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实践探索
推进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是今后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深入研究、广泛构建和不断完善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有效模式,积极从国内各级党组织建设的模式借鉴启示中汲取经验,积极开展有益的实践探索,有利于深入持续地推进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
第一节 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模式
我们党是以组织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正是通过遍布全国各地、各条战线和各个单位的党组织,我们党才成为一个有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整体。高校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基础工程,以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为例,探索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的主体
(一)党支部书记是高校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的设计师
党支部书记作为党支部的负责人,其能力的高低、素质的低劣往往对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党支部书记必须具有能够让其他人不断增进了解复杂性、厘清共同愿景和改善共同心智模式的能力。在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中,党支部书记的首要工作是设计基本观念,这就是党支部学习活动时所依据的愿景、核心价值观和最终目的。设计是一项整合的科学,需要把组织视为一个系统,不仅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连接,也要与外在环境相连接,还需要明确系统的整体绩效怎么运作才能发挥好。党支部书记要担当好设计师的角色,应该带头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在学习方面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一要提高政治修养,以正服人。党支部书记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伟大理想,思想上、行动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以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这是对党支部书记政治品格的基本要求;二要提高个人素养,以德服人。党支部书记要用自身的良好形象带动人,用人格魅力感召人,要淡泊名利有自我牺牲的精神,要心胸宽广、谦虚谨慎、大度待人;三要提高综合素质,以能服人。党支部书记应当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它包括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掌握各方面的知识,才能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工作中迅速找到着力点与突破口,才能领导教师党员更好地向前发展。
(二)教师党员是高校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的中坚力量
党员是党的细胞,作为党支部的成员,是党支部的主体,也是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的中坚力量。学习型政党建设,光有学习型组织,没有广大党员做学习型党员,高校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组织,特别是高校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归根到底都要把落脚点放在培养学习型党员上。只有一个个党员都成为学习型党员,才能把高校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落到实处。学习型党员,是对学习型党支部而言的党员个体,是中国共产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生力量。学习型党员学习的基本目标有四个方面:一是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当今世界,知识已经开始成为人们获得成功和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本,尤其是起决定作用的人力资本。正是这种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学习型党员要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戏言。二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每个党员的履历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时不在影响着党员的思想观念和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世界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总的观点,人生观是人们对个人生命旅程的认识,价值观是人们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在实践中的具体反映。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党员对理想与信念的定位,影响着党员对事业、家族和未来发展目标的选择。三是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品质和意志品格。紧跟时代潮流,坚持与时俱进,已成为当代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共识,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识。学习型党员,以对社会对高等教育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视为学习的基本目标,体现其全新的思维理念,不畏艰难险阻、勇立潮头、奋发进取的实践精神。四是不断提升学习力。学习力是学习动力、毅力、能力、效率、转化力等要素的综合体现。学习动力是学习主体进行学习的原动力,学习毅力是指学习主体是否有持久力,学习能力是指学习主体开展学习的主客观条件的总和,学习效率是指学习的速度和成效,学习转化力就是指学习成果的转化能力。学习的几大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现实的学习力。提升学习力的问题,既是反映学习型党员的学习本质和目的性问题,也是孕育党员个人具有持久竞争力的问题。进一步形成学习力是高校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根本所在,也是学习型党员学习的主导目标。
(三)学习型党小组是高校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支点
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切入点应放在学习型党支部上,学习型党支部要把工作的切入点放在学习型党小组上。党小组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最末梢神经,是组织党员学习的最前沿,是影响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质量的重要支点。学习型党小组就是由特定人数的党员组成的学习型党员团队。在组织内部,每一个学习型党员可能格外努力,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合作协调,他们的努力就不能有效地转化为团体的力量,许多个人的力量就会被相互抵消。形成学习型党小组就是为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条件下,在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基础上联合团队作战,避免力量的消耗,提升整体合力,产生整体效能。传统型党小组通常体现为一种群体的工作状态,学习型党小组则需要超越群体进入团队的工作状态中。打造学习型党小组,实质就是使党小组从一种群体的学习状态向团队的学习状态转换。学习型领导集体的群体示范、学习型党组织的共同目标生成、学习型党支部的管理平台是推动学习工作群体向学习工作团队转换的重要力量,这些重要力量的联合能促使团队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同时,学习型党小组的管理为团队学习提供信息、知识共享平台,使党员能够通过畅通的渠道交换信息,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反思,有助于消除误解、迅速准确地了解对方的想法、及时进行情感沟通,以最快速度达成一致。从党小组内部而言,党小组真正实践团队学习、承担共同责任、形成组织合力,就要进一步鼓励党员进行团队学习,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使之成为适合党员个体进行集体学习的有效工具。
二、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的目标
(一)树立共同愿景
在坚持党的目标和宗旨基础之上,高校党支部需要提出一个实现当前党员的共同愿景,以凝聚全体党员。这种共同愿景来源于党员的个人愿景而又高于个人愿景,是党支部中所有党员一个时期内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这一共同理想使具有不同个性的党员凝聚在一起,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二)完善学习系统
高校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在党员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党支部和成员所在党组织的发展目标,确定党支部的学习方针、途径和过程,把党员个人的发展、单位发展战略和党组织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以支持党员、工作团队及整个组织系统的共同发展。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不仅要求党员获取知识,而且更要求党员将知识转化为成果,推动组织的改变。
(三)进行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是指高校党支部中的每名党员能边工作边学习,并使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要为广大党员发挥主体作用和能动性,创造条件和空间,通过党员的自主管理,促进党员自己发现工作中的问题,选定改进目标,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检查效果,评估总结。广大党员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形成共同愿景,更能以开放求实的心态互相切磋,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创新,从而增加组织快速应变、创造未来的能力。
(四)坚持共同发展
高校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必须研究如何促进党支部与党员之间的利益可持续发展和长期和谐,努力使党员充实的工作学习与丰富的生活相得益彰。党支部要为党员个人发展创造条件,党员发展又为党支部建设奠定基础,二者彼此依赖,相互促进。学习型党支部要对党员承诺,支持每位党员充分地自我发展,而党员也承诺对党支部的发展尽心尽力。这样,个人与组织、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冲突才能大大减少,达到生活与事业之间的平衡。
三、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的特征
(一)消除学习心理障碍,改善心智模式
