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生观:指导党员人生追求的一种思想意识(1 / 1)

2.人生观

指导党员人生追求的一种思想意识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道路的根本观点和态度。人生观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走向,是指导人的追求和行为的一种思想意识。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不论自觉与不自觉,总是受某种人生观的指导。人生观体现在人生的各个方面。人生的目的,也就是说人为什么活着,是人生观中始终起着核心和主导作用的东西。人生观制约着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工作方式,是为人之本。正因为它是为人之本,所以只有解决好了这个首要的根本性问题,才能够解决好其他具体问题。邓小平1956年11月17日在接见国际青年代表团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他的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两句话,言简意赅,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员人生观的核心。

(一)科学人生观的基本内涵

一般来说,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评价构成人生观的基本内容,事业观、工作观、幸福观、生死观、苦乐观、荣辱观、婚姻观,等等,是人生观的具体表现。人生观都是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们的社会存在的反映。由于人们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生活环境以及文化素养的不同,人们对于人生的价值,生活的目的和意义等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

共产党员的人生观,一言以蔽之,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根本宗旨在每个党员人生中的集中体现。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先进、最崇高的人生观,它指明了一个人应当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应当如何处理生死、荣辱、得失、苦乐和贫富等关系,从而使我们能够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学会如何处理顺境和逆境,从而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在拚搏和奉献中展现人生最美的风采。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能够使我们更好地关心他人、爱护他人,更好地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懂得人为什么活着,人怎样活着才最有价值、最有意义。共产党员来自人民群众,但又不是普通老百姓,应该比人民群众的价值实现要求要高,就是要自觉地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换句话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科学人生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人类历史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的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都把等级门第、土地财富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为了反对宗教神权的控制和不合理的封建等级制度,宣称人的价值就是人自身。然而资本主义实际信奉的是金钱至上,以金钱确定人的价值。这些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尽管标准不一,形式不同,但人生目的都是“为自己”,都是个人主义或利己主义,它们都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都是以个人主义为轴心,以唯心主义为世界观基础,以维护剥削阶级统治为目的的。奴隶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人生观虽然有健康积极的一面,但由于历史条件和认识能力的局限,也还是不科学的。惟有无产阶级跳出了狭小落后的生产方式的限制,才能够对社会和人生作出比较全面的认识。

马克思借鉴了前人的优秀思想成果,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人、人的本质、人生目的等问题的新认识,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提出了“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思想。列宁在领导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提出要“锻炼严整的革命的人生观”,指出要为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服务。十月革命后,有关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问题日益突出,列宁对资产阶级利己主义人生观进行了深刻的揭露,指出它的实质是“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他强调,要努力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原则,灌输到群众思想中去,变成他们的习惯,变成他们的生活常规。

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这一著名演讲中,用简明而深刻的语言,科学地揭示了革命阶级内部同志、共产党员与人民群众之间关系的实质,凝练概括了共产党员为人民解放、国家独立,忘我奋斗、自觉奉献的人生观。他提出:在共产党员看来,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就是自己生命的价值所在,为人民服务就是自己一切言行的最高准则。邓小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强调指出,我们共产党员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必须把“人民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出发点和检验依据。

中国共产党员在长期实践中培育了独具特色的人生理想,这就是:既高瞻远瞩,面向未来,始终坚持党的最高理想,又立足现实,从实际出发,在远大理想指引下为解决当前阶段的实际任务而努力奋斗,把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统一起来,切实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几十年来,在这一崇高人生理想的鼓舞下,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谱写了一曲曲为国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正气歌,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气节,成为时代的骄傲、社会的楷模。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变革。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使得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更加突出起来。在全民族精神状态发生深刻而积极变化的同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不断冲击着正确的人生观。面对这种冲击,有些人依然坚定,有些人困惑,有些人则陷入了种种误区,分不清社会主义思想与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是非界限,以至于丢掉了、背离了共产主义的人生理想,成为腐朽的、庸俗的、卑微的人生追求的俘虏。胡锦涛同志针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以鲜明简炼的语言、深刻丰富的思想、立意高远的内涵,既完整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美德精华,更充

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二)坚定为理想信念终生奋斗的思想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共产党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必须坚定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自一百多年前《共产党宣言》问世时就非常明确了,这就是最终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既是一种思想体系,也是一种社会制度,在现实世界中则表现为全球范围内既波澜壮阔、又曲折坎坷的共产主义运动。这个运动在当代中国表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

马克思的《资本论》对共产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进行了详细论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资本主义不可能解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只是个时间的迟早和方式的选择问题。但是这个过程必然是漫长的,共产主义最终目标的到来也是遥远的,它需要若干代人持续不断的奋斗才能实现。我们不能因其漫长而丧失信心,也不能因其遥远而动摇方向。在这个问题上,“左”的急躁和右的失望都是错误的。因此,每一代人都应该在自己的历史阶段去完成自己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在中国共产党的各个历史时期,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矢志不渝、艰苦卓绝,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追求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烈士在就义前曾在狱中说:“敌人可以砍下我们的头颅,却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乃是宇宙的真理。”红军长征过雪山时,发现有许多冻僵了的红军战士遗体被埋在雪里,其中有一位战士拳头握得紧紧的,胳膊露在雪外面,路过的战友上前用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的手扳开,发现他的手中握着的是一张党员证和一块白洋,党员证上写着:“刘志海,1933年入党”。一个普通的红军战士,在临死前也不忘自己是个共产党员,不忘向党组织交上最后一次党费,如果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很难想象在生命即将终结的一瞬间会有如此震撼人心的举动。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顺境时易,在逆境时难。当年苏共解体,东欧巨变后共产主义运动跌入低潮时,有的人对共产主义失去信心,邓小平同志却以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的战略眼光告诫我们:“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较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削弱了,但人民经受了锻炼,从中吸取了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面发展。”这对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共产主义事业的曲折和前途,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方向有着极大启示。

