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陕北共产党人参与领导的清涧起义和渭华起义(1 / 1)

山丹丹花开 张慈农 4346 字 8天前

二、陕北共产党人参与领导的清涧起义和渭华起义

1.清涧起义和渭华起义

清涧起义 1927年10月12日晚发动了清涧起义。

之前,陕西省委派唐澍、白乐亭(明善)到清涧,向谢子长、李象九传达了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决定起义。成立了“陕北军事委员会”,唐澍为书记,谢子长、李象九为委员。当时李任营长,谢子长带的安定民团加入了石谦团,任12连连长。起义部队共4个连,第二天清晨挥师南下,按计划到延川会合了共产党员王有才领导的一个连队。然后进军宜川和参加起义的另外三个连队会师,途经延长时一举歼灭敌驻军两个连和一个营部。敌驻宜川一部抢先向我准备起义的三个连队进攻,激战一昼夜。次晨我起义军主力赶到宜川城下,敌代旅长康子祥率百余人仓皇逃窜。义军胜利会师于宜川县城,已发展到1700余人。此时,义军领导之间对行动方针发生了激烈争论,在宜川城徘徊二十多日,失去了战机。井岳秀于十一月上旬调集了8个营包围了宜川城,部队只得突围。在韩城西庄镇失败,只剩下三四百人。

此时,根据省委指示精神,改编部队为“西北工农革命军第一游击支队”,抛开李象九,以唐澍、谢子长为正副总指挥,阎揆要为参谋长。部队立即撤出韩城。1928年1月1日,唐澍、谢子长率军北上,攻打宜川失利,在延长交口镇又遭敌人袭击,加上沿途逃跑、失散,部队到甘肃省合水县的豹子川时,只剩10多人了,只好解散,宣告失败。唐澍、谢子长回省委。这次起义在西北地区打响了革命武装斗争的第一枪,沉重地打击了陕北的地方反动势力。它撒下了革命的星点火种。

渭华起义 到1928年3月,全陕西党员已达2900余人。在中央“左”倾路线的指导下,陕西省委(潘自力代理省委书记)也急切地希望搞几次武装起义。决定发动全省的武装暴动。重点放在省东区,以渭华为中心。1928年5月1日开始了渭华起义,在许权中旅学习军事,并领取了枪支的28名党团员和积极分子,于5月1日回到渭华地区,很快发展到百余人,五六十支枪。陕东特委授予《陕东赤卫队》的番号。任命李大德、薛自爽为正副大队长。

省委急调许权中旅赴渭华参加起义。许权中不赞同起义,认为渭华地区是关中交通要道,离省会西安又近,一百公里左右,很易被敌人包围而无法转移。但多数领导坚持起义。乘许外出视察时带走了部队。

5月16日在华县高塘镇举行了许权中旅的誓师改编典礼。任命刘志丹为西北工农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总司令唐澍,政委刘继曾,总参谋长王太吉,总顾问许权中。

西北工农革命军共五个大队,一个骑兵分队,谢子长为第三大队大队长。敌人极大恐慌,6月19日调三个师疯狂围攻,19日义军撤离高塘地区,进入秦岭的三个峪口,20日敌人分三路进攻,赤卫队副大队长薛自爽为掩护主力撤退,坚守阵地,多处受伤,最后光荣牺牲。许权中后来追上部队,参加了起义。任骑兵队长。他带领骑兵分队与敌展开恶战,打退敌人的数次进攻,掩护全军退入南山。至此,起义军脱离了渭华地区。6月25日到洛南,7月1日李虎臣部进攻我驻洛南县保安镇的一个大队,唐澍率一个大队前去救援,结果两个大队全军覆没,唐澍总司令和第一大队长赵亚生牺牲。省委决定部分同志离开部队,其余由许权中带领,改编为刘文伯师的第九旅,8月上旬在河南邓县被土匪及反动民团解除武装,渭华起义完全失败。渭华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军阀的反动统治。表现出了农民赤卫军的伟大的革命精神,许权中带领的骑兵分队在紧急时刻,驰骋渭华,挥刀杀敌,掩护全军转移。革命者的精神将永载史册。后来,刘志丹向许权中作了检讨,说:“还是你老兄有经验,你的主张对,不该在这个地方起义”。他体悟到了,应该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地方去搞武装斗争。