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出发点,是基于人性假设的分析。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人类对于学习有一种深切的动力。只要你创造的组织比较切合人性,你就是在建立学习型组织。虽然可以起点不同,却是殊途同归。”如何让组织成员有一种深切的学习动力?这是改善心智模式的核心问题。对于学习的理解,过去长期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高校党组织传统的学习方式就是按照上面的要求组织党员学习,一般认为有组织学习活动就算不错了,而对学习动力、学习环境、学习效果、学习主体、学习情感等等要素都不太关注,这样的学习容易流于形式,走过场,这种传统的理论学习与学习型党组织有质的区别。长期采取这种类型的学习容易导致组织成员有一些固有的心智模式,比如,缺少学习直接动力,把它当做一种可有可无的活动;对学习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自学就足够;学习表面化,无法深入;对学习内容略知一二,不能深入思考,更谈不上创新,等等。有了这些固有的观念之后,组织成员往往对学习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排斥心理、偏见心理。如果没有首先消除这些错误观念,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就无从谈起。因此,高校教师党支部要引导教师党员正确认识学习型党组织的涵义、概念、特征和创建的必要性,改善学习的心智模式,从思想上克服学习障碍,从根本上转变学习观念,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结合教学科研中心工作,建立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组织成员共同愿望的景象,是成员们所共有的理想和价值观,它是把个体凝聚在一起的一股力量。在高校,改革发展是大局,教学科研是中心。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原则,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必须与高校改革发展大局紧密结合起来,与教学科研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原动力。提高愿景分为个人愿景、团队愿景和组织愿景三个层次。在学习型教师党支部中,每个教师党员都有个人的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前景目标,即个人愿景。在这些个人愿景中必能找到发展的共同点,发展的共同点则组成了团队的共同愿景。而仅有个人愿景和团队愿景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组织愿景的引导和创建。组织愿景的建立不能停留在口号上面,而应该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实实在在地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愿景。首先要征集个人愿景、正反辩论、深度会谈,充分了解个人愿景;其次要在众多个人愿景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和提炼正确的、切合实际的团队愿景;最后综合个人愿景和团队愿景,结合上级组织的要求和高校改革发展工作的大局,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寻找组织愿景。建立团队和组织愿景的关键是要让组织成员在自愿、快乐地分享和承诺的基础上,对共同愿景衷心接受并承诺践行,如此建立起来的愿景才能激发组织成员的斗志和士气,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三)变革学习理念,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机制
评价一个党组织是不是学习型党组织,必须有“质”的标准和“量”的标准。真正的学习型党组织必须从“质”上体现两种特征:一是在学习型教师党支部中,每个教师党员都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一种生活方式,把被动应付的学习转变为自觉主动的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境界、一种觉悟、一种责任、一种乐趣,使学习成为一种经常化、时尚化、普遍化的行为;二是学习型党组织成员已经把开放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创造性学习等作为主要的、基本的学习方式,而比较少地使用传达式学习、封闭式学习、知识性学习等传统学习方式。在整个社会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中,高校作为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最有条件达到“质”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高校应在全社会率先探索创造学习型党组织的经验。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只有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提升。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党组织还必须从“量”上体现与一般党组织的区别。如果达不到一定的“量”,就不能称为学习型党组织。高校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必须通过丰富学习资源、增强学习时数、实行党员轮训制度、实施党员教育规划、建立党员培训基地、加大党员培训经费投入等多方面,使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区别于普通党组织,具有比普通党组织更多的量的要求,从而形成基本的架构形态。
(四)引入系统思考的思维模式,形成个性化团队
系统思考有助于帮助学习型党组织成员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系统思考源自系统动力学,是学习型党组织的核心概念。它要求人们利用系统的观点思考组织的发展,从局部到整体,从表象到内部运作模式,从静态分析到认识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进而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应该着眼于整个学习型组织的整体运转、整体发展与整体效果,把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与高校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联系起来统筹考虑,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联系起来统筹考虑,把实现日常教学科研目标与为社会服务等联系起来统筹考虑,思考观察各种影响因素,以及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如果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以及组织的每一个党员都能够习惯以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久而久之,这样的学习型党组织就能够形成个性化的团队,并拥有同一成长环境中其他团队所无法比拟的创新能力。
四、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基本步骤
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有章有法,步步推进。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完成一个阶段的建设工作,才能开始下一阶段的建设工作。
第一阶段:培育良好的学习型文化,积极适应变革。着手从每一项制度、每一个细节的改善做起,党支部要通过实施个人承诺制、科学的民主评议制、建立共同愿景、理论知识学习支持等,加以稳固和调适。
第二阶段:形成良好的学习型文化,主动参与变革。管理规范、制度健全,通过构建个人发展计划、师生建议系统等,使每一名党员都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进一步建立完善共同愿景。
第三阶段:发展良好的学习型文化,勇于引领变革。每一个党员都充分发挥创造力,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创造性的学习蔚然成风,让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终身学习落到实处,使整个党支部充满生机与活力。
为了高校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真正取得实效,使创造性的学习成为所有党员的共同行为,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1.评估党支部的学习情况。
2.形成紧迫感,树立学习意识,增进党支部学习积极性。
3.建立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
4.集思广益、制定推进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实施方案,并沟通相应对策。
5.召开动员会,对推进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进行动员部署。
6.健全各项学习制度。学习制度主要包括:党员学习交流会制度;学习考勤签到制度;学习检查考核制度;档案管理制度。
7.周密组织安排。结合工作实际和党员需求,确定一项学习主题,对全体党员开展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实用技术等方面的深入学习和培训。
8.指导和引领每名党员采取行动,提供必要的支持,使学习能够持续发展。
9.形成自觉习惯,使党员成为学习资源。
10.推进学以致用。注重学习与思考结合,学习与实践结合,学习与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注重向书本学习的同时,注重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党支部工作方法,用工作成果推动进一步学习。
11.实施考核奖励。制定考核评比办法,采取“自查—申报—考核—评价”的办法,组织专项考核,评选产生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奖励。
12.巩固成果,进一步建设学习型党支部。
13.构建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的长效机制。
五、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工作载体创新
高校党委要不断创新教师党支部学习、活动的方式方法,建立完整的高质量、高品位、高格调、全方位的学习活动体系,实现学习型教师党支部活动资源的最大化,努力把党建工作的活动资源转化为高校发展资源。
(一)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实现学习型教师党支部活动的鲜明化
高校要坚持把经常性、规范化的教师党员教育管理作为“主题党日活动”的主要依托,以浓郁的“党味”丰富学习型教师党支部活动资源。“主题党日活动”把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以党支部为单位,有的跨部门、跨学院联合,有的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共创,有的与机关、企业、社区共建,广泛开展教育培训、报告讲座、座谈交流、参观走访、调查研究、咨询宣讲、公益奉献、文艺汇演等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活动形式。
(二)以“特色活动立项”为载体,实现学习型教师党支部活动的项目化
高校党委应该借鉴科研项目立项办法,对学习型教师党支部活动进行项目化管理。通过项目申报的方式,设立专项科研基金,使工作任务工程化、工程项目化、项目品牌化。一些特色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党支部,还要纳入高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实现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工作覆盖面广、党员参与度高、实际效果好的目的。
(三)以“标准化党支部建设”为载体,实现学习型教师党支部活动的科学化
高校党委要把标准化党支部建设作为一项动态持续的长期工作,构建“工作规程统一到位、工作流程完善到位、考核指标量化到位、资料管理规范到位”的“四位一体”标准化党支部建设思路。要把标准化教师党支部创建活动的考评细化为党支部班子、党员队伍、活动开展、工作业绩和工作制度等方面,通过创建标准化党支部活动,要使党支部达到设置合理、制度健全、生活规范、载体鲜明、资料完备,规范化建设不断提档升级,使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科学化水平显著提高。
第二节 七种党组织建设模式
在国内,一些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都高度重视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的理论研究,积极开展了有益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很多有价值的做法和启示,值得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加以借鉴。
一、某市党组织建设模式
某市委坚持将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作为党组织活动的总抓手,明确规定调研时间,精心设计调研选题,采取各种形式深入基层调研,以调研促进工作,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实现了“学习—调研—决策”一体化,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运用水平,增强了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科学执政、持续创新的能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一)背景与起因
调查研究,是人们深入现场进行考察,以探求客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发展规律的活动,更是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一种科学方法。历史早已表明,什么时候调查研究做得好,什么时候路线、方针和政策就正确,事业就进步,人民就得实惠;反之,就遭挫折,跌跟头,百姓就遭殃。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给地方党委、政府分析判断形势、制定调整政策增加了新的难度。仅靠经验,靠少数人的智慧,不深入调查研究、不从实际出发;仅了解本国,不了解世界;仅了解局部,不了解全局;仅知道今天,不知道昨天,不前瞻明天,很难作出正确决策。鉴此,市委将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作为党组织的总抓手,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保障调研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经验与做法
