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是一位治世能臣,如果将他的那些歪门邪道放在正途上,他或许也能够在历史上青史留名,但是他把自己的才华用错了地方,这也不免引起后人的感叹。
和喜欢阅读史书,知晓战国时期的四公子广结天下豪杰之士,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鸡鸣狗盗之徒他们都绝不鄙视,一样地为其敞开大门,因此他们门下有众多各具异能的人才,这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和深受他们影响,为了能够在复杂的官场中畅通无阻,也是努力地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和而言,他并不在乎自己身边的人的身份,他与各界的人士都有着深厚而又紧密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在和今后的人生历程中也被证明是大有裨益的,并且为他提供了各种便利。
和的家奴,除了刘全是与他们兄弟俩从小一起生活、关系亲密外,其他的都是在和发迹之后,从各地招来的。和招来的这些家丁,出身复杂,有不少原来是市井流氓,他们追随和后,更是凭借和的权势胡作非为。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谢振定担任京师巡视东城御史时,有一天正和手下的官兵在街上巡视,忽然看见一辆规格远远超过许可的马车疾驰而来,他马上命令手下将车上的人带下来。此人来到谢振定面前不但不认错,相反还破口大骂,旁边的护卫告诉谢振定说,这个人是和的手下,并且他的姐姐还是和的一名爱妾,平日里横行无忌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因此劝谢振定还是不要招惹他为好。谢振定早就不满和的行为,此时听了护卫的这些话,对和手下的胡作非为更是痛恨,因此他立即命人将和的手下绑了痛打一顿,并且把他乘坐的逾制马车也一把火烧了,围观的百姓无不连声叫好。谢振定也为此留下了烧车御史的美名,不过他最终还是被和报复,丢官弃职。
和的手下大多蛮横无理,并且视大清律例为儿戏,和也利用他们的蛮横无理聚敛钱财。每到收获的季节,和府家丁就会带着这些打手前去收取佃户的地租,并且收取的佃金出奇的高,如果有佃户稍有不满,他们就会大打出手,就像强盗一般。而且和经营的当铺、高利贷等生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这些人才能够保证万无一失、日进斗金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向来以士、农、工、商将社会尊卑分为四个不同的等级。商人一直没有多少社会地位,就算是腰缠万贯的商人,在一文不名的读书人面前也是会被瞧不起的。有句话叫做“学而优则仕”,相反,那些官员更是被认为是士阶层中的精英,因此他们更是不屑于与商人为伍。即使到了乾隆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但是官员们的传统观念还是没有改变,依然很少有人愿意与商人结交。而和却并不注重这些,他看重的是利益,并通过与商人的交往,从而捞取巨额的财富。
清朝时期,江南富商早已富可敌国,而政府还是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并且对商人的活动加以限制。这样一来,商人们就很愿意结识那些朝中的大官,甚至不惜用大笔金钱换取种种便利。和在户部任职时,便利用手中的权力与这些商人们勾结在一起,捞取了不少好处。每次乾隆南巡,或者修建宫室需要大量的金钱时,和从来不动用国库的银两,而是号召各地的官员和富商积极地捐款。在这个时候,和所结交的商人朋友的积极作用便充分地显示了出来。只要和一声令下,这些富商们便会纷纷解囊相助,这样一来,和在乾隆面前也受尽恩宠。在乾隆后期的第五次、第六次南巡之时,修建行宫、疏通河道、迎接圣驾等花费都是由江南一带的富商筹集的资金。于是,和不需动用内务府一分一毫的银两,而乾隆皇帝又能够玩得心满意足、尽兴而归。
因为讨好和,也有富商得以入朝为官,如扬州的大盐商汪如龙便是一例。在乾隆第五次到江南巡视时,为了接近和,汪如龙不惜血本一次就给和送去了二十万两白银,和为了回报他,就将两淮盐政使的肥缺交给了他。于是,汪如龙摇身一变,从此成为朝廷命官。在为官期间又心甘情愿地充当和的党羽,替和做了许多别人不能做的事。和自己还经营了许多当时可以赚钱的店铺,如果不是各地商人的帮助,单凭和一己之力是不能维持的。
除此之外,和还利用自己的门生聚敛财富,如吴省钦担任乡试主考官时就为和搜刮了大量的财富。总之,和做官自有他的一套哲学,他是一个注重利益的人,能够充分地利用每一个人才来为自己服务,无论这个人是才高八斗还是地痞流氓,只要能够为他所用,和都是极力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