2.清涧起义中的主要领导者

唐澍

唐澍(1903-1928)字东园,易县南贾庄(今徐水县)人。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历任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人纠察队总教练兼模范大队大队长,国民联军军事政治学校主任教官。中共陕西省委军委委员,西北工农革命军总指挥等职务。是西北著名的清涧起义和渭华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幼入私塾,1922年考入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读书,因参加反对反动校长的斗争而被迫辍学。民国十三年(1924)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步兵科,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十四年(1925)3月毕业留校,两次参加东征,讨伐陈炯明。当年秋,受中共广东区委调遣担任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人纠察队总教练兼模范大队队长。

民国十五年(1926)秋,奉命到冯玉祥部工作,先后任冯部军官学校教官兼队长、政治部主任。民国十六年(1927),唐澍参与中共陕西省委军委领导工作,任军委委员。同年10月,受省委派遣到陕北组织“清涧起义”,民国十七年(1928)初,省委又派唐与周益三一起到洛南三要司许权中旅工作,任旅党委委员、参谋长。唐一到“许旅”就传达了中共中央和陕西省委对“许旅”的指示。接着协同许权中对全旅进行思想组织整顿和军事训练,把优秀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同时,对部队进行了扩编。还亲自动员当地贫苦青年参军,使部队由入洛时的1290多人发展到2000余人。在大练兵活动中,唐澍每天带队操练,为渭华地区培训了一批农民运动的武装骨干。其间唐通过查访,处决了三要司龙头罪大恶极的何豹子、寺坡罗沟劣绅罗云秀,击溃了三要司、灵口一带的土匪武装,深得民心。

民国十七年(1928)五月,中共陕西省委决定调许权中旅参加“渭华起义”,唐澍、刘志丹等人率部到达华县瓜坡镇宣布起义,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唐澍任总司令,兼军委常委、军党委委员,后率部直奔华县高塘镇,打起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发动群众,攻打地主武装,截夺国民政府辎重物资,成立基层苏维埃政府。

工农革命军的成立,给国军以巨大威胁。国军调集大量兵力,在当地民团的配合下,接连三次发动进攻,唐澍指挥西北工农革命军打败国军两次进攻。6月20日,国军集中3个师的兵力,在国民政府陕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的亲自指挥下,分三路向起义地区疯狂进攻。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唐澍果断地命令部队向秦岭山中撤退。6月25日,部队一部撤到洛南县两岔河街,在街上召开的追悼渭华起义死难烈士大会上,唐澍说:“革命并非一帆风顺,难免有牺牲和失败,即使还有一兵一卒,也要血战到底,决不半途而废。”

6月30日,驻守在保安镇的第一大队突遭军阀李虎臣部四个残旅的包围,唐澍亲率百余人星夜前往增援,刚到保安街西雷家院,国军从四面压来,唐澍带队冲入阵地,掩护部队突围。大部队突围后,唐率部向碾子沟方向撤退时,又遭民团截击,唐身边仅剩警卫员许天洁一人,国军步步逼近,嚎叫“抓活的”。这时一粒子弹射中警卫员右手,唐澍命令警卫员卧倒,自己举枪向国军射击,不幸中弹阵亡。年仅25岁。唐澍阵亡后,国军割下唐的头颅,悬挂在洛南县西城门楼上,身躯被当地群众葬于保安碾子沟。

80年代初,洛南县人民政府在唐澍牺牲地立碑,上书“唐澍殉节处”,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共商洛地委、商洛地区行政公署于1989年

3月在商洛地区烈士陵园为唐澍建墓立碑,1991年4月5日迁葬,并隆重地举行了安葬仪式暨唐澍遇难63周年纪念大会。

李象九

李象九(1897-1954)原名李瑞鼎。陕西白水人。同州师范肄业。1919年到保安(今志丹)县投军,后去北京游历,结识了陕西旅京学生李子洲、魏野畴、刘天章、刘含初、耿炳光、呼延震东等人,受他们的革命思想影响很大。