1.利用基层联系点进行经常性调研,抓好调研成果的工作交流。为搞好调研,配套建立了工作联系点,该市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镇、一个市直部门、一个企业、一项重点工作,定期深入调研联系点,在调研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根据要求,每两个月结合分管工作到联系点搞一次调查研究。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充分利用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调研,结合调研主题,运用所学理论,认真撰写调研报告。近年来,领导干部每人每年平均撰写调研报告3—4篇,每人每年平均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1—2篇。同时,还将调研报告进行整理汇编、印刷成册,发至各成员进行工作交流。
2.围绕重点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增强调研工作的针对性。将调查研究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结合起来,扎实开展专题调研活动。通过充分运用科学理论的观点方法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深化了工作效果,促进了工作水平的提高。例如,针对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该市市委书记亲自带队,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各镇(街道办)和市直部门的党组织负责人全部参与,先后到200多个镇、村、街道、社区搞调研,召开各类座谈会56次,梳理出9大类385个具体问题,摸清创城存在的主要问题,形成了10多个方面的调研报告,并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和收集到的意见建议,研究出解决办法。针对调研成果,该市市委先后两次召开高规格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动员大会,6次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对理顺城市管理体制、落实市级领导创城责任分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等重点问题进行研究部署,有力推动创城工作深入开展。创城过程中,该市市、镇两级领导干部不定期轻车简从,深入到群众中去倾听声音,在调研中查找不足,现场调度解决问题,赢得了全体市民的支持和拥护。
3.走出去调研与请进来指导相结合,提高调查研究的水平。搞好调研活动,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做支撑。强化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理念,扎实推进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实施党员干部科学发展能力提升工程。该市每年都组织领导干部到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和全国著名高校培训研修。同时加大对中青年干部、股级干部、初任职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村干部的培训力度,扩大干部教育培训覆盖面。同时,还把党员干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当前正在开展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学习各类业务知识结合起来,市镇两级中心组成员和全市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每月一讲”活动,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现代物流、城市建设与管理、定向招商、蓝色经济等专题,邀请中央国家机关、省、市领导和知名专家学者前来辅导、调研、指导工作,加深了领导干部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三)成效与反响
开展调查研究,提高了领导干部的工作水平,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学和用的有机统一。
1.转变了学风,理顺了“干”“学”关系,提高了理论学习水平。通过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改变了过去部分领导干部只干不学或以干带学的片面做法,扭转了以往“干”“学”两张皮的脱节倾向。许多领导在调研中认识到,理论功底不扎实,到了基层就张不开嘴,指导工作也比较盲目。领导干部通过在调研中运用科学理论的观点方法指导工作实践,进一步深化了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反过来又增强了“多学一点、学深一些”的自觉性,通过以学习指导调研、以调研促进学习,逐步提高了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水平。
2.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增强了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该市组织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帮助领导干部进一步改造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密切了领导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了其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3.创新了工作思路,促进了经济建设快速健康发展。坚持调查研究,转化了工作成果,促进了科学决策,进一步强化了领导干部的中心意识、发展意识,理清了经济发展的思路,极大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当年,该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3.5亿元,增长1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8亿元,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408元,增长14.1%。入选“中国城市软实力”前200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全国百强县。
(四)启示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调研工作有“硬”指标。建立一套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是推进党组织建设的保障。该市先后制定了《关于市级领导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考核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深入推行市级领导干部联系镇村、企业、内外资项目工作制度的通知》等文件,给每位领导干部明确规定出了经常性调研的镇、村庄、企业、在建或在谈的大项目。要求领导干部每人至少承担1项调研题目,全年调研时间不少于2个月,认真做好调研笔记,撰写2—3篇有价值的调查报告或理论文章。在年终述学时,要汇报调研次数、调研内容和转化成果及解决实际问题等情况。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被纳入年度理论学习考核,调研成果量化成分值计入年度考核,使调研工作有了“硬”指标。
2.加强学习,用深厚的理论知识指导调研。没有知识储备作基础而开展的调研,是肤浅的。近些年,除了送领导干部外出培训学习外,该市还先后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负责人作《解读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辅导报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作《当前经济形势及今后政策走向》辅导报告,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作《党的群众工作理论和实践》等讲座。参加讲座的范围由市委中心组成员扩大到镇级党委中心组和市镇两级机关干部、农村党员。专家学者结合经济发展特点所作的报告讲座,使党员干部深受教育和启发。
二、某市政府办公厅党组织建设模式
某市政府办公厅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活动以来,通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以学习力提升创先争优能力的新路子,为更好地履行为领导决策服务、为政府部门和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简称“三服务”)职责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背景与起因
1.全面履行“三服务”的必然要求。随着该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市政府执政方式的不断改进,办公厅服务工作的责任越来越重、领域越来越宽、内容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办公厅党组认识到,只有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持续学习,才能全面提升执行力,更好地履行“三服务”的工作职责。
2.更好适应形势发展的紧迫任务。国情、省情、市情的发展变化,对办公厅职责使命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等新任务给工作创新提出了新挑战,只有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持续学习,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升素质,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3.有效促进干部成长的切实需要。紧抓战略机遇期,实现跨越发展,需要办公厅干部具备宽广的战略眼光、扎实的理论素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强大的创新能力。只有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持续学习,才能更新知识、激发潜能、增长才干,促进干部队伍全面健康发展,为推动全市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团队支撑。
(二)经验与做法
1.用优良学风引领学习,健全团队化的学习机制。一是领导干部做表率。每逢中央和省市出台重大决策,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搞好集体学习,并结合专题调研形成贯彻落实的思路和措施。围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专题,党组成员撰写了34篇调研报告,其中14篇进入该市的市政府决策。高质量地完成了20个专题调研,有效地推动了机关作风建设和“三民”活动(“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等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党组成员还主动为机关和基层作了建设蓝色经济区等10场形势政策报告,探索回答机关党员干部关心的热点问题;二是机关处室勤练兵。创新开展“导师带学”,择优选聘46名处级以上干部担任了61名年轻工作人员的学习导师,帮助年轻同志缩短岗位适应期。坚持开展“一处一研”,各处室每年至少提报1篇调研报告,两年内评选出优秀调研成果81篇;三是干部职工比技能。干部职工加强自主学习,熟练掌握与岗位职责相关的业务知识和实用技能,踊跃参与写作、外语、计算机、普通话、演讲五项岗位技能比武和“精读一本书、提升执行力”活动,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迅速成长为各处室的工作骨干。
2.用特色平台对接学习,丰富多元化的学习内容。一是打造开放式学习平台,走出去,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先后组织领导干部到北京、上海、成都等地考察学习,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了29个规范性文件,修订完善了32个内部管理制度;同时,每年分批组织党员干部到各区市观摩学习重大项目推进情况。请进来,举办专题辅导报告,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举办“转方式调结构”等专题讲座18场;二是打造体验式学习平台。积极创造干部多岗位锻炼学习机会,轮岗交流党员干部100多人次。注重把有发展潜力的干部放到艰苦环境和重点工作任务的第一线,使干部经受考验,积累经验。先后选调6名干部到基层挂职,70多名干部参与处置自然灾害等重大任务;三是打造互动式学习平台。在邀请专家学者讲授“新闻发布活动的策划和实施”“突发事件新闻应急处置”等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入互动式情景模拟培训,以发生在身边的社会热点新闻、重大突发事件为案例,对各处室新闻发言人进行现场新闻发布培训,请专家学者现场点评,提高了与媒体沟通的能力;四是打造共享式学习平台。创建处长讲坛,各处室部门负责人每人一讲,组织开展“学业务、练本领、提效能”系列讲座23期。开通理论学习在线课堂,制作上传课件99个,党员干部在线学习50学时以上。同时,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全市政府系统办公部门开展业务培训,组织各类专题辅导9期、培训2000余人次。
