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改革探索二题
“一张课表”“六个统筹” 优化资源基层受益
——新疆巴州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工作成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关于推进地县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精神,巴州党校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在师资力量、专题拟定、教学计划制定、资金筹措、工作流程上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保证了州、县市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工作顺利进行。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全州党校系统优化培训资源、统筹教学管理、共享优质师资的良好局面。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共有9所县市党校,均为正科级建制,人员编制一般在8-23名之间,教职工由3-4个民族组成。县市党校教职工总数165人,教师63人(包括汉、维、蒙、回),能承担专题授课任务的教师不到30人,行政后勤人员近100人。近年来,在巴州党委和各县市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下,巴州州县两级共10所党校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但县市党校在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干部培训主阵地作用方面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种种困难:
一是师资力量不足。县市委党校教师中,业务熟练的一般在3至5名左右。骨干教师数量偏少,影响着党校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是业务水平不高。大多数县市党校教师存在着学历水平低,知识结构单一,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教学内容空泛,质量层次不高等问题,从而导致学员听课兴趣不高,培训效果弱化。
三是县市党校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很少。各党校之间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一种经常性开展相互学习借鉴、促进共同提高的工作机制。
四是各县市党校办学不规范,随意性强。
二、主要做法——抓住机遇优化资源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到巴州考察调研,他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新时期新阶段,巴州要实现“三个走在前列”,巴州党委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三个走在前列”的精神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强州战略,紧紧抓住党校这个主阵地、主渠道,加快了推进地县市党校改革发展的步伐,也为巴州党校积极探索实践整合县市党校资源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平台。
(一)“一张大课表”的探索。
巴州地域辽阔、点多线长,尤其是南部各县之间行政区域跨度达700-800公里,县市党校之间相对比较封闭。从2005年开始,州党校把县市党校之间就近分片开展教研活动作为资源整合的切入点,将全州9个县市党校划分为两个片区,北部焉耆、和静、和硕、博湖四县为北片,库尔勒、尉犁、轮台、且末、若羌五县市为南片,成立由州党校领导为组长,各县市党校常务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县市党校骨干教师为成员的片区教研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教研活动方案,两个片区分别由州党校一名领导进行督导。每年分上下半年举办两次教研活动,在各片区党校之间巡回开展。同时,积极推行两片区主体班次“一张课表”制度,由两片区教研活动领导小组在征求各县市党校意见的基础上分别制定南北两片区的“一张课表”,每个党校承担“一张课表”2-3个专题授课任务,由各党校安排骨干教师在片区内各党校巡回授课。2005年以来,各片区共安排19名骨干教师巡回授课240次。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巴州党校在资源整合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这种资源整合工作实际处于自发状态,各县市党校各自为政,没有真正成为一体,缺乏约束力,最终还是整而不合,条块分割,效果不是很好。但多年的实践积累为2011年正式推行地县党校办学体制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巴州北四县“一张课表”做法被中央党校《学习时报》采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关于推进地县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的出台,使地县党校在资源整合中履行职责、落实任务、解决问题都有了政策依据。
(二)认真做好办学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
1.注重师资储备,构筑人才高地。
第一是制定培养规划,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教法为重点,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重点抓好现有骨干教师的培养。一是为开阔教师的视野,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参加一些高层次的专家学术讲座和各类师资培训;二是到苏州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国民教育高等学校进修,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三是近几年来,我们先后选派骨干教师到延安市、乌鲁木齐、伊犁州等兄弟党校进行教学交流活动。教学交流使老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起到了取长补短的积极效应。
第二是认真制定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巴州党校要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过硬的高素质队伍,就必须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因此,我们在引进高级讲师的同时,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引进培养力度。目前,我们分三批招录了15名硕士研究生,年轻教师的引进,大大改善了教师队伍结构,一批富有朝气、工作努力的年轻教师逐步承担起到各县市授课任务。党校现有编制87人,在编职工74人,其中教师50人,高级讲师29人,占教师总数58%;研究生学历20人,占教师总数40%。