同住一室的李子洲,唤起了他学习马克思主义和进步书刊的兴趣,对革命始有认识,参加了陕西学生进步社团共进社并担任基金委员;同年李子洲动员他回陕北搞武装,他从瓦窑堡拉了数十人,配备枪械,到黄龙山从事保商保民。1924年,李复返石谦部队,在绥德经魏野畴、李子洲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6年,石谦升任团长,委任李为第三(补充)连连长。这一年,李象九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他在连队建立团的特支和中共特支,任中共特支书记。这期间,经李推荐,谢子长民团也编入石谦团为第十二连,谢任连长,使部队的中共党员人数增加。

1927年春,陕西大革命进入**,井岳秀部被改编为国民军联军第九路军,石谦升任步兵第六旅旅长,李象九升任该旅二营营长。李与谢子长在部队中进一步发展壮大中共组织,有些连队的班、排长全部由共产党员担任,士兵中亦有相当数量的党、团员。李、谢的革命思想对石谦有较深的影响,使其逐渐倾向国民革命。

冯玉祥附蒋反共后,中共陕西省委根据中共“八七”会议精神,派唐澍、白乐亭到清涧石谦部队,与李、谢一起领导军队党的工作,并传达了省委关于在该部发动武装起义的决定。在此期间,有人向井岳秀密告石谦部赤化;井要石谦交出李、谢等人,石拒不执行。井遂以为自己祝寿为名,将石谦诱至榆林杀害。

石部官兵得知旅长被杀的消息群情激愤。中共军队组织认为起义时机已经成熟。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在石被害后制定的行动方针,决定利用“为石谦旅长报仇”的口号,以李营、谢连为骨干,联络其他由共产党组织掌握和受党的影响的六个连共1000多人,发动武装起义。10月12日(一说14日或10日),李宣布起义和南下攻打宜川的命令,部队随即挥师南下。10月15日到达宜川,与驻宜川的三个连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起义部队在宜川改编为旅,李任旅长。由于井岳秀派大军“围剿”,起义部队寡不敌众,且指挥失当,损失很大,遂于突围后退至韩城西庄镇。

12月,中共陕西省委二次派唐澍和阎揆要等来到部队,先组成以唐澍、白明善、史唯然、阎揆要为成员的军事委员会,又将部队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第一支队,唐澍、谢子长任正副指挥,率部向清涧、安定开进,然而攻打宜川再次失利,起义终归失败。

李没有参加北上行动而离开部队,去了山西绛州,和中共组织脱离了关系。1930年李回到西安,经共产党员杨晓初介绍,去河南邓宝珊部,被任命为第三旅旅长。次年返回家乡,任澄白区保卫团指挥官。1934年李再次到黄龙山,以“垦荒”的名义招收人员,扩充革命武装力量。1935年率所部到陇东,编入工农红军。1936年初,李与谢华、徐彬如、李木庵等人筹备组织西北各界抗日救国会。西安事变时,该会由杨明轩主持成立,李任委员兼农民武装部副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沦陷区难民纷纷逃陕。

为安置难民李几次向陕西省政府具文呈请开垦黄龙山。后经杨明轩、杜斌丞向孙蔚如说情,1938年1月,成立了陕西省黄龙山垦区办事处,李任主任,收容安置灾民2.5万多人,办了多处农场,开展生产自救。花园口黄河决口后,又有数万难民逃到黄龙山,李均予以收容安置。1939年初,李因涉“共党嫌疑”被迫离开黄龙山,南汉宸、杜斌丞将黄龙山所存粮款上交中共中央。中共中央指示用一些款办一个较大的企业,作为交通站。李即请任启明、白超然在白水兴办了建业、东原两个煤矿。

5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将黄龙山垦区办事处改为院辖的黄龙山垦区管理局,委任中央赈济委员会委员朱庆澜和经济委员会委员安汉为正副局长;李西去千陇,出任千山垦区办事处主任,委任共产党员胥润琮、程剑青分别担任技术组组长和保卫组组长,李负责与中共西安地下组织联系。1945年,胡宗南派7000多人进驻垦区,又有人告李是“共党要员”,李遂于1945年底辞职去西安。1946年3月,经杜斌丞、韩兆鹗介绍,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内战爆发后,李曾八次转送中共组织给邓宝珊的信件,劝邓起义,并利用邓与傅作义的关系,请邓说服傅作义和平解放北平。1948年初,李接受西北野战军的指示,在西安进行策反工作,保护西安,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并组织外围武装力量迎接解放军进城。1949年5月西安解放后,李作为西北解放区的代表,出席了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经中共中央统战部介绍参加了民主建国会,后任民建西安市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1950年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西安市人民政府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政法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工商联筹委会副主任委员。1954年7月当选为西安市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10月16日在西安病逝。