3.用健全制度强化考核,确保扎实的学习实效。一是制定符合处室实际、切合各岗位要领的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对各处室和个人学习培训成效的考核测评,重视结果使用,严格兑现奖惩。定期组织业务能力测试,考评结果纳入办公厅年度考核;二是加大学习落实情况在处室和个人目标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将其作为评先评优、职级晋升、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实施培训学分制度,量化个人学分标准,确保培训学习质量,实施考勤补课制度,集中学习都要严格考勤登记;三是各处室在部署工作时提出并制订学习计划,研究工作时同步明确培训措施,总结工作时同步讲评学习情况。各党支部和干部职工都严格落实学习计划、考勤登记、学习记录、成果申报等措施。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和《厅务工作情况》,及时推广各处室、部门的学习成果和活动经验。
(三)成效与反响
坚持把学习成果向创新性工作成果转化,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
1.创新政务运转保障。挂牌督办的189件《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工作和30件市办实事全部如期完成。圆满完成了奥帆赛、十一届全运会等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任务。成功处置突发事件50余起,连续三年获得省应急管理目标考核第一名。“理政惟公”品牌被评为市机关名牌。
2.创新行政审批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牵头开展了第四轮行政许可事项和首轮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削减幅度分别达到70%和66%。高起点建设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加快推进审批职能集中配置、审批事项联合办理,审批效率平均提速70%。建成市公共资源交易大厅,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监管集约化、配置市场化、运作阳光化”。
3.创新政府信息公开和便民服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4万件,同比增长35.7%。规范了政府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平均每周举办一次政府新闻发布会。开发了政府在线便民服务系统,提供便捷的在线办事服务3629项。政务服务热线受理市民来电和市长信箱电子邮件22万件,按期回复率99.6%。组织开展政务服务热线进社区和局长接话日活动7次,现场协调解决占道经营、施工扰民等热点问题1000余个。
4.创新政民互动模式。组织开展市政府部门“网络在线问政”集中访谈活动2次,协调有关部门办理落实意见建议9538条,高端人才引进、农民工社会保障等353条意见建议被纳入市政府重点工作或“十二五”规划编制。组织实施的“网络在线问政”常态化访谈,市民满意率达到97.3%。“网络在线问政”活动入选中国政府网站政民互动精品栏目。连续两年牵头开展“三民”活动,获得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四)启示
1.必须注重整体效应,坚持把领导带头与全员参与相结合。深入持久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领导重视是关键,全员参与是基础。活动开展以来,厅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撰写体会文章,带头参与互动交流,带头为干部职工辅导讲课,并围绕工作大局,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广大干部职工根据工作所需、兴趣所好,积极行动,踊跃参与,在思想和行动上实现了由阶段学习向终身学习,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2.必须注重学以致用,坚持把学习成果与促进工作相结合。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要注重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与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结合起来,与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结合起来,与加强机关和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理论、明方向,学知识、强素质,学技能、促工作,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优质服务的具体举措。
3.必须注重有的放矢,坚持把个人自学与组织推动相结合。活动开展中,既着眼于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建设的需要,又充分考虑个人的发展需求,灵活采取梯次型、渐进式、个性化学习方式,有效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党支部通过推荐读书目录、举办学习交流活动、编印心得体会等方式,引导干部职工加强学习,把组织推动与个人自学有效结合,相得益彰。
4.必须注重长效机制,坚持把倡导学习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不是一时之需,不能一蹴而就,需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以提高干部职工读书学习的主动性。近年来,通过完善《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发挥了学习的导向作用,通过制定完善学习情况考核细则和测评体系,促进了全厅干部职工读书学习的主动性,形成了全员学习的长效机制。
三、某社区党组织建设模式
某社区党支部把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创新学习载体,依托“谋福百家社区报”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坚持学以凝心、学以启智、学以明礼,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加快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型。
(一)背景与起因
过去,社区长期以小农经济为主,由于交通偏僻,开发建设起步晚,经济整体上相对落后,村民收入来源以耕种少量自留地、建筑承包和外出打工为主。随着周边高校一批项目落户社区及周边,社区考虑尽快将社区治理模式、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模式与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和区“三个功能区”发展战略相适应,实现发展转型,社区以党组织教师和社区建设为契机,在工作中提升创新能力,在实践中掌握新本领,逐步走出了一条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二)经验与做法
1.科学选择学习内容。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围绕城市化建设实际,社区借助与高校合作交流的优势,邀请教授、学者给党员、居民代表讲社区发展形势;在广大党员中开展“加强学习、适应社区发展形势大讨论”活动,组织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到发达地区、先进社区实地参观学习,找差距、想办法、谋发展,使广大党员始终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强烈的学习责任感;二是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社区把教育重点放在党员和居民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上,放在争做道德模范上,放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上,开展了“道德公民我先行活动”,每逢节假日组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系列文艺活动,培养党员、居民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激发了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
2.创新工作活动载体。一是创建社区党建品牌“谋福百家”,将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工作制度化,把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作为工作的目的和社区党支部的主要工作。在“谋福百家”品牌的号召下,社区广大党员争先创优,积极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二是创办《谋福百家社区报》,由社区党支部主编、面向全社区523户居民发行,每月一期,主要刊登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社区发展的重要事项、村务公开、政策解读、教育医疗、社区居民文学艺术作品等,搭建起党支部和居民有效沟通的平台。
3.确保工作取得成效。在党组织建设过程中,社区党支部坚持每周开展一次集中学习活动,学习主要以集中学习、开展调查研究、与居民座谈等方式进行。广大党员坚持每月的5号开展学习日活动,集中听专家、学者授课,开展探讨交流等。为确保学习质量,建立了党员居民“一对一”学习辅导制度,要求每个党员必须树立“一个标准”,就是提升自我、居民满意;明确“一个目的”,就是服务居民、奉献社区、为党旗增光。坚持每次集中学习活动都有考勤、有讲评,每名党员都坚持做笔记、写心得。
(三)成效与反响
1.推动集体经济发展。高校项目的落户,社区得到5000余万元的征地补偿费,群众中存在着平均分配到人和集中力量办大事两种观点,对此,社区党支部组织党员外出参观学习,请专家教授进社区讲授怎样发展集体经济,广大党员居民看到了“抱团”发展的巨大潜力,一致同意把征地款投资于高校后勤服务配套项目,用于建设学生公寓,由社区享有所有权,所获收益分给居民,每年可直接为社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00余万元。一年内社区经济总收入达32117万元,集体所得1242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17079元。
2.促进居民就业转型。由于集约高效利用了土地资源,社区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如何保证失地农民的长远利益成为新的重要课题。为此,社区积极与周边企业、学校沟通协调,提供了从事高校后勤配套、社区物业管理等众多工作岗位,让社区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实现了“百分百”就业,弱势群体基本被安排到公益性岗位上,“人人做贡献、人人享成果”,居民从社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得到了实惠。
3.居民社会保障与城市接轨。为做好居民社会福利保障,在区财政充分保障的基础上,社区把每年收取的房屋租金用于提高群众社会福利待遇。60岁以上老人养老补贴由社区全部缴纳,社区退休人员每人每月补贴300元,解决了后顾之忧。社区民办卫生室通过社区补助的形式,统一整合为社区服务中心,硬软件条件大大改善,居民可以刷社保卡就医问诊,这一做法被选树为省、市新农合典型。为方便社区居民婚丧嫁娶、办事看病等,社区专门配置了一辆便民服务车,居民可以提前预约使用,70岁以上老人外出则优先保障,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
4.社区民主管理日趋规范化。为推进社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社区在办公楼一楼大厅安置并启用了“三资”信息公开触摸屏,社区居民可以随时在上面查看有关社区财务收支、资产往来、经济合同履约、债权债务、资产资源等相关信息,全面了解社区“三资”管理情况,便于监督社区各项工作。每月10号为“社区民主日”和“社区财务公开日”,居民若对某项开支不明白,可直接到社区办公室咨询,由社区主要领导和会计负责解释。为建立新型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模式,社区率先实行了《社区工程建设项目发包办法》《社区采购管理办法》和《社区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办法》“三项制度”,得到中纪委充分肯定。
(四)启示
1.坚持学以凝心,深化社区民主管理,适应城市化体制转轨的需要。社区干部在工作中不能与群众隔着墙,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思想理论水平和修养境界,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居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怕”老百姓,唯恐得不到他们的认可和拥护。要不断提高与社区居民的沟通能力,采取更务实、灵活、细致、先进的工作方法,深化社区干部与居民的双向交流,切实保障居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最终使社区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2.坚持学以启智,提升科学发展能力,适应城市化发展转型的需要。科学发展的战略思维,来源于对新理论的认知、新知识的汲取、新实践的体会,归根到底来源于学习。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以学习升华发展理念,作为一名基层社区干部,如果不加强学习,就不能满足社区发展形势的需要,大好的发展机遇很可能失之交臂。
