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有“礼”走遍天下(1 / 1)

好人缘.好办事 方州 879 字 2个月前

一个年轻人在下雨天赶到一家公司面试,进门前,他尽力将雨伞上的水弄干,又在门口的脚垫上仔细地擦了擦脚底的泥水,进门后他把雨伞轻轻倚在门口的墙上,然后向面试官鞠躬问好。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问答后,年轻人起身告辞,并为自己在雨天来访所带来的麻烦表示道歉。这次招聘一共对七十多人进行了面试,他们的条件都很不错,有的有大企业工作经验、有的有学校的推荐信,但最后录取的却是那位条件并不出众,在雨天面试的年轻人。助手不解地问主管:“那个年轻人既缺少经验,又没有学校的推荐信,为什么偏偏录取他呢?”主管笑了,“谁说他没有推荐信,他的礼貌就是最好的推荐信!”

年轻人有礼的举止,使他在七十多个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受到了考官的青睐,可见礼貌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人际交往中,促使人与人之间相处圆满的最好方法就是“礼”。它代表尊敬、尊重、亲切、体谅等意义,同时也表现出个人修养。

中华民族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但现在不讲礼貌的人却越来越多了。

某高校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新生来学校报到,由于要到什么地方填表,随身的行李没地方放,感到非常着急。这时,他忽然看到一位踽踽独行的老人,于是,招呼也不打,“帮我看着行李”。

老人就这么看着行李直到这个小伙子回来。没想到他轻松地拎起行李就走,连个“谢”字都没对老人说。令他万万想不到的是,在开学典礼上,他又看到了这位老人,老人在台上看着莘莘学子们,主持人介绍说,这就是我校的校长先生。

这样的事据说还有另一个版本。这一次简直都有点近乎粗暴了,一个大学生骑着车在某名牌大学的校园里闲逛,不慎碰倒了一位老人。年轻人当场来一句:会不会走路啊你!一句话把老人骂懵了,教了一辈子的书他说什么也不敢相信大学里的学生竟然粗鲁到这种程度,且不讲道理到这种程度。当然,类似的故事由于流传得过于频繁,具体细节走样也是难免的,举这两个例子的目的是想说明,连中国的高等学府都难弃糟粕,更何况其他地方呢?

如果说在象牙塔某种无“礼”可以被宽容的话,走上工作岗位,再习惯地做令人讨厌的事,恐怕就没有那么好运了。殊不知,礼貌是一种柔韧的智慧,这种平和和内敛表达着对别人的尊重,不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也就自然地给自己扩宽了很大回旋空间,这就是君子生活在人性丛林中必须遵守的规则,“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礼貌的人是举步维艰的。

生活中,有些人甚至认为,礼貌只是社交上的一种手段,并没有其他价值。如果以这种态度来评断礼节,岂不是使人际关系变成“钱货两结”的交易关系,和做生意又有什么两样?难道“礼”真的只是人际关系中的虚假行为吗?

心理学指出,“自尊是维持心理平衡的要素。”可见,每个人要维持心理的平衡和健康,都希望能处处受人尊重,这样才能进一步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以,尊重、体谅等“礼”节,绝不是规章条文,也不是虚假问候,而是发自内心最基本也最真诚的行为。

没有人生下来就懂礼,家庭、学校、社会,逐渐教导我们成为一个具有彬彬风度的人,让我们能与别人和谐相处,受到别人的喜欢。但是,一个人每做一件事,如果都有一套刻板的礼仪在缚手缚脚岂不烦琐极了?

也不尽然,因为,有许多礼仪事实上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习惯成自然,我们早已感觉不到它的约束。另外,关于人情往来、社交活动……等较特殊的礼节,只要我们基于尊重、体谅别人的心情,也都是不难做到的。

所以,礼,绝不能只讲求形式,要保持彬彬有礼的态度,一定要从对别人的关心出发,在现实生活中,随时随地贯彻关心朋友、关爱朋友的精神,在社交场合中,自然也就能以平实有礼的态度与人交往和沟通。

学习礼节虽不是一件难事,但要做到时时保持彬彬有礼的态度,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礼节并不只是简单的鞠躬敬礼,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个人的修养道德。

有人说:“要学习礼节,最好是从公共场合待人接物做起。”

这话非常恰当,只要平常多留心人们交往时的各种行为,就不难学习到许多待人接物的做法。

礼是一个人的形象,礼是一个人的名片。常言说“礼多人不怪”,如果你能适当地做到“多礼”,则必然因“人不怪”而大受欢迎。彬彬有礼的形象,不但能让你获得人们的尊敬,还能赐给你最佳的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