阎揆要

阎揆要(1904-1995),陕西省佳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6月,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清涧县

1924年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国民第三军骑兵团营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陕北清涧起义。曾在西北军杨虎城部队任警卫团副团长、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科长、参谋处处长、军政处处长,冀鲁豫军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委一局局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西北野战军参谋长,第一野战军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军事科学院秘书长、副院长、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4年3月26日在北京逝世。

陕北清涧起义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共产党在西北地区领导的第一次规模较大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拉开了党在西北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人民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战争的序幕,从此武装斗争的烈火便在西北广阔的土地上持续不断地燃烧起来。1927年10月阎揆要参加清涧起义,曾任义军参谋长。

白明善 幼年父母双亡、兄长被杀,由族兄抚育。他勤奋学习,尤以书法见长。小学毕业后曾任小学教员。1923年初,以第一名成绩考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曾带头发起驱逐封建守旧校长的学生运动,积极投

身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活动。1924年10月,参加进步团体共进社,并筹建陕北青年社,创办《陕北青年》刊物。同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入上海大学学习,在中共中央发行部、黄埔军校政治部宣传科、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政治部工作,成绩显著。1927年7月,和中共陕西省委军委书记魏野畴秘密到陕北清涧驻军石谦旅,研究军事工作,任该旅中共军支书记,后任中共陕北军事委员会委员。10月参与筹划和领导清涧起义。起义受挫后,在韩城被地方武装改编,与谢子长、唐澍等重组军委,再次领导发动起义,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

1928年4月,被选为中共陕北特委候补委员,兼中共绥德县委书记。年底,担任中共陕北特委宣传委员兼米脂县委书记。不久,当选为中共陕北特委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以教员身份为掩护,深入工人、农民和学生中,开展工作。根据陕北人民爱闹秧歌的习惯,编写革命的秧歌词,发挥书法特长,大书革命意义的条幅、对联等,以多种形式宣传革命,发动群众,培养和引导大批青年投身革命。1929年春,主持中共陕北特委扩大会议,对右倾投降主义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和斗争,撤销了持错误观点的代理特委书记杨国栋的职务,选举刘志丹为特委军委书记,确定加强党对武装斗争和农民斗争的领导、积极开展土地革命斗争的路线。

1930年秋,奉命赴天津、北平,在中共河北省委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1年初,返回陕北,由于叛徒告密,在清涧县城被捕,转押到榆林。当场拒绝敌人的威逼利诱,痛斥劝降的叛徒:“没有骨头,出卖同志,出卖灵魂,是断了脊梁的癞皮狗。”义正词严地告知敌人:“头可断,血可流,共产党人的气节不可丢。”凶残的敌人用酷刑逼供,他备受摧残,曾三次被吊上绞刑架,仍坚贞不屈,其革命精神曾感动有正义感的国民党狱卒。1932年1月21日,在敌人绞刑架下,自豪地说:“杀我白明善不算什么,共产党人是杀不完的。”英勇就义。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他的家乡为他修建了烈士纪念碑。

(清涧起义领导者之一谢子长资料见后。)

3.渭华起义中的主要领导者

许权中

许权中 名广斌,亦作广彬,字权中。1894年10月8日生,陕西省临潼县(今西安市临潼区)人。1910年考入本县高等小学,半工半读。1915年考入三原陕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1918年参加了陕西靖国军,先后任中队长、总部绘图科长、连长等职,期间曾被保送到广东韶关讲武堂学习一年。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许权中先后在国民二军任营长、团长、旅长,指挥作战屡次获胜。

1926年秋,冯玉祥在五原誓师,率国民军联军参加国民革命。许权中任援陕第三路司令,率部由绥远经陕北南下关中,击败了围攻三原县城的刘镇华部。11月28日,国民军联军配合陕军解除了西安之围,把刘镇华赶出陕西。1927年春,许权中先后任国民军联军驻陕总部政治保卫部领导成员兼卫队师旅长、代理师长、中山军事学校学员总队长等职务。他和史可轩、李林、邓希贤(邓小平)等把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办成了“西北的黄埔军校”,招收学员700多人,培养了一批党的军事干部,成为渭华起义的骨干力量。

