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端正入党动机必须加强组织教育和注重自我改造(1 / 1)

第五章

端正入党动机必须加强组织教育和注重自我改造

我们在这一章中,从“加强组织教育”和“注重自我改造”两个方面,谈谈如何端正入党动机。

正确的入党动机,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然形成的,而是在党组织加强教育和引导、个人注重主观世界的改造中逐步形成的。这其实是说,个人努力是内因,党组织培养是外因,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使入党动机端正起来。这里着重强调的是:从党组织角度讲,要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教育,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当前尤其要注重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从个人角度讲,要树立正确“三观”,坚定政治信仰,特别要注重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一、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学习教育

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为实现这个目标奋斗终身,是每个共产党员加入党组织的根本动机和目的。而这种动机和目的能否在每个共产党员的头脑中扎下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认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而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学习教育,对于提高这方面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加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学习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党的基本理论有哪些呢?概要地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同志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可以这么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思想体系,是原典性的,是“老祖宗”,不能丢;还包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结合中国实际说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话”。基本理论是旗帜性、方向性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圣经”,因此,加强入党动机建设,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教育。

首先,加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学习教育,是坚定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的必然要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也是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的根本问题。理想信念一旦动摇或扭曲,就会偏离或失去正确的前进方向,就会走向消极和颓废。大量事实证明,坚定理想信念,仅有朴素的思想感情是不够的,还必须把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追求和向往建立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把握社会运动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人类社会必将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真理性结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暂时还处于低潮,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和斗争呈现出异常复杂的情况,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通过思想文化渗透、舆论传播、物色和培养反动势力代言人等种种手段,加紧对我们进行“和平演变”,少数党员由于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缺乏清醒的认识,对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疑虑和担心,甚至产生了信仰动摇。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越是这样,越是在复杂的情况面前,越要加强对党的基本理论的学习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广大党员解决好思想认识上的各种问题,从而更加坚定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做到“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

其次,加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学习教育,是确保共产党员始终站稳政治立场的必然要求。在多数情况下,一个人所持有的政治立场,决定着他的先进与落后。一个共产党员,只有真正学懂弄通了马克思主义,才能站稳政治立场,才能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本色。正确的政治立场来自科学理论的武装。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其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都是建立在阶级性基础之上的。离开无产阶级的立场,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之所以都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们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作为共产党员,能不能站稳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要确保党员始终站稳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党的各级组织必须坚持不懈地对党员加强基本理论教育,引导党员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第三,加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学习教育,是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的必然要求。科学的思想方法来自科学理论的指导。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避免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根本的还是靠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因为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不仅教给我们应当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观察、处理问题,而且为我们观察、处理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统一的。同样,衡量一个共产党员是否符合“先锋战士”的标准,既要看他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情况,又要看他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情况;既要看他抱着什么样的动机和目的去做工作,又要看他采取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去做工作。要实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就必须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

第四,加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学习教育,是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共产党员个人的能力,包括理性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的形成和提高,都需要有必要的理论作根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指导作用,不仅表现在思想上,也表现在知识上、方法上,是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它不仅对党员领导干部很重要,对普通党员也很重要;不仅对从事社会研究、宏观管理职业的党员很重要,对从事教学、科研、生产等职业的党员也很重要。正因为如此,中共中央反复强调,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不能陷入日常事务而放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一定要重视自己的思想理论建设,通过思想理论水平的提高,促进和带动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促进和带动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的提高。

第五,对加强基本理论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还要从整个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全局来认识。在党的建设的整个体系中,思想理论建设是首要的、基础的,党在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党在组织上的坚强和巩固,党在作风上的加强和改进,党在制度上的调整和完善,都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党在理论上的提高,是党的领导的正确性、科学性的根本保证;党在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创立了完整的毛泽东建党思想。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战胜艰难险阻,胜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并成为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执政党,其决定性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思想统一的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共中央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只有马克思主义而没有任何其他主义能够解决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背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必然导致思想混乱,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那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我们强调“老祖宗”不能丢,就是基于这个考虑。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理论上的先进性。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拥有80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性事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任何时候都必须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形势越严峻,任务越艰巨,越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党的各级组织、每个共产党员以及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当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基本理论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

(二)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初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体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这一理论体系的集中概括。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党的一贯追求;努力当好“三个代表”,是党根据自己的性质、宗旨、目标和任务,对每个党员(包括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的同志)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典范,是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学习教育最现实、最生动的教材。因此,端正入党动机,必须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在实践中成为“三个代表”。