3.要坚持学以明礼,提升思想道德素质,适应城市化社区转身的需要。社区几年来的实践表明,由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型,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使群众在观念上、意识上实现真正的城市化。农村社区群众对社区工作知晓度不高、信任度低,对公共利益关注度低,有的社区居民长期受陈规陋习的影响,在思想上、素质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实现农民社会观念、生存观念、职业观念、集体观念的转变,就需要加强对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育农民的职业素质、社会观念,培养农民参与合作的团队精神,改善农民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真正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化。
四、某镇党组织建设模式
自加强党组织活动开展以来,某镇通过推行“五五三”学习模式(推行五种学习方式、搭建五大学习课堂、完善三种学习机制),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力、创新力和执行力,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背景及起因
当前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群众对学习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在内容上,由对政治理论的单一需求逐渐向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需求较变;在方式上,由接受灌输的被动式需求向自我教育的主动式需求转变;在环境上,由信息来源的单一性向互联网、广播电视等多维性转变等。这些新变化要求我们与时俱进,通过学习模式的创新,使严肃的学习“活起来、动起来、乐起来”。
方式创新是促进学习的突破口,载体创新是学习的关键,机制创新是学习的保证。针对新形势,镇在继承传统学习方式的基础上,推出了“五五三”学习模式。在学习方式上,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员干部不再认为学习是负担,通过寓教于乐、寓学于干,让学习成为一种主动行为;在学习载体上,积极整合镇内学习教育资源,做到人力资源、设施资源、知识资源共享;在学习机制上,建立考核、积分、激励等系列规章制度,对党员参学情况进行重点督查,使党员在学习的每个环节都有目标、有要求、有效果。
(二)经验与做法
1.推行“五种学习方式”。一是充电式学习。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即通读一本好书、撰写一篇读书心得、组织一次学习交流、举办一次征文活动、举行一次知识竞赛,及时补充自身知识短板。二是热身式学习。在农村党员中设立党员活动日,组织开展“五学”,即学政治理论、学农村政策、学法律法规、学实用技术、学先进典型活动;在企业中建立职工书屋,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技能型职工”活动,激发企业党员职工的学习热情。三是研讨式学习。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带着问题学,在研讨中出对策、想良方,提高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基层走访、民声畅谈、民主恳谈等方式向老党员、老干部询问发展良策和应对基层矛盾的对策。四是体验式学习。以党性修养为目标,组织开展红、橙、黑、绿“四色教育”。“红色教育”加强党性,通过参观烈士陵园、唱红歌、传箴言等活动,激发党员工作动力;“橙色教育”亲民爱民,党员干部要走进田间地头,实地考察,访贫问苦,奉献爱心;“黑色教育”防微杜渐,组织党员到看守所听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并观看警示片,以案明纪、警钟长鸣;“绿色教育”净化心灵,党员通过参观园区企业和农业示范区等,亲近黑土地、拥抱大自然。五是浸染式学习。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目标,通过走廊文化、办公室文化等,营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文化氛围,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学习效果。
2.搭建“五大学习课堂”。一是研讨课堂。以“每周论坛”为载体,让机关干部有机会开口、有舞台亮相,由过去“领导讲、他人听”改为“大家讲给大家听”。二是网上课堂。整合计生网、民生在线网、便民服务网、远程教育网等网络教育资源,发挥网络便捷、灵活的特点,开设“网上党课”专栏,为党员干部提供自主选学的平台。三是微型课堂。针对农村党员不易集中、居住分散等情况,创建了“微型课堂”,每期由一名主讲党员确定一个自选题目,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身边的事、感染身边的人。四是固定课堂。加强文化活动中心和基层党校的规范化建设,设立“固定课堂”,为广大党员干部打造愉悦身心、丰富思想的精神乐园。五是实践课堂。通过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赴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开设“实践课堂”,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外出参观中解放思想,在实地考察中更新观念,在触动思想中鼓足干劲。
3.完善“三种学习机制”。一是学习考核制。从学习考勤、学习笔记、业务剪报、参加培训、专题发言、调研成果、发表文章等方面进行考核,对学习、培训完成情况好,率先达到全员合格目标的部门,予以加分,反之则扣分。考核按季实施,到岗到人。二是党员积分制。按照积分制度规定,在每个考核年度内,党员干部个人必须修完年初学习计划中规定的学习内容,并积满相应分值。对达标的党员干部将给予奖励,对不达标的相应扣罚。三是评优激励制。设立了调研成果奖、专业技术奖、政策宣传奖、文化建设奖、农技推广奖等五个奖项,对涌现出来的基层优秀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党员进行表彰,进一步激发全镇党员干部学习的热情。
(三)成效与反响
1.服务群众能力不断增强。通过推行“五五三”学习模式,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出现了“三多”现象,即主动审视自己工作行为,自觉纠错,防止引发信访问题的多了;积极发挥能动性,因地制宜,想方设法做好群众工作的多了;积极关注“三农”,关注民声,共谋发展的多了。当年,全镇共受理各类群众诉求、咨询238件,接受群众意见建议52条,答复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
2.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意识不断增强。通过推行“五五三”学习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党员干部作风转变和工作落实,办事效率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发展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
3.创造性开展工作意识不断增强。通过推行“五五三”学习模式,党员干部积极学习借鉴外地最新经验,有力推动了全镇各项工作的开展。如:借鉴外地经验实施的民声畅谈、重大事项双报告制度等做法得到上级部门肯定和推广。全镇先后承办了全国农经工作、省新农村建设等现场会。
(四)启示
1.实现了学习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以往的学习是安排什么就学什么,很少有人主动搜集更多的学习信息,个别人还会借口工作忙、事务多,找理由请假,或学习时心不在焉。如今,每个党员根据自己的“口味”去“调和”学习内容,做到主动学、学在前。过去镇村党员学习主要是看报纸、看文件,新的学习模式推广后,党员干部更加注意通过上网、远程教育等方式阅读专题文章,浏览相关报道,力求学透、学深、学专。
2.学习必须与形势的发展变化相适应。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五五三”学习模式之所以能受到基层的普遍欢迎,主要是因为遵循了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能够针对基层学习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改进,使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更加符合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各自实际情况,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及时为党委民主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3.理论教育的重点必须放在基层。俗话说“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直接承担者,也是我们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上级党委的路线方针政策,最终都要贯彻到基层。重视基层理论学习,就可以使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自觉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基层学习工作的加强,为搞好其他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如今党员干部下基层调研的多了,党群关系改善了,群众牢骚话减少了,一些“老大难”问题也明显缓解了。
五、某村党组织建设模式
某村党支部以提升村级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把党组织建设成果转化为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带领全村群众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之路。
(一)背景与起因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农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由于文化水平偏低,致富本领不高,面对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许多农村党员干部感到无所适从。因此,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学习型党组织,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村过去主要依靠传统农业,村里懂技术、会经营的人不多,而且该村长期组织涣散、帮派宗族争斗问题突出,群众上访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村的正常发展。只有以“组织强基础、党员提素质、工作上水平”为着力点,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真组织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律、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现代管理等知识,才能使农村党员干部真正成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领路人。
(二)经验与做法
1.抓学习,强班子,努力提升村级党组织战斗力。村把建设学习型党支部作为提高村“两委”班子成员思想政治素质和致富本领的重要手段,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政策法规和文化科技知识以及农村工作方法等方面的教育培训。组织村“两委”干部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的设施农业栽培技术。充分利用远程网络教育平台,定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集中收看农业技术节目,先后对村民进行计算机初级操作培训600余人次,为村民介绍先进种植技术11项,并提供了大量的市场供求信息。此外还建立了“农家书屋”,以满足群众文化学习需求。
2.做表率,促增收,团结带领群众共奔致富路。该村是典型的农业村,资源优势、区位优势都不明显,村集体经济长期处于落后位置。为了让土地产生更大的效益,推动群众致富增收,村党支部确立了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路子,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种植,每人至少建1个大棚,并挨家挨户动员,手把手地给村民传授设施栽培技术,当年建成冬暖式大棚25个,棚均收入1.2万元。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尝到甜头的村民搞大棚蔬菜种植的热情日益高涨,设施栽培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主要渠道。