1927年7月,冯玉祥追随蒋介石反共,遵照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许权中任旅长。他和部队党组织的负责人一起,历尽艰辛,将部队留在关中地区坚持斗争,保存了这支革命的武装力量。

1928年1月,许权中率领的部队驻守洛南,进行整训,办起了小型兵工厂,自制武器,协助地方党组织恢复和发展农民协会,训练农民武装,建立赤卫队,开展反霸斗争。

5月中旬,许权中率部到华县高塘镇,参加渭华起义。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许权中任总顾问兼骑兵分队队长。他指挥起义军民在渭南县崇凝镇一带打土豪,建立区、村苏维埃政权。后由于敌军多次围攻,寡不敌众,革命军被打散。

渭华起义失败后,许权中去上海向党中央汇报情况。1928年,党中央派他去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红军大学学习。1930年夏,许权中在苏联学习结束,奉调回国,到中共北方局军委工作。他到天津工作不久,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在狱中受尽酷刑,但他严守党的机密,宁死不屈。1932年夏,经党组织和友人营救出狱。

1933年5月,许权中受党组织的派遣,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军委常委、十八师师长、副军长,党内任中共河北省委前线委员会委员兼参谋长等职。他和宣侠父、武止戈、张存实一起,协助冯玉祥、方振武、吉鸿昌将军拟定作战计划,分兵三路,由张北出发,与日伪军作战,连战皆捷,把日伪军驱逐出察哈尔省境。

抗日同盟军失败后,许权中在中共河北省军委工作,和吉鸿昌一起联络国民党原军长任应岐,秘密组织抗日武装。

1936年冬,西安事变前,正在家疗养的许权中,应杨虎城将军的邀请赶到西安,任警备旅副旅长。西安事变发生后,他受命指挥十七路军特务营,包围西京招待所和花园饭店,扣留了在西安的国民党军政大员陈诚等十余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许权中被杨虎城将军任命为十七路军独立旅旅长。在职期间,多次给红十五军团赠送弹药,并帮助地方党组织建立革命武装,处决恶霸等。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中国,许权中请缨杀敌,是西北军中最早出征抗日的将领之一。8月10日,他率五二九旅在华北参加抗日,初战告捷。10月中旬,日军进犯晋北忻口,情况十分紧迫。许权中奉命率部增援,日夜兼程,到达忻口后,当即赶赴第一线,组织官兵加固工事,和进犯的日军激战14昼夜,使敌人无法前进。此次战役,许旅和友军一起歼敌千余人,使日军坂恒师团大为震惊。1937年秋末,许权中被调任九十六军一七七师参谋长。次年5月,他率领一部兵力转战到晋南永济县张营,激战四昼夜,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此后,又在吴王渡与日军血战两日,连续击退日军九次进攻。接着,又指挥所部协同友军收复晋南13县。许权中立功未受奖,反而被国民党当局任命为毫无实权的该师少将参议。

1939年至1943年秋,许权中奉共产党的指示,以养病为名,利用一七七师参议兼陕西省保安司令部参议的身份,进行地下革命斗争。他通过各种关系,介绍和护送大批进步青年去陕北参加革命。国民党顽固派一面派特务对许权中暗中监视,一面由胡宗南、蒋鼎文出面进行拉拢,均遭他识破并予以抵制。1943年,许权中家乡的中共党组织被破坏,为了摆脱国民党顽固派的监视,许权中决定先去河南洛阳九十六军军部,然后通过关系,经四川去延安。他到洛阳后,被友人、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任命为该集团军高级参议兼眉县万家塬垦区主任。他将计就计,毅然回陕,利用公开职务,以搞生产为名,组织了两个连的革命武装,准备在眉县、千阳一带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12月初,许权中带领任耕三(共产党员、时任三十八军垦区主任)赴千阳一带察看地形并召集干部部署工作。9月,许权中骑马返回垦区,行至眉县金渠镇教坊村时,被胡宗南预伏的特务杀害。

(渭华起义领导者唐澍见前。刘志丹、谢子长、王泰吉资料见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