不觉里,正午已到。林雨翔的胃口被积郁填塞了,再也没有进食的欲望。看到窗外的人群,眼红他们的无忧无虑。钱荣吃完饭回来,决裂后第一次对林雨翔说话:“你被罚不准读书啊?可怜可怜,处分单发下来了吗?”

“你说的?”林雨翔抬头,怒目盯住钱荣。钱荣正在洗碗,无暇与他对眼力,说:“我也没有办法的,政教处非要我说,我想罩你都罩不住。”

“班里同学都知道了吗?”

“这个你不用操心,我会帮你宣传的。”

雨翔说不出话。

看过《三重门》的朋友,都不会对韩寒笔下的林雨翔和钱荣漏洞百出的对话和相互抬杠的场景陌生,也许对这样一个普通的场景没有什么印象。但是在这段文字中,林雨翔在百般担心自己的处分通知会被同学知道时,钱荣先是来了一句“这个你不用操心”,给人感觉像是他不会再给林雨翔添堵了。谁知他紧接着来了一句“我会帮你宣传的”,这彻底将林雨翔逼入了绝望的境地。这种前后巨大的落差往往能出人意料,给人诙谐的感觉。

当然钱荣这样的行为并不是值得表扬的,我们也不能去效仿。但是他的这种表达方式,的确很值得玩味。在许多文艺作品中我们也常常可以感受到这种前后语境上的巨大落差所带来的“笑果”。

在小品《说事儿》中,主持人崔永元在向由宋丹丹扮演的白云大妈询问签字售书的场面时说:“那场面是特别壮观吧?”宋丹丹反问道:“那怎么是特别壮观,那是相当壮观。”前后的反差不禁让人捧腹大笑。

正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样的表达方式在生活中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请让你的话“热”起来。

汉斯-迪特里希·根舍是德国著名的政治家、法学家,他在1974—1992年间还担任了德国外交部长。根舍在任期间曾多次访问中国。

有一次,他在和我国外交部部长吴学谦会谈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我认为这次讨论是有成果的,我只对一点感到失望。”在场的人听到这里无不心头一悬,吃惊地等着他说出下文,根舍停顿一会儿接着说道:“我感到失望的是,根本没有一个问题是我同我的中国朋友可以为之争论的。”

在场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同时也为根舍的才智暗暗叫好。

其实在这里,我们能看出根舍自己也为能和中国外交部部长的意见一致而感到高兴。但他一改常规的表达方式,以这样前后巨大的落差来表示,既贴切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又展示了他作为外交部部长应该有的睿智。

当然,我们普通人也许并没有机会出席这样的大场面。我们有的只是几个好朋友间的聚会,公司同事间的闲聊,以及家人朋友间的寒暄。但是在这些场合,你也可以稍加修饰,让自己的话彻底热起来。你可以像根舍那样故意制造反差,让人意想不到;你也可以另辟蹊径,让自己的语句委婉却又能准确地描述当下的境地。

在一次婚礼上,新郎敬酒时,不小心把酒洒在了新娘的头上,场面很是尴尬。大家都不知道怎样去化解眼前的冷场。这时,平常机灵的小王站起来说:“让我们为新娘的幸福从头来干一杯!”顿时满堂喝彩,这对新人脸上也洋溢出幸福的微笑。

在社交场合,我们常常还会遇到讲故事的机会,这更是让我们一展身手的好时机。记得在某个综艺节目上,有位嘉宾讲了这样一个笑话:

一个园林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了园林工作。

工作之初,负责带他的师傅对他说:“小伙子,你很适合这个行业啊!”

一向敦厚老实的年轻人听到这样的夸赞心中窃喜,自谦道:“哪里啊,师傅过奖了。”

这边年轻人笑得灿烂如花,那边师傅却冷不丁丢过来一句话:“跟木头一样呆!”

我们在遇到这样的展示自己的机会时,一定要在语言上好好地表现自己,让自己说的话、讲的故事千回百转,在结尾时总能让人大呼意想不到。除了结尾时的出人意料外,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你还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1.分析故事中的人物

故事的情节和主题大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在讲故事以前就要先研究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要讲《皇帝的新装》这个童话故事,就要先分析其中几个人物的性格,然后把国王的愚蠢无知,骗子的狡诈阴险,大臣的阿谀奉承、不分是非,乃至小孩的天真无邪等都用语言表现出来。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

2.掌握故事的语言特点

故事的语言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语言,其最大的特点是有较强的口语性和个性化色彩。所以当我们拿到一个材料时,不要马上就开始练习。而要先把材料改造一下,改成适合我们讲的故事。

3.反复练习

对材料做了以上的分析、加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练习。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对内容的熟悉,最后使自己的感情与故事中人物的感情相融合。过程的用心准备,加上结尾时的峰回路转,定能博得听众会心一笑,整个氛围也会被调动起来,最终达到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