第三是充实兼职教师队伍。按照专兼结合原则,学校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州直部门领导、专家、技术人员担任党校兼职教师,定期到党校来授课,弥补了党校师资知识结构单一的不足。
通过坚持不懈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大大优化了队伍结构,迅速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为顺利实施州、县市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储备了充足的师资力量。
2.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打造和储备精品专题。
一是精心打造精品专题。严格按照“教学三原则”认真谋划与布局,从专题主题的确立、内容的布局谋篇、领导干部的所思所想等环节进行认真讨论和研究。每一个专题设置都紧扣当前经济社会的热点、难点,课程内容都经过严格把关,力求精益求精。
二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的问题,增强教师授课的针对性,2011年我们以深入一线调研为突破口,组织骨干教师,分赴各县、库尔勒近郊乡、国有大型企业、少数民族聚居社区等基层一线进行深入调研。一线调研,使教师们了解到各县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了解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教学专题与科研课题都能贴合县市实际,避免空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三是积极构建教学专题库。从2011年秋季首次实施地县市党校办学体制改革“一张大课表”工作以来,我们组织教师借助远程教育等传播媒介、学习借鉴兄弟党校的一些好专题,将其与巴州各县市发展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使教学专题库数量和质量都更加丰富。到目前,巴州党校共精心准备了涵盖“教学五部分”内容近200多个专题,作为县市分校“一张大课表”专题库,并且每年要增加10%的新专题。“一张大课表”要求每年专题更新率要达到30%,反映各县市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专题要达到25%,专题库有效保证了县市党校教学内容的质量和层次。
3.周密安排教学计划,积极承担县市教学任务。
一是为确保州、县市教学计划的统筹实施和科学运作,每学期开学前,我们组织相关同志用模拟列车运行调度方式,精心制定了周密细致的教学方案,科学合理地配置师资力量和车辆调度,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是从2011年秋季开始,对我校主体班和县市分校主体班全部发放教材。所有在主体班教学计划内的专题,均由承担授课的教师撰写3000字左右的讲稿,讲稿必须包含专题框架的主要内容。经教务处严格修订后,编印成教材,配发所有学员。教材的使用,节省了学员记笔记的时间,使学员能更加集中精力听课,
明显地增强了课堂效果,学员反映良好。
三是根据各县市党校师资力量强弱情况及培训需求,分别安排州党校教师承担各县市党校50-70%的专题授课任务,缓解了县市党校师资力量不足的压力。从2011年秋季正式实施办学体制改革到现在,州党校共安排教师完成八县一市党校45期主体班2500人、20多期夜校及中心组学习、近1500多场次的专题讲授。
4.以良好的奉献精神完成教学任务。
在实施教学改革过程中,全体教师秉承师德要义的精神,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和外出授课纪律,表现出较强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团队精神。我们的有些女教师被派到上千公里外的县分校上课,毫无怨言,一去就是20多天,无法照顾家庭和孩子,体现为人师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学校规定老师去各县市分校上课要着统一校服,遵守“三不准”—不私自外出授课、不收代课费、不接受学员请吃。我们的老师都能严格遵守,到县市授课自费解决用餐,减轻了县市党校的经费负担,受到县市党校的好评,而且,“统一校服”、“自费用餐”成为代表州党校教师良好形象的“两张名片”。
5.认真评估,总结提高。
为更好按照“六个统筹”要求规范办学体制改革工作,我们初步确定,每年底,由州委党校组成年度党校工作检查考评小组,对县市委党校实施“六个统筹”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考核评估。考核内容包括组织领导、“六个统筹”的完成情况、协调服务工作、综合工作等四个方面。评估检查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办学体制改革培训中管理与服务的规范化水平。
三、取得的成效——锻炼队伍基层受益
(一)基层党员干部受益。
巴州地域辽阔,县乡的科级以下党员干部,尤其是且末、若羌两县的基层干部,地处偏远,工作繁重,很难有机会外出培训。实行地县党校资源整合后,州党校的教师送教上门,使县乡基层干部不出县域就能听到州党校教师的课程。同时,我们紧密结合各县市实际情况,选聘优秀骨干教师到县市授课,按照“培训内容专题化、课程供给菜单化”的原则,坚持以需求定专题,使培训更切合县市基层干部的实际需要,增强了基层干部的培训效果,基层干部反映良好。
(二)较快地提高了县市党校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
我们在“一张大课表”工作中,实行了教学专题申报、竞争试讲、优秀教师跨校授课、教学观摩和交流、教学点评活动。另外,我们要求州党校教师在县市党校授课期间,县市党校教师要全程听课,相互学习借鉴。同时,每年在州党校免费举办2至3期县市党校教师培训班,课程内容不仅有创新理论专题,而且有教学方法研讨,较快地提高了县市党校教师的业务素质。
(三)增强了县市党校办学的规范化水平。
通过每年召开县市党校常务副校长座谈会、县市党校工作巡回检查、举办县市党校教师培训班等各种途径,把检查指导党校各方面工作与观摩点评教师授课结合起来,将州党校的管理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和精品教学课件都无条件地传授给县市党校,县市党校办学规范化水平和教学水平都得到较快提高。
(四)地县党校资源整合为巴州党校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提供了良好平台。
整合前,州党校每年只有四个主体班次,年轻教师缺乏上讲台的机会。借着地县市党校资源整合的春风,学校对年轻教师敢于“压担子”,积极为年轻教师提供平台,让试讲中表现突出的年轻教师到县市分校的主体班上课,年轻教师得到了迅速成长。
(五)促进县市党委加大支持党校发展的力度。
办学体制改革工作实施两年来,对县市党员干部素质提高和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提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受到了各县市领导高度评价和分校参加培训的学员一致好评。县市党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也极大地促进了各县市党委对县市党校发展建设的支持和投入力度。目前,焉耆县和且末县党校都争取到600-700万元的财政资金,用于党校的基础性建设,相信不久还会有更多的县市党校加入到大发展的行列中。