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充分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同时是由先进文化引导的,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等基本原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相互促进;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同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中共十六大政治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它揭示了贯彻这一思想、使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坚持党的先进性,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始终紧跟世界进步潮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要始终保持党的肌体的健康与活力,它揭示了这一思想的真谛和精髓。坚持执政为民,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始终以最广大人民支持和拥护为最高标准,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始终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它揭示了这一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定要同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结合起来,同学习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同学习党章结合起来。最根本的就是认真学习和掌握蕴含在这一理论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代表”二字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共十六大以来,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中:“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要充分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从总的方面来说,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同时,也回答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应当如何认识和怎样领导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这些问题想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更好地推进“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共中央强调,要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强调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这些重要论述,同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要坚持以人为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还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等等,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在发展问题上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最好实践。

第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必然要求。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八大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因此,中共中央强调,要紧紧抓住并用好本世初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集成的目标体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这也是胡锦涛同志之所以一再强调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至关重要的根本原因。

应当看到,我国现在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因此,要实现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下大力气研究解决农村发展上存在的“三农”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在区域关系上存在的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的矛盾和问题,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上存在的由于社会发展滞后带来的矛盾和问题,在发展环境上存在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以及在经济加快发展中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投资规模偏大,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严重,能源、交通和部分重要原材料供求关系紧张;粮食减产较多,违法违规滥占耕地现象比较突出,群众对上学难、看病难、打官司难的反映比较强烈,一些地方严重刑事犯罪案件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仍然不断,等等。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不利于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不利于培育经济长期发展的后劲,也不利于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构建和谐。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才能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真正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第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到本世纪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00美元,这在我国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按照中共中央确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到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这对中国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全党同志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这样,才能为妥善应对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提供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的基本原则,从而有助于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去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全局,有助

于从党的具体工作路线、工作方针同党的总路线、总方针的一致性,从各项具体工作的与时俱进同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的一致性上去审视度势,因势利导,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第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纯洁性建设的迫切需要。应当看到,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提高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要解决好科学发展的问题;而要解决好科学发展的问题,就要按照客观规律科学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纯洁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进一步促进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在矛盾运动中实现的。对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来说,明确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之后,就要切实把思想认识和实际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这也是当前端正入党动机面临的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而要实现“这种统一”,就要特别注意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五个统筹”的关系。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都是对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新鲜经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五个统筹”,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就是为了协调。一句话,统筹就是我们这个在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过程中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在形成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把握全局、统筹兼顾问题上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了新的重大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党面对的社会利益主体更多,领域更广,利益关系也更复杂,因而对统筹兼顾的要求也更高更全面。“五个统筹”的战略方针正是妥善处理当前各方面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所必需的。“五个统筹”的重要方针既丰富了科学发展观,又使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有了更加明确的切入点和现实途径。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同改革开放以来党一贯强调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完全一致的。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就全社会范围来说,要真正做到比较充分地实现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要较好地做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但在把握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应当十分明确,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只有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和社会文明的持续进步,人民群众的需要才能日益充分地得到满足,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愈益充分地得到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一下子把人们的胃口吊得太高,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胃口都不能吊得太高。必须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把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到各项工作之中,体现到执政理念、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之中,并且十分注意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从而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能够越来越充分地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三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的关系。按照科学发展观去指导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好,使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落实得更好,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政绩。而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所谓政绩,只能使发展陷入盲区和误区。实践证明,一个人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同时也缺乏科学发展观。无论是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也好,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也好,以及由此引发的其他问题也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由于没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造成的。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是入党动机不端正的表现。说到底,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最高目的。就是要自觉地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因此,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不盲目攀比;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搞花架子;要顾全大局、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总之,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历史的检验和人民群众的检验。

四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保持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关系。应当明确,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发展并非简单地等同于GDP的增长,但这并不等于说GDP就不再重要了。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邓小平同志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以后,我们把GDP及人均GDP作为衡量和标示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确立起来,这是一大历史进步。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要靠GDP的持续快速增长。但我们还应当明确,作为综合经济考核指标,GDP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缺陷,主要是不容易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结构,不容易反映人们实际享有的社会福利水平,也不能准确地衡量社会分配和社会公正。但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更好的、人们普遍认同的综合性统计指标来替代它。因此,我们在使用GDP考核指标时,恐怕还应当辅之以其他指标。比如,社会成本指标,环境、资源、生态等方面付出的代价指标,以及技术进步指标等等。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对GDP这样一个描述和直观反映经济增长情况的统计概念,应当给予重视,但也不能看得太重,更不能片面追求、刻意追求。总之,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一定要按辩证法办事,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去对待现有的GDP核算制度,防止任何片面性、绝对化。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把以往我们经常谈到的“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改为“又好又快”,这不是词序上的简单置换,而是基于推动科学发展的深刻思考。我们相信,对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干部来说,如果始终保持纯正的入党动机,始终把“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铭记在心,就不会急功近利,一味追求和盲目攀比增长速度;就不会不顾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一味蛮干,做那些“讨好”、“讨巧”的“面子工程”;也就不会在GDP的数字上掺假注水,搞欺上瞒下的浮夸行为。

