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 / 1)

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但是,必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因此,党的几代领导人都把改革、发展与稳定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系统,作为支撑社会发展的“铁三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和稳定辩证统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三者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着力点,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动力系统。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同时,改革与发展也为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改革、发展与稳定是和谐社会的“铁三角”,是和谐社会的动力系统,处理好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的关系,就为和谐社会提供了动力支撑。

(一)高度重视改革、发展、稳定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有的地方片面追求发展的速度,使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尽管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但是由于基数大,未来几十年人口总量仍将持续增长,劳动就业压力将越来越大。资源短缺的矛盾突出,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石油严重短缺,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一个突出问题。

第二,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些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改革必然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触及人们的利益,引起人们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又必然带来新的问题和矛盾。比如,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企业和职工的关系等都会有新的变化,形成新的利益关系格局。

第三,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各种利益关系出现严重不平衡现象。我国的发展和改革是在相当复杂的条件下进行的,特别是由于人们享受发展改革的成果不平衡,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和利益关系的不平衡性就会日益明显。近年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大扶贫力度,使绝对贫困人口的问题在逐年减少,但农村仍然有近3 000万贫困人口,而且大多数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城市的贫困人口也为数不少。

(二)坚持发挥改革的动力作用,扫清发展的障碍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确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继续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财税体制,深化金融改革;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就业和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民整体素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经济法律制度等。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一轮改革必须完成L大攻坚任务。这七大攻坚任务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健全就业、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这些攻坚任务,既包括原来需要改革但尚未改好的方面,也包括一些在新形势下产生并在今天变得突出了的新问题,未竟的改革任务与新产生的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得新一轮的改革任务变得更加复杂、艰巨,使得我们进行的新一轮改革变成了攻坚战。要打赢这场攻坚战,其根本点就是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实现经济体制改革新的突破和不断完善,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打开通道。因此,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必须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动力。”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与旧的经济制度和运行机制发生冲突时,就必须适时地进行改革,为发展清基除障。

(三)用“硬道理”解决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所有问题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硬道理也能解答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目前在改革、发展、稳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只能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来解决。科学发展观里所指的发展,更是一个综合概念,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改革的目的是发展,稳定的目的也是为了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经济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民主和完善法制,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也是为了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当今时代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必须树立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在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我们要缩小贫富差距,不能用限制先富的办法等待后富赶上来,加快后富的发展速度方为良策。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依然是发展不足的问题。我们有太多因为缺钱而不得不放弃或延缓应该干的事情。因为发展不足,有的地方仍未摆脱贫困。因为财力所限,社保基金缺口仍未解决。因为发展影响,许多政策实行起来捉襟见肘,拆了东墙补西墙,按下葫芦起了瓢。所以,只有发展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家财政充裕了,我们的问题才会从根本上解决。总之,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今后,我们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要靠发展;我们要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要靠发展;我们要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责任,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也要靠发展。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发展,形势逼人,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就会落后,甚至会处于被动挨打地位。所以,我们必须始终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使我们的发展更健康、更协调乃至更快。唯有这样,才能促进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相互协调、良性互动,形成平等友爱、融洽

和谐的人际关系,创新和健全社会管理体制,保持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才能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一言以蔽之,未来的目标离开了发展这一主题,绝难实现。

(四)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努力为改革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维护稳定工作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丰富了维护稳定工作的内涵。

第一,要跳出稳定来研究稳定。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来思考维护稳定工作,把工作的视野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稳定问题。

第二,要跳出国内来研究稳定。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联系的不断加深,一些重大国际问题、国际事件和外交问题都会对我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秩序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以宽广的眼界把握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维护稳定工作的特点与规律,不断增强做好维护稳定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在和谐。必须紧紧围绕这个核心和本质,不断创新维护稳定工作的思路,找准维护稳定工作的着眼点、着力点。一是坚持着眼于调动积极因素的思路。化解消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是维护稳定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化解消极因素是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调动积极因素更具有长远性、根本性和基础性。二是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思路。既要解决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更要注重研究治本之策。三是坚持重在创新、重在建设的思路。新形势下的维护稳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对互联网的监管、对人民内部矛盾的化解、对社团的引导、对流动人口的管理等。对于这些新问题,必须用创新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坚持疏堵结合,着重在疏导上下工夫、在建设上下工夫,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去引导和规范。四是坚持说服教育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思路。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对新形势下出现的人民内部矛盾,仅仅靠说服教育是不够的,还应当注意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

总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清醒地分析和认识国内外局势,准确把握基本国情,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化组织纪律观念,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集中精力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为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思考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什么必须加强党的领导?

2.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矛盾的特点是什么?

3.怎样正确理解“稳定压倒一切”?

4.联系个人实际,谈谈如何为维护安定团结大局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