“一张大课表”的实施,开创了党校办学体制的新局面,但也需要地州一级党校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有信心在州委的支持、县市党校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再接再厉、勇于创新,把巴州地县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第206期)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新疆巴州党校异地培训之成效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提供了多样性的发展道路,特别是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模式、苏南模式,均在当今中国发展的不同时期创造了十分鲜活的发展建设的新经验,从而使珠三角和长三角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为整个中国社会创造了极大的财富。作为边疆欠发达地区,如何较快发展立足本地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后发赶超,用最小的代价赢得一个地方的繁荣发展,成了历届巴州党委主要领导人思考的问题。
1992年以来,州委组织部、州委党校积极适应干部教育培训渠道多元化、培训需求多样化、培训运作市场化的要求,探索推行“本地+异地+本地”三段式培训模式,先后组织县级干部、中青年干部、乡镇干部、妇女干部近百期6000多人次作为党校的主体班次进行异地培训,巴州的科级以上干部先后多批次赴内地学习考察、联合办学,在本地党校集中培训的同时进行异地“接力”培训,有效提高了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一、主要做法
(一)精心谋划培训方案。
每期培训班开班伊始,州委组织部、党校结合自治州中心工作和培训班学员特点,从培训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认真制定培训方案,精心挑选培训机构,确定培训地点,选择设置课程内容,精选最实用的培训内容和考察线路。从一九九二年州委领导同苏州市委领导共同商议了委托联合培训干部的协议以来,根据当时州委提出的“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理念,先后与苏州党校、温州党校、烟台党校、深圳经理进修学院、广州市委党校、深圳市委党校、河北省委党校、延安市委党校签订了干部异地培训协议。组织学员到江苏苏州、浙江温州、山东烟台、广东深圳等地,通过学习专题、听取介绍、现场参观等形式,使学员们深入了解“深圳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的内容实质,并分析讨论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2013年,围绕巴州“实践科学发展观,率先走在三个前列”的目标,组织学员到江阴市委党校集中学习《科学发展民生为本——幸福江阴建设的实践与启示》和《江阴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等专题,并到江阴市的社区街道及华西村参观学习,实地感受幸福江阴,学习借鉴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学员们普遍反映,这种培训方式实用性非常强,既可以对照先进找出差距,也可以找到一些现成适用的方法。
(二)科学设置培训内容。
为增强异地培训的针对性,我们科学设置培训内容、考察路线。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缩小巴州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组织学员有针对性地到浙江、江苏、上海、深圳、山东等地的企业、街道社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等学习考察,如参观考察华西村、苏州越溪旺山村、杭州市行政服务大厅、尚德电力集团、浙江奉化力邦村、娃哈哈集团、雅戈尔集团等地,学习和借鉴当地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创新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特色做法。参训学员对浙江、江苏等地经济社会发展有了全面、客观和较为准确的认识和把握。二是以提高参训学员的综合能力、开阔思想眼界为目标,紧密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安排了一系列培训课程。分别邀请了浙江、江苏
等地的知名专家教授,讲授基层党组织建设、危机管理、应对网络舆情、社会管理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干部教育培训新理念等多个方面的专题讲座,专题内容既有理论,又紧贴浙江、江苏等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近距离了解发达地区的最新成就和先进经验,满足了参训干部的实际需求,从而使学习培训的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三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党性。先后组织学员到延安、西柏坡、井冈山、南昌起义纪念馆、毛泽东、刘少奇故居等革命圣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入党誓词,重温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员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三)尽心打造学习平台。
带队教师充分利用异地培训期间学员学习、参观、近距离感受的有利时机,趁热打铁、认真组织讨论、并邀请授课老师、参观地的人员进行互动点评,打造新的学习平台。在外出学习考察期间,听课的教室、现场教学点、参观考察的地点,都成了大家热烈讨论的“会场”。学员们边看、边听、边学、边悟、边思考,讨论气氛非常热烈,相互交流沟通更充分。从学习的收获感悟到参观的切身体会,从学习别人的经验到联系自己的具体工作,相互取长补短,观点越辩越明,体会越说越深,既学到了经验,又得到了启发。
(四)认真总结培训体会。
每次异地培训结束之后,都要求每名学员撰写一篇50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对培训取得的经验和成绩进行认真的总结归纳,并组织参训干部“异地培训学习感受交流会”,先进行小组内交流,再由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大会交流,并挑选优秀的心得体会报州委组织部《组工通讯》发表。通过撰写心得体会、交流发言等形式,学员们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较好展现了我州异地培训工作的成果,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二、取得的成效
通过异地集中培训和外出学习考察,参训人员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解放了思想、启迪了思路,党性修养不断增强,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并将异地培训中学到的好做法、好经验运用到了实际工作中,有力推动了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
(一)理论水平有了新提高。