(四)在基本理论学习教育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求真务实”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好传统,一个好作风、好学风,一个特有的优势。从党的历史看,什么时候理论和实际结合得好,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因此,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学风问题,也是党的工作作风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会更加自觉和全面,就能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避免和减少在工作中出现片面性、绝对化和左右摇摆。对于广大党员和积极要求入党的同志来说,学习理论同样不是为了装点门面、摆摆架势,而应当是为了指导个人学习、工作、生活和修养的全部实践,为了提高自己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个共产党员和每个入党积极分子,要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强调,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对我们的本领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习近平同志强调,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认识好、解决好各种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增强本领就要加强学习,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同过去相比,我们今天学习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领导干部都担负着党和人民交付的职责,要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兢兢业业做好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伟大而波澜壮阔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因此,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这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要做的基本准备,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养。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要结合工作需要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习近平同志强调,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如饥似渴地学习,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

我们看到,近年来,党的各级组织狠抓学风建设,促进了党员队伍、尤其是党的干部队伍学风的转变。应该说,从总体上来看,党员、党的各级干部是在认真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的。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在一部分党员、甚至党的少数领导干部身上,学风不正的现象仍然严重地存在着。有的缺少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情,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强调没时间学,却成天忙于不必要的“端酒杯”类的应酬;有的学习不刻苦,不钻研,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有的理论与实际脱节,照本宣科,不去用或者不会用理论武器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有的断章取义,各取所需,甚至把自己的不正确理解说成是理论的原意和中央文件精神;有的摆样子,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甚至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诸如此类的现象,虽然表现在一部分人身上,但害己害人,误党误国,危害极大。因此,在基本理论学习教育中,必须强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反对不良学风。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胡锦涛同志指出,当前,我们正处在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关键时期,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也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要做到求真务实,就要正确地认识中国的国情,依据国情制定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也应清醒地看到,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将长期存在,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因此,党员、党的各级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一定要坚持从基本国情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既要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又必须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做法,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踏踏实实地艰苦奋斗。

要做到求真务实,就要认真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只有始终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自觉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和业绩,才能从根本上做到求真务实;只有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幸福与追求,才能产生求真务实的巨大勇气和内在动力,才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因此,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应坚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观点、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进一步提高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这一点,也是端正入党动机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树立正确“三观”,坚定政治信仰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广大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提高思想觉悟,坚定政治信仰,端正入党动机,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怎样才能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问题,是在端正入党动机过程中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共产党员所要树立的正确世界观,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时候也称作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事物的总的看法。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客观性,承认物质世界是按照自身发展的规律运动和变化的,人的活动,既要遵守客观世界的规律,又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及人类自身。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认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尽管在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还必然会存在和发生这样那样的曲折和反复,但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并将最终发展成为共产主义的社会。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就能够增强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力量和勇气,就能够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在各种曲折复杂的情况下,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所面临的情况来看,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之后,一些人之所以失去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心,徘徊动摇,裹足不前,甚至悲观失望、堕落蜕化,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能够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被资本主义暂时的“得逞”所迷惑,看不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本质,看不到社会主义最终取得胜利的光明前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这种暂时的“低潮”,也还可能持续一段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当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善于从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高度认识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从而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定必胜的信心。

共产党员所要树立的正确人生观,就是为

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人对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的根本看法。其中,人为什么活着、人怎样生活才最有意义、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等问题,是人生观的核心。在社会生活中的人,由于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不同,在处理不同的社会关系之中,形成不同的人生观。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由于利益不同,必然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人生观。就是同属于一个阶级,但由于每个人所生存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及自我修养的差异,也往往会形成不同的人生观。一般来说,人生观必然要受到一定的经济、政治和环境的制约,但不同阶级和不同阶层的人,又可以主动地、自觉地、理性地选择自己的人生观。出身于非无产阶级的人,可以通过接受共产主义教育,刻苦锻炼,从而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相反,即使是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受过社会主义的教育,在红旗下长大,如果不注意自我改造,仍然会受到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腐蚀,接受庸俗、腐朽的人生观。人生观的这种可变、可选择的特点,说明加强人生观教育的必要性。