3.重实践,谋长远,富民强村路越走越宽广。为适应农业生产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需要,村“两委”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大力发展“高端、特色、品牌”现代农业,坚持抱团发展、走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为此,村投资100万元成立了农产品有限公司,制作专门销售网站,村里的农产品统一宣传、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投资120万元建了15个“四位一体”示范大棚,用于试种、试用新引进的品种和技术,成功后再向群众推广,确保“让群众得实惠”。村先后与农科院、农科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引进了京欣一号、早春红玉等西瓜品种和千禧樱桃新品种,高价引进德国黑樱桃西红柿,极大改善了农产品品质。同时,成立西瓜、青椒、樱桃番茄专业合作社,配备专门技术人员,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共吸收社员508户,每年帮助农民增收120余万元。
(三)成效与反响
1.村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明显提升。通过开展加强党组织建设活动,村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日益增强,党员干部成为自觉贯彻党的农村政策、带领群众致富奔康的“领头雁”,彻底解决了制约村庄多年的宗族、派系等问题,赢得了村民的广泛支持。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党员干部连任率达100%。村庄连续多年无上访、群体性事件,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文明村庄、市优秀基层党组织、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
2.村民收入增加,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目前,村发展设施农业面积25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0%,各式大棚958个,农业专业合作社3个,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1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西瓜和樱桃番茄获得“国家级有机食品”和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两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村庄。西瓜和樱桃番茄种子搭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进行太空育种试验,开创了太空育种的新纪元,村自创的“三枝四蔓设施西瓜栽培法”,被国家科技部列入星火科技计划。
3.学习氛围日益浓厚,党员群众的素质明显提高。党员群众通过学习,真正尝到了名牌农业的甜头,真切感受到了高端、现代农业的价值,对走高端名牌农业之路坚定不移,自觉争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村形成了人人学习、终生学习的浓厚氛围。村利用“炕头上的远程教育”发展高效农业模式,先后培养大棚种植专业户216个、专业蔬菜水果购销经纪人10人。村党支部书记因团结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成绩突出,获得“省科技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
(四)启示
1.推动农村党组织建设,支部书记是关键。“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村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支部书记在村集体事务的决策执行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开展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支部书记也要是第一责任人,这事关整个党组织建设的成效。村党支部书记自觉担当起组织者、示范者的角色,积极推进党组织建设,身体力行,坚持“讲给群众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有效推动了整个面上工作的开展。
2.推动农村党组织建设,促进致富增收是根本。坚持把发展生产、致富增收作为党组织建设的落脚点,不断提高村“两委”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驾驭农村工作的本领,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同时,引导广大村民加强对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促进村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推动村庄实现由乱到治、良性发展的嬗变。
3.推动农村党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方式是前提。工作方式是激发人们工作热情、推动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环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着眼于适应农村形势的发展要求,着眼于满足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实际需求,不断创新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才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六、某企业党组织建设模式
某企业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练什么、精什么”的目标要求,持续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的活动,将普通工人群体打造成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走出了一条“靠知识摆脱愚昧、靠科学摆脱落后、靠发展摆脱贫困”的强企之路。
(一)背景与起因
1.加强党组织是与时俱进谋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知识已成为发展永恒的重要资源。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世界贸易交往的重要动脉,企业必须与时俱进才能融入发展大势,这就要求广大员工不断加强学习,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引领时代发展的潮流。
2.加强党组织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的有力抓手。国有企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要担当好历史使命、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抓好党员学习教育。作为大型国企,有员工24000多人,其中党员4700多人,企业将党组织建设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努力使其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灵魂工程、民心工程、动力工程。
(二)经验与做法
1.熔铸革命信仰,打造灵魂工程。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定期举办读书班、培训班,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基础知识、重要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每次中央作出重要决策,都迅速举办领导干部学习班贯彻落实。通过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学党史、学哲学,在工作中进一步明确思路、掌握方法。二是坚持一元化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于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全过程,明确了“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的三大使命,为企业职工树立起强大的精神支柱。坚持党员带群众,建立了在党组织领导下,党工团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开展工作的制度,开创了工作新局面。7000多名离退休老同志离岗不离心,建立了82个临时党支部、309个退休学习活动小组,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学习。三是加强党性教育。每年结合形势任务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大规模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企业、爱岗位的“五爱”教育。坚持典型引路、现身说法,组织大规模报告团在集团内部巡回宣讲。由300名老革命、老模范、老干部组成的“三老”报告团经常下基层宣讲党的革命历史和光荣传统。优选上百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先模人物,组成先进事迹报告团,做到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2.牢记党的宗旨,打造民心工程。一是坚持从实践中学习。牢记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级班子、两级机关上千人每年集中30多天“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深入装卸一线跟班劳动调研,连续23年下基层实地调研60多次。举办了“做好职工工作、创新社会管理学习班”,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五种境界”(一心为民的志向、一身正气的胸怀、无私无畏的胆略、无怨无悔的心态、真抓实干的精神),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好务。二是坚持向群众学习。始终把职工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民主恳谈会、厂务公开等20多条民主管理渠道广纳民意,并认真研究、答复职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请职工代表审议企业改革、发展的方案、规划,对集团及中层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牢记“职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难也要办好”,从1989年开始,累计给职工增长工资32次,同时坚持共建共享,为离退休老同志发放福寿补贴、敬老补贴,进行健康查体。三是坚持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学习。把党风、党性、党纪教育作为必修课,牢固树立“安全与经济两条高压线坚决不能触碰”的意识,坚持开展主要领导带头上党课、讲案例、强廉政。广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大讨论,设置廉政文化网站。集中进行了“四项整治”(“五个平安、五个文明”大整治、“吃拿卡要”大整治、“二十条禁令”大整治、“职工不满意的事”大整治),颁布了招标采购工作“二十条禁令”,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3.推进科学发展,打造动力工程。确立党组织全员学习、党员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促进学习型企业建设。一是带动全员学习。建立开放的学习培训系统和有效的学习制度,培养党员干部的创新精神、实干思维和世界眼光。首先,抓培训、强技能,全面提升素质。投资4亿多元建设港湾学院与员工培训中心,构建起“集团有中心、公司有基地、科队有阵地、小组有园地”的四级学习平台;每年自编上亿字的各类教材,让知识分子、工人专家与农民工走上讲台传授,实现官兵互教、共同提高,一年出资3000多万元开展了6期“千人大培训”。其次,干中学、学中干,增强实干思维。每年对全体普通党员开展不少于3天的集中轮训,坚持每月“211”(2小时学政治、1小时学安全、1小时学业务)学习制度;与高校联合举办针对集团领导干部的高级研修班,利用3个月时间系统学习党的重要理论、企业管理等6大模块40多门课程。第三,请进来、走出去,拓宽世界眼光。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港举办高端讲座,开阔党员干部眼界;选派2700多人次到国内外先进企业学习考察;选拔1800多人次业务技术骨干到高等院校强化培训。二是推动创新学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确保安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节能减排、缩短在企时间”为主攻方向,展开自主创新科技公关活动,先后涌现出290多个员工品牌和1500多个绝活。此外,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用信息化改造传统行业,统一物流信息中心与调度指挥中心,由职工而不是专家进行“千项软件”开发。企业工人曾在某国际公司全球企业用户峰会上,代表全球253家用户、100多个著名企业,宣讲了企业智能拖车调度系统的运行经验。三是激励终身学习。坚持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学习塑造人才。对知识分子建立了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职称评聘体系,集团机关64人管理着3亿多吨的世界大港,管理效率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企业。建立技术工人考工晋级、职务聘任等晋升机制,每年开展导师带徒、技能考试和技术大比武。每年投入近百万元,奖励在全国、省市和集团技术大比武中取得名次的人员,技术工人在各级大比武中荣获20多项状元,近千人获得第二技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80%以上的技术工人都是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远高于发达国家30%的平均水平)。另外,实行农民工与正式职工同工同酬,成才通道上一视同仁,让学习、工作成绩突出的农民工晋升技术等级,开创了全国先河,在农民身份的装卸工人中选拔193人评聘职称并享受职称补贴。广大职工在企业体面劳动、体面学习,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三)成效与反响