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这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性回归”和道德追求,而是对人类社会客观物质生产运动过程慎重研究后得出的自然结论。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通过不断地改革、调整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我们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快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就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人均GDP在世界上排名是130多位,前一位是赞比亚,后一位也是一个非洲国家。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国的GDP总量现在已居世界前3位,l万多亿美元,我国这些年的发展速度是全世界所有国家中由低收入到中等收入阶段过渡的这个历史时期当中最快的。我国从1980年到2000年的GDP增长速度超过了日本和德国。而且,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增长的时间更长。这是我国在正确的政治体制和正确的经济制度下进行的自我完善所带来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而且必须有百倍的信心。现在,世界经济学界公认的是2010年我国成为超过英、法,成为位居前四名的经济强国(这个预言已经变成现实),2020年我国将会成为世界第二或第三经济强国(我们正在努力将这个预言变成现实)。另外,中国有13亿人口这样一个巨大的经济市场,对克服宏观经济问题有极大的回旋余地,这也是他们所没有的。所以,我们完全有充分的理由坚定信念、充满信心。

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关键是要把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与现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起来。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强调:共产党员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脚踏实地地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强调,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这里,对一个共产党员是否合格有两个评判的标准:一个标准是是否具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另一个标准是是否能够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要求党员带动群众搞经济建设,实现共同富裕。这就要求共产党员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必须辩证地看待个人利益和人生价值。共产党从来不反对党员的个人利益,不要求党员成为苦行僧。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员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中国共产党党章》中也对党员的个人利益作了这样的表述:“除了制度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都说明允许党员有个人的合法利益。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也肯定了党员通过自己的劳动可以

获得与其劳动等价的合法收入,即合法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党员获得的合法利益越多越好,越多越光荣,因为它反映了党员对社会的贡献,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党员的人生价值,但不代表党员个人利益的获得与个人价值等同。党员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获得个人利益,但实现人生价值并不完全为追求个人利益。实践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乐于奉献,不求索取。同时必须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正确把握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呈现出经济成份多样化、经济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共产党员必须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坚持党的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这是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不能动摇的原则,放弃了这条原则就不是共产党员。当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共产党员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从大局出发,而不能搞本位主义,坑害国家;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党员要积极维护集体利益,舍小家,为大家,决不能挖集体墙角,损公肥私;当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相悖时,党员要先群众,后个人,先他人,后自己。如果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认真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坚持党的宗旨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这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大多数党员都能自觉地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人民群众中赢得了崇高威望。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一切向钱看”思想的影响,少数党员的宗旨意识不强甚至放弃了党的根本宗旨,把人生的价值定位在捞钱上,巧取豪夺,为人民群众所不齿。所有共产党员都应当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有献身精神,不以报酬为条件,不以金钱为目标,努力干好本职工作,遇到艰难险阻,遇到矛盾和斗争,挺身而出,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

(三)坚决抵制腐朽错误思想观念的侵蚀和影响

大家应该看到,当前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受到一些腐朽错误思想观念的侵蚀和影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一部分党员、干部的人生追求出现了变异甚至是错误的倾向。如,一些党员干部频频用公款吃喝玩乐,一掷千金;一些党员干部用公款超标准购买豪华小汽车,公车私用;一些党员干部借考察之名,搞公费旅游;一些党员干部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让群众先富起来,而是如何让自己和自己的亲朋好友先富起来;一些党员干部把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用到党内,利用职权搞权钱交易,大肆捞取个人好处。所有这些现象,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大大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损害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也损伤了党的形象。这些党员和干部,完全忘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丢掉了共产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尚情操。如果不纠正,弄不好就会断送党的事业,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胡锦涛同志在2002年12月6日到西柏坡学习考察时,针对少数党员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肃地指出:“大量事实证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对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是一个很现实的考验。我们讲艰苦奋斗,当然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套、已经过时了的想法是错误的,也是很有害的。”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自觉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这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这样的追求才是共产党员的应有追求。

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必须坚决抵制腐朽错误思想观念的侵蚀和影响,始终保持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可以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次。从物质上讲,提倡勤俭节约,珍惜劳动创造的财富;从精神上讲,它要求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要有为达到目标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品德,要求人们在改造现状,开创未来的过程中始终具有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从一定角度讲,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闪烁着艰苦奋斗精神的历史,这也为我们共产党员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向全党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重要论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也一再告诫全党:“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一个法宝,也是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中国共产党正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过去干革命需要艰苦奋斗,今天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要靠艰苦奋斗。”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六大召开后不久就到西柏坡学习考察,重申“两个务必”;他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所有这些,都为广大党员同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指明了努力方向,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