深入持久地开展人生意义、目的和价值的研讨和教育,强调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崇高意义,就能帮助大家真正懂得人生的真谛,从而自觉地选择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积极主动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多做贡献。在当前我国社会中,从表现形式上看,有着纷纭复杂的、各种不同的人生观。综合起来看,其表现分为两类:一类是把人生看做是为自己求得金钱、荣誉,这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也就是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一类是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重,当国家和人民利益需要的时候,甘于献出个人利益,这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很显然,共产党人所要树立的人生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对每一个人来说,人生观问题,也就是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人生一切问题中一个根本的、首要的问题。如果一个人生活的目的只是为自己、为家庭的私利而活着,即使是在物质享受上能够得到满足,那又有什么意义?那又有什么价值?只有为他人的幸福、为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兴旺做出贡献,使自己的工作能够造福人民、造福子孙后代,才是最有意义、最值得追求的人生,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

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在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人生观的腐蚀下,一些人经受不住考验,自觉不自觉把金钱、享受、权力、地位当做人生的唯一目的去追求,陷入极端利己主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因此,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对共产党员和积极要求入党的同志来说,在今天有着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人,对人生的意义就能够有真切的理解,就能够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力求为人民多做好事、多做实事,使人民能够从他的工作中得到幸福。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业有不同,但只要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就能够时时、事事、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人民所欢迎的人。因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应当成为当前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崇高的精神,也应该成为端正入党动机的重要内容。

共产党员所要树立的正确价值观,就是以集体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是我们应当树立和奉行的一种价值观念。什么是价值?我们在这里所谈的价值,并不完全等同于经济学中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是指人们所认为的最重要、最贵重、最值得自己去追求和珍视的东西,它既可以是物质的东西,也可以是精神的东西。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人们常用“贵”来表示“价值”这一概念。“贵义”,就是把“义”看作最有价值;“贵生”,就是把生命看作最有价值,等等。价值观就是对什么是最重要、最贵重、最值得人们追求的一种观点和评价标准。处于不同的经济政治利益关系中的人,必然会有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观。对于个人主义者来说,由于他处处强调以个人为中心,把个人看作是唯一的目的,把社会看作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因而他必然会认为,只有个人的一切,才最重要、最值得他去追求,因而也就有最大的价值;相反,对于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他会认为没有价值,也就不值得为它去奋斗,更不值得为之而献身。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是最重要、最宝贵、最值得去追求的,因而也就是最有价值的。

正是从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出发,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评价一切事物的价值大小和有无价值的最重要的标准。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面对着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许多新事物、新情况和新矛盾,每日每时都向每一个人提出有关事物的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许多现实问题,需要我们去判断、去选择。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有利的事业,我们应当看作是最有价值的,最值得为之献身和奋斗的,因而应当尽力去做;反之,一切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和人民利益的,就应当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用正确的价值导向来引导全体党员、引导人民群众,其意义就在这里。

需要注意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起作用的。首先,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密切关系。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是建筑在对世界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从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同时,人生观发生变化,又往往会反过来影响到世界观的变化。人生观能够积极作用于人的世界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实生活也表明,一个人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曾经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如果经不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腐蚀,一旦放弃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那么,他就必然背离正确的世界观,必然背叛自己的崇高理想,必然丧失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其次,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系既有相同的方面,又有不同的方面。价值观的范围较大,因为它泛指人们对一切事物的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看法和评价标准,而人生观主要是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的看法。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价值观包括着人生观,人生观也是一种价值观,即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一种总的根本的看法。由于对人生价值的看法,是人们对其他事物的看法的一个出发点,因而一个人对人生价值的看法,又必然会影响对其他事物的看法,所以人生观在一个人的整个价值观中占有最重要地位。人的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和巩固,又能不断地促进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总之,世界观是人生观的基础,人生观是价值观的出发点,它们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二)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增强觉悟,深刻认识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性。在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习这些科学理论包涵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应当准确、科学地把握这些理论的精髓,深刻理解在当前形势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特殊重要意义。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目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暂时处于低潮的情况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能够立场坚定、方向明确,对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合力构建和谐社会,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要在实践中加强锻炼,不断地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以及反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划清界线。在意识形态和思想道德建设上,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识别力,对一切没落腐朽的东西,要进行坚决的抵制和斗争。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宣传思想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树欲静而风不止”。还应当清醒地看到,西方敌对势力所大力进行的“西化”和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对我们的侵蚀,最重要的领域,就是要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来寻找突破口。一旦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就必然会在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迷失方向,误入歧途。西方敌对势力,曾经以这种手段,在某些国家得逞,因此,他们正不遗余力地要把他们那套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加给我们。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强调理论认识要在现实生活的斗争中得到发展。为了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同一切反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划清界线,认识它们的危害,肃清它们的影响。这也体现了端正入党动机的内在要求。