1.广大职工成长成才。坚持常年开展“创争”(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和“五学”(学政治、学业务、学技术、学文化、学实践)活动,坚持凡在企业工作的,不论身份,人人都能成才,提高了职工参与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练什么、精什么”,每年投入近亿元巨资,开设140多个专业,让2万多人全员学、岗位学、脱产学,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调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提升当家做主的能力。坚持“五不唯”(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唯年龄),做到人人有岗位、有作为,构建起多元化职业成才通道。广大职工与企业成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2.企业发展又好又快。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使企业充满了创新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十一五”期间,企业完成吞吐量14.5亿吨,集装箱4945万标准箱,均比“十五”翻了一番多,用中国沿海企业1.3%的码头岸线干出了6.9%的吞吐量,用1个企业的能力干出了3个企业的业绩。创造了131亿元优良资产和1700多亿元的海关入库收入,上缴各种税费106亿元,连续七年保持上缴地税市第一,连续三年上缴国有资本收益占市的一半以上。连续五年蝉联中国企业效益200佳,荣膺中国企业500强,多次被国务院确定为国有企业重大典型。
(四)启示
1.把握正确方向是党组织建设的根本保证。学习就是力量。不学习、无法生存,不学习、寸步难行,不学习、更谈不上创新。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企业坚信党的领导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坚定不移地做到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使党组织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广泛参与是党组织建设的活力源泉。广大职工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创新的根基在职工、血脉在职工、力量在职工。企业用人人创新取代了专人创新,用岗岗创新取代了定岗创新,把职工群众变成了创新的主力军,使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全体党员带头创新,广大职工积极响应,企业上下创新活力迸发,助推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3.真抓实干是党组织建设的必由之路。任何工作都需要扎实的行动,光说不干,再好的目标也是空中楼阁,再好的想法也是镜花水月,再好的思路也要付诸东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不是随口喊出来的,而是需要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我们既要仰望星空、目光远大,更要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转型升级这条主线,脚踏实地加强党组织建设。
4.促进发展是党组织建设的最终目的。没有发展,就没有企业世界级的地位;没有发展,就没有作为国企标杆的荣耀和被人效仿的企业发展模式;没有发展,就没有广大职工平安和谐、幸福美满的新生活。当前,企业发展已经由要素驱动、外延扩张提升到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新阶段,要将推动发展作为检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标准,从职工群众的迫切愿望出发,从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出发,将学习变成安全、变成效率、变成现实生产力。
七、某大学党组织建设模式
某大学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探索基层党组织模式和活动载体的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背景与起因
调整高校基层党组织结构模式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与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相结合的趋势。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学分制等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化发展,党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也表露出了一些不适应性,如:“同学不同班”;毕业生离校后学生党支部撤销;学生党支部的特色、传统不能延续;同专业、同学科党员之间缺乏专业知识交流等现象。这是因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结构模式单一、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没能围绕学科、专业这条主线融入学术交流和探讨。《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紧围绕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密切结合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和师生员工的思想实际,分别不同层次,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性和有效性,这就为我国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一项新的课题。创新以学科专业为主线高校基层党组织结构,搭建师生党员的学术探讨和交流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经验与做法
1.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理论与模式创新。一是以金刚石结构为例,向结构学原理借鉴。结构学告诉我们:同种材料或元素构成的物质,由于结构的不同,其坚固度、韧度和性能会产生差异。其中同为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最具有代表性,石墨的原子间以层面方式连接,具有鲜明的层次特性,而金刚石的立体结构却使其具有高强度。目前高校的学生组织十分接近石墨结构,年级层面的组织明显,如果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借鉴“结构学”原理,以学科专业进行纵向设置,可达到金刚石结构的效果。二是建立“专业垂直党支部”结构模式。传统学生党支部以年级为单位组建,由于缺少专业、学科背景的共同点,不利于学习上的交流和共同提高,也不能让年级间同专业的党员和同学形成传帮带的纽带。为了能达到金刚石结构效果,学院党总支召开专题会议经研究,达成共识,出台了学生党支部改建方案,提出本科生以专业、研究生以学科为单位组建学生党支部,实施“专业垂直党支部”的设置模式。三是打造“专业党支部群”活动和实践的创新平台。学院党总支把“专业垂直党支部”设置作为党建工作创新的开端,但这一形式、结构的变化并非我们的最终目标,为此,学院党总支又创新性地提出“专业党支部群”的构想,期望通过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党员共同的专业、学科背景,搭建起“专业党支部群”的活动和实践平台。这种党员组织生活形式和活动平台加强了同专业方向内导师与党员、党员与党员间的思想和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充分发挥新老党员间的“传、帮、带”作用。
2.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模式与“专业党支部群”活动的实践。每年初,学院党总支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并决定本科生党支部“专业垂直党支部”模式的改革方案,并于秋季新学期开始实行,校党委组织部还专门听取了学院的回报,由于新方案有创意、有实效,校党委书记希望学院进一步探索党建工作的创新,在研究生中推行“专业垂直党支部”模式,并积极发挥教师党支部和书记的学术指导作用。第二年研究生党支部也实行垂直设置模式,同时,具有学科、专业背景的5个师生“专业党支部群”活动平台也搭了起来。由于“专业”模式使得有同一专业、学科背景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党员在中多了共同“语言”,以“专业党支部群”为平台的党支部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主要工作有:一是党员教师专题大会。学院党总支书记作了“专业党支部群”活动平台的计划和意义介绍,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党支部群”系列活动,让学生党员在组织生活内优先享受学术和更专业的指导,并以此推动大学生学习氛围的营造。二是召开“师生共话教风学风”座谈会。学院党总支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学风问题,提出“专业党支部群”的首次活动为开展教风学风大讨论,5个“专业党支部群”先后过了组织生活,探讨如何以教风带学风,以党员带群众,最终实现学风的提升。几年中,“师生共话教风学风”座谈会已成为每年“专业党支部群”活动的必选内容,教师的期望和同学们的心声在座谈会上得到了充分的交流沟通。三是举办“科研团队的打造与产学研合作”专题讲座。为加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科研骨干教师分别在各自的专业党支部群进行交流和座谈,指导学生如何根据企业需求开展科研项目,并从科研合作中培养团队意识。四是开展“就业促进”交流会。各专业党支部群就大学生就业这一热门话题过起了组织生活,要想从容就业,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知识结构等,老师告诫:学生在校的首要任务是学好知识,自从进入校门就应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锻炼。五是进行“论文撰写与发表”讲座与交流。教师在“专业党支部群”活动平台指导学生如何撰写和发表科研论文,并从提高论文质量、写作方法和创新思维上予以指导。
(三)成效与反响
1.“专业垂直党支部”解决了过去的一些不足。一是保证了支部的连贯和稳定性,优良传统得以保存和发扬。纵向同一专业组建党支部,党支部的设置并不随着高年级党员毕业而变化,实现了党支部的延续性,保证了支部的稳定性。由于党支部的正式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的人数及比例相对稳定,工作进程平稳,对积极分子、考察对象的培养工作能够较好落实,如由高年级的党员联系低年级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使党建工作更加严密和规范。二是促进了年级间党员的交流,传帮带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教师的指导,朋辈群体的作用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不容忽视,同专业教工与研本支部共建,跨研究生、本科生学历层次、跨年级同专业的组合,使教工与学生之间,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本科生高、低年级同学之间在有共同专业主题,增加了更多交流的机会和平台,教工和高年级优秀的党员成为低年级同学学习榜样,同时,他们自己也在作为榜样思想的引导下自律、自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低年级的同学得到了更多、更直接、更信服的专业、学业、就业、交际等各方面的指导,以教带学、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实现了师生之间、研本之间、高低年级间党员的传、帮、带,在交互中实现促进提高。三是有利于支部间的横向比较和均衡发展。纵向组建党支部,将大的专业实行分化,实现了各党支部党员数量和结构的基本均衡,避免了党支部人数低年级过少、高年级过多的奇特现象,以每个辅导员带200个本科生为例,学生党员比例10%左右,则每个支部20人,结构比较合理,为支部工作深入细致地开展创造了相对有利的条件,激发了各支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形成了支部之间相互竞争和推动,促进了支部的长远发展与建设。年级支部、班级支部等,往往由于数量和结构的差异,各支部间不具有可比性,纵向支部的设置,创造了相对公平的环境,为各支部创造性开展工作,营造竞争氛围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增强了支部活力,各支部间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态势。支部党员人数适中,党员的积极性在竞争氛围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
