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的儿子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在家一待就是半年多,张某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听说某中学缺老师,张某就打算帮儿子联系一下。张某敲开了该中学校长的家门,校长冷冰冰地接待了他,张某见状,也不谈正事,在房间里看了半天,正巧看到校长儿子身穿博士服的照片被摆在柜子上,张某立刻羡慕地说:“哎呀,