三、注重主观世界的改造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是永无止境的;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对人类自身的改造也是永无止境的。周恩来同志生前曾多次强调一个革命者改造自身的重要。他强调,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今天,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为了适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我们更要强调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性。

“改造思想”,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是一个坚定的、自觉的共产主义者的必然选择,是保证事业胜利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端正入党动机,在前进道路上经受住各种考验,抵制住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蚀,从而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沿着健康的道路推向前进。

(一)正确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彼此联系、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通过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又不断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是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一条基本规律。要看到,今天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已经并且还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事物、新知识、新思想不断涌现,各种消极、腐朽的东西也随时影响着我们。只有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才能辨别良莠,吸收好的东西,抵御坏的东西。每个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都应当在学习和运用科学理论的过程中,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真正做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寓改造客观世界于改造主观世界之中,用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效来推进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然,这个“改造”的过程,也就是通过实践锻炼,不断端正入党动机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才能获得。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实践。要求入党的同志仅有入党的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付诸行动,在实践中不断用切身体验来深化对党的认识,从而进一步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例如,通过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做出积极贡献,来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实际行动,来体现不惜牺牲一切的高尚情操;通过学习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优秀共产党员的模范事迹,来激励自己终生跟党走的信念,等等。一句话,就是通过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现实表现,加深对共产主义事业和共产党的认识,不断端正和强化正确的入党动机。

(二)充分认识自我改造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主观世界的改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共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充分认识到自我改造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坚持“活动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当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之后,一定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身体力行,坚持在实践中经常检查反省自己,在认真的自我批评中不断求得进步。列宁曾经极其深刻地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留给我们的最大祸害之一,就是书本与生活实践完全脱节。”我们应当努力改正那种“书本与生活实践完全脱节”的情况,在实际生活中,认真改造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前面我们也已经谈到,正确的入党动机是不可能自发产生的,而必须要经过教育、培养和在实践中的艰苦磨炼。即使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甚至战争年代中经受过严峻考验,已经树立或形成了正确入党动机的人,如果不能继续锻炼、修养和自我改造,稍一放松,也有可能倒退、滑坡,被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所打中,直至丧失掉共产党员应有的“气味”,最终被党和人民抛弃。改革开放以来,少数党员在入党动机方面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已经充分说明了这种情况的严重性,尤其值得我们警觉。当前,由于私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西方各种思潮的涌入,再加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思想的泛滥,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各种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互斗争、相互激荡,对端正入党动机产生了种种不可忽视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看到,不仅一些涉世未深的青年人受到错误思想的腐蚀,成为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的俘虏,就是一些经过多年风雨锻炼的老党员、老干部,由于经不住金钱、权力的考验,也发生了质变,腐化堕落,违法犯罪,沦为党和人民的罪人。因此,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入党积极分子,都要立足于端正入党动机,引以为鉴,见微知著,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改造。

(三)注重主观世界改造的现实表现

入党动机端正得如何,不是靠自己表白的,而是要通过主观世界改造的现实表现来衡量。加强主观世界改造的过程,也就是克服不正确的入党动机、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思想道德素质对入党动机的端正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广大党员和积极要求入党的同志,应当注重主观世界改造的现实表现,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上下功夫。

主观世界改造的现实表现主要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党员的作风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现在,有些党员干部思想空虚,意志衰退,抵御不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有些地方和部门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行为以及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从根本上说是一些干部放松了主观世界的改造。”习近平同志愿2013年1月22日在中纪委全会上强调,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应当把解决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强作风的改造,最重要的就是用“两个务必”和“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广大共产党员和党的各级干部要始终牢记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前夕提出的“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他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强调:“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思想教育,健全相关制度,提高执政效率,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决反对脱离群众、以权谋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坚决反对骄傲自满、铺张浪费。”这些,都对我们改造主观世界、树立良好作风,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切实的努力,把这些要求融入到主观世界改造的过程中,落实到主观世界改造的成效上。

对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来说,注重主观世界改造的现实表现,说到底,就是端正入党动机,切实解决思想入党问题。广大新、老共产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端正入党动机,不是入党前一时一事的问题,而是一辈子都不能放松的事情。不论组织上是否入了党,都应首先做到在思想上真正“完全入党”,而且要长期地注意检查自己的入党动机,长期地注重主观世界改造的现实表现,决不能“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而应该“活着一分钟,为党奋斗六十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