2.党建品牌特色独树一帜。成立以专业为依托的垂直党支部模式,形成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军营组织,由于组织的稳定性,能有效保持党支部逐年形成的特色和品牌,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与发展。学生党支部在组织内部建设、党员活动、组织生活形式、与社会共建等各个方面都能在有效性和长效性工作方面进行探索。如走出校园,与社区共建就是该党支部在精神文明创建中的一个优秀项目,共建的社区和居委会的党组织对学校的支部设置模式表示热烈欢迎,希望能长期共建“阳光家教”“模拟家庭”等活动,并进一步拓展共建领域,党建工作也在互动中得到了良性发展。由于党支部的稳定性,不仅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品牌活动和优秀项目,充分发挥榜样典型的作用,也使得党员在组织内得到了更多考验和培养,提高了党员的素质。
3.“专业党支部群”活动深受欢迎。“专业党支部群”系列活动开展以来,出现了以往少有的热闹场面,由于组织生活围绕学生关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很难在课堂上得到指导,因此备受学生珍惜和欢迎,在所有系列活动中,由于学生的提问不间断,组织生活都延长了时间,在与党员师生的交流中发现,师生都希望今后的组织活动多采取类似形式,党员教师觉得更加有成就感,付出更收成效,党员学生觉得收获更大,效果更佳。几年中,参加系列活动的党员和积极分子已经超过了千人次。
4.高职称教师乐任党支书。为确保创新活动的质量和推行,学院总支曾提出对教师党支书的学术和教学地位进行要求,随着“专业党支部群”的红火,党支书的作用日益明显,地位升高了。近几年的支书调整中,一些学科带头人主动表示愿意承担支书工作,目前,不仅学院所有专业教研室和研究所的支书都具有高级职称,而且正教授的比例很高,这在其他高校是难以想象和实现的。
5.推动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学院党总支有计划地安排党员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如“科技创新党小组”在党员教师的指导下取得了上海市“创造杯”机械科技创新大赛第二名、上海市工程问题挑战大赛三等奖的成绩。参加学院科技创新活动的党员比例大大超过学生党员比例。在这样的氛围下,学院160多名学生组成的30多支团队提出了“全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申请。
6.党员学生带头主动学习成风气。在“专业党支部群”活动的不断推动下,党员学生在收益后,主动思考以党风、教风去推动学风,如某班党小组成员利用自己所学计算机设计专业知识,结合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免费为同年级同学培训设计软件,首期培训班参加学生近30人,每周六或周日上课,每次4节课,由于上了第一期初级班的同学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他们又纷纷要求该党小组继续为大家开课,鉴于这项活动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党小组不但为这些同学又开设了高级班,同时还为新一届同学开了课。学院党组织看到了同学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党员作用的潜力,就又招募了一些有机械设计软件基础的党员为同学们办班,并计划资助一些优秀党员进行专门学习,学成后为大家服务,以此去推动良好学风的盛行。
(四)启示
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是否有活力和生机,一方面要看组织生活能否符合时代要求,另一方面要看是否符合学校办学的中心工作和指导思想,大学建立的“专业党支部群”活动平台,无论是时代性,还是与学校中心工作的结合度都非常紧密,且活动形式有丰富多彩,因此自然会受到党员师生的欢迎。
第三节 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相关文献实例
一、基层党委书记、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规划
为建设一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队伍,进一步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为目标,以提升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核心,进一步建立与学校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培训模式,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
(二)目标任务
1.构建体系,完善机制。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着力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体系,深入开展培训需求调研,研究制定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分类培训大纲和计划,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2.统筹规划,丰富载体。按照校内培训为主,校外培训为辅,内外结合的原则,通过专题讲座、专题培训、选调培训、学习交流、调查研究等形式,力争用3年时间对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进行整体培训教育。
(三)主要模式
结合培训内容及要求,把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的普遍要求与学校事业发展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创新培训模式、方法和手段,以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集体培训与分类培训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调研相结合,切实提高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努力形成多形式、立体化的教育培训模式。
1.坚持和完善组织调训、在职自学等制度,大力推广干部自主选学、网上学习等方式,为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参加学习培训提供多样化的途径。
2.进一步提高讲授式教学质量,加大研究式教学力度,大力推广案例式教学,积极开展模拟式、体验式教育培训。
3.继续加大省委组织部“领导干部学习网苑”学习力度,保证学习质量和效果,提高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4.坚持以校内培训为主,发挥校内考察调研的补充作用。结合学校中心工作,加大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到国内兄弟院校及企事业单位的学习考察力度,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和成功做法,帮助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提高能力。
(四)培训计划
按照“三年两个月”培训要求,对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进行全员、全程教育培训。
1.完成全校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每人每年平均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三年内达到300学时(2个月)的学习任务。
2.每年举办1期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理论培训班和研讨交流会。
3.每年分2期组织校外学习考察活动,力争使每位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在任期内参加1次脱产考察培训活动。
(五)组织实施
1.加强领导,健全体制。党委定期研究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工作,把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制定每年的教育培训工作计划,不断健全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管理体制,进一步形成领导重视、措施到位、重点突出、方式灵活、严格规范、务实高效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机制。
2.优化内容,提高质量。党委组织部要加强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工作的调查研究,根据学校及上级部门的新要求,注意分析和研究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学习其他院校和有关单位的先进经验、有效做法,不断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水平与质量。
3.强化管理,注重实效。党委组织部要严格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的考勤、考核与管理,对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参加培训的有关情况,定期进行研究分析,建立教育培训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确保教育培训真正取得实效。
二、党的建设“三基工程”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创先争优成果,引导和促进学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特色化、长效化,经党委研究决定,决定开展党的建设“基本业务夯实工程、基本实践创新工程和基本理论提升工程”(简称“三基工程”),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活动载体
1.基本理论提升工程
一是理论学习。组织全校党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及上级有关指示精神进行系统的学习、研究,切实提高理论水平,强化使命意识与责任意识。
二是专题辅导。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为依托,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辅导报告,使全体教师党员开阔视野、武装头脑、转变理念、提升素质,促进发展。
三是党建研究。以学校党建研究会的成立为契机,开展学校党建问题的调查研究及交流活动;研究学校党建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对策性建议,为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实现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和“十二五”工作规划的各项工作目标服务。
四是制度建设。以科学化、规范化为标准大力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制度的完善与创新,进一步增强各项制度的效力,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整体工作的效果,更好地在学校的发展建设中发挥作用。
2.基本业务夯实工程
一是工作内容。对党务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进行认真梳理,尤其针对党支部书记在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工作业务、程序等,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强管理和考核,不断提高对业务的熟练程度,提高工作水平。
二是工作技能。加强对《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基层版)》的学习和操作,完善全校基层党建信息库,实现党员管理信息的实时动态性和数据准确性,推进学校党建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充分发挥党内统计数据的辅助决策作用。
三是工作作风。切实加强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改进和提高工作水平,形成“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组工干部形象。
四是素质拓展。开展党员素质拓展活动,培养党员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形成比团结、比干劲的精神风貌。
五是培训研讨。以举办基层党支部书记和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研讨班为契机,交流工作经验,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3.基本实践创新工程
一是主题党日活动。以“我为党旗添光彩、我为学校做贡献”为主题,紧密结合学校科学发展实际,以基层党支部为活动实施主体,围绕主题开展党日系列活动。
二是红色之旅。以学校开展的“双十佳”大学生红色之旅考察为依托,在双十佳大学生中建立临时党支部,发挥学生党员的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社会实践。以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考察为依托,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