在外出考察和异地培训内容上,既注重新知识的补充、新政策的解读,更注重新思路的借鉴、新方法的推广。通过聆听浙江、江苏等地专家教授的专题集中讲授,使学员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深了对温州、苏州等地经济社会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新农村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了解。此外,培训期间,还引入了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员们深入浙江、江苏等地的企业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示范基地,现场观摩学习,并与当地干部进行了座谈和学习交流,吸取了大量丰富而有益的知识和信息,对发达地区提出的一些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有了较为系统的理解和把握,为今后做好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思想观念有了新解放。
通过外出考察和异地培训,使广大干部增强了危机感,深刻认识到巴州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人才工作、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工业化、城镇化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仅是差在客观条件上,最主要是差在思想观念上,更使巴州的干部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发展的差距,增强了后发赶超的动力和勇气。我们十分清醒地记得,原苏州市委副书记付培生同志在回访巴州干部大会上讲的一番话:“苏州对巴州是有贡献的,它并不体现在资金和项目上,而是多年来,苏州对巴州干部在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改革开放意识的增强及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勇于创先、争创一流的苏州精神的确立上。”
经济率先发展起来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思想解放,创新意识强,谋划全局的层次和水平较高,而巴州属于边疆欠发达地区,干部思想观念相对保守,缺少创新。所以,异地培训干部工作之初,受观念和体制机制的影响,参加异地培训的学员,对深圳、苏南、温州模式是听着激动、看了感动、回来想动却不能动,有着诸多的感叹和无奈。而近年来,随着新疆的加快发展及中央对新疆工作的重视,巴州各级干部异地培训积聚的能量不断得以释放,各级干部在思想观念上率先破除条条框框的束缚,立足巴州实际,创造性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规划和落实,不断创造出新的工作业绩。截止2012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GDP)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8.7亿元。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1782元;9个县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全部过万元,其中若羌县达到两万元以上,收入和增幅均位居新疆前列。
(三)眼界视野有了新开阔。
在异地集中培训中,一是课程设置针对性强,既有业务技能知识和政策理论解读,又广泛涉及舆情应对、信访工作、突发事件、社会管理创新等热点难点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二是专家的讲座使大家了解到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掌握了很多新知识,使广大干部能够跳出巴州看巴州,进一步提高了谋划全局的能力。
(四)工作理念有了新转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前进的方向标。异地培训,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能够快速发展,关键在于他们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工作实践中都展现出谋大事、干大事的胆识和气魄,展现出不等不靠、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使广大干部科学发展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民主开放的理念、绿色生态、长远规划的观念明显增强。近年来,在全州各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巴州经济社会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稳步前进,城市建设得到较快较好发展。巴州首府库尔勒市,从1996年至今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CCTV—2006中国十佳魅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27项国家级荣誉。
三、思考与启示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更加频繁。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力,“井底之蛙”、“闭门造车”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现代干部的求知欲、求新欲十分迫切,他们不仅需要在教室学理论,还希望走出去。因此,干部走出去接受学习培训、提升素质已经成为当前干部,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当务之急。
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州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州的发展还相对较慢,干部队伍还存在思想僵化,观念陈旧等诸多现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异地培训,是本地校内培训的延伸,有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优势。通过外出培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作理念,寻找工作差距,使他们开阔视野、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增加危机感和紧迫感。巴州近20年干部异地培训的实践证明,走出去的学员都有所收获,接触了鲜活的现实,对更新观念、思想互动、活跃思路大有裨益。因此,必须树立干部教育培训的新理念,不断拓宽干部教育培训渠道,充分借助发达地区的师资力量和培训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早日实现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三个走在前列”的宏伟目标,巴州需要一支顾大局、想长远、干实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顾大局、想长远、干实事,既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也是巴州当前干部队伍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按照“顾大局、想长远、干实事”的要求,以更宽的思维、更远的眼光、更实的作风,不断总结多年来异地培训、联合办学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借鉴内地发达地区的工作思路,做好巴州的干部培训工作。
(《干部教育通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