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满腔的愤慨,于是辞官回乡(1 / 1)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蒙古人再一次侵犯大同。当时大同的总兵是仇鸾,是严嵩的心腹。仇鸾没有真才实学,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草包。对于蒙古人的来犯,仇鸾又恐又慌,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他竟然贿赂这次来犯的蒙古军头目。仇鸾带着金银去请求蒙古的俺答,希望蒙古军暂时不要攻打自己的防区,俺答接受了仇鸾的请求,放弃了攻打大同的计划,反而引兵去攻打古北口。蓟州沦陷,眼看着蒙古人直逼通州,京师也在这个时候告急。这个时候,仇鸾不但没有想办法挽回自己的过错,反而上疏请奏,要求带兵援助京师,保护皇帝。仇鸾的这个举动让嘉靖皇帝十分高兴,皇帝称赞仇鸾胆识过人并任命他为平虏大将军,让其带兵援助各路兵马。各路兵马都是一些轻骑,连夜赶路却没有携带军粮。于是,嘉靖皇帝下令犒赏他们,但是这个时候户部尚书李士翱称暂时没有如此多的钱粮,皇帝听后十分震怒,当场罢免了李世翱的官职。

李世翱被罢免后,时任兵部尚书的丁汝夔也慌了手脚。接着他便去求助严嵩,而严嵩的回答是:“如果军队在边塞打了败仗或许还能瞒过皇帝,可是蒙古人已经打到了京郊,因此我们无法隐瞒皇帝,只好等蒙古人抢完后自行离去。”听完严嵩的话之后,丁汝夔传令下属将领,没有自己的命令不许出兵。一些忠臣百般劝说丁汝夔,但是丁汝夔不敢不服从严嵩的命令,一直不肯出兵。最后,蒙古兵抢完后便退兵了。

蒙古人撤走后,身为平虏大将军的仇鸾竟然拿着老百姓的人头向皇帝领赏,说是自己杀了很多蒙古军。而嘉靖皇帝又一次相信了他,并且加封他为太保,赏金千两。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庚戌之变”。这次事件最终还是被嘉靖皇帝知晓了,迂腐的嘉靖皇帝认为这是奇耻大辱。为了让自己泄恨,嘉靖皇帝竟下旨追捕丁汝夔。丁汝夔听到风声后,曾向严嵩求救,严嵩很有信心地告诉他:“放心吧,有我在你不会出事的。”但是没过多久,丁汝夔还是被处死了,一直到了隆庆初年(1567年)才被追复了原官。其实,丁汝夔是这件事件中的无辜者,如果没有听信严嵩的话,他也不至于落到这种下场。

又过了一年,仇鸾想再次勾结蒙古人,进而与鞑靼讲和。他的这种态度彻底激怒了一些正直的大臣,而其中最为愤慨的就是兵部员外郎杨继盛。

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保定容城人。自小家中贫困,因此立志发奋读书。中举后杨继盛进入国子监读书,深受当时国子监的副掌管的赏识。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三十一岁的杨继盛考中进士,接着进入内阁,开始入朝参政。

杨继盛同张居正一样,都是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举成为进士,因此两人的关系比较密切。年轻的张居正比较稳重,杨继盛却是刚正不阿、疾恶如仇,同时也有过人的胆量。但是,杨继盛的脾气十分暴躁。

当时,仇鸾与蒙古人谈和的条件是同意与蒙古重开马市,嘉靖皇帝当然也想尽快平息战乱。杨继盛听到这些条件后,十分坚决地反对重开马市,因为他认为明朝与蒙古人是世仇,如果此时开放马市,对明朝有害无益。当时杨继盛不仅坚决反对这种做法,还弹劾了仇鸾,列举了仇鸾欺骗皇帝、卖国通敌等种种罪名。

然而,从当时严嵩在朝廷中的地位来看,公然挑衅他的威严是绝对没有好下场的。接着,杨继盛就被贬到了狄道县做了一名典史。杨继盛在狄道县任职的期间内爱民如子,并得到了当地民众的广泛好评。当时的狄道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各个方面都十分落后,大部分的村民都不识字。于是,杨继盛就开办了私塾,使一百多名孩子都能入校读书。当一些村民无力供孩子上学时,杨继盛就变卖自己夫人的衣服、首饰等,还把自己值钱的东西一一卖掉,让所有孩子都可以读书,当地的人都尊称他为“杨父”。

后来,仇鸾随着势力越来越大,也变得更不安分,开始与严嵩公然作对。一向自大的严嵩当然不能容忍这种事情,于是严嵩便将当年仇鸾杀百姓冒领军功的事抖了出来,而胆小的仇鸾在被嘉靖皇帝赐死前就郁愤而终。

仇鸾死后,杨继盛又被召回朝廷为官。虽然当年的杨继盛与仇鸾是天敌,但杨继盛胆识过人,所以严嵩就开始有意拉拢杨继盛。在严嵩的授意下,杨继盛一年之内升了四次官职,但是杨继盛不愿与严嵩为谋。因此,杨继盛在入朝之后就开始搜集证据,等待时机弹劾奸臣严嵩。最有名的便是杨继盛所写的《劾严嵩疏》,书中列出了严嵩的五十奸、十大罪,成为当时最有名的讨严檄文。

弹劾严嵩的奏章上交以后便在朝廷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严嵩也成为大家的笑柄,自己提拔的人却弹劾自己,这在当时是多么大的笑话。严嵩十分震怒,他认为杨继盛也太不知好歹。因此,恼羞成怒的严嵩陷害杨继盛,将其打入大牢。在牢中,杨继盛经受各种折磨,在被打伤之后也不能及时治病,只能任由伤口慢慢腐烂。

严嵩没有足够的证据所以不能杀害杨继盛,于是杨继盛就在牢中关了三年。当时,民间的一些名流和侠士都在想办法解救杨继盛,张居正也因此找到了恩师徐阶,希望徐阶能够帮助杨继盛度过难关。但是徐阶没有答应,因为从严嵩手中救出杨继盛是不可能的事。另外严嵩是嘉靖皇帝的心腹大臣,如果此时弹劾严嵩如同说皇帝无能昏庸一样。所以张居正的请求他不能答应,因为他没有资格和严嵩发生正面冲突。

对于恩师的这种态度,张居正也能理解。其实,徐阶一直想弹劾严嵩,但是时机还不成熟。为了最后能够成功扳倒严嵩,此时的徐阶只能隐忍不言。张居正虽然能理解恩师的想法,但是他还是为狱中的杨继盛担忧。最终杨继盛还是被冠以一些不存在的罪名被赐死了,当时的杨继盛年仅四十岁。

在“庚戌之变”发生时,张居正还在京城,而他也耳闻目睹了朝廷的阴暗和严嵩的通奸叛国行为,张居正认为在这样腐败的朝廷下,自己的抱负无处施展。在杨继盛被赐死后,张居正对朝中的奸臣十分不满,但是自己又无能力去改变政局。因此,张居正满腔愤慨,决定告病还乡。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张居正担任翰林院编修的五年后,张居正以身体状态不佳为由,告病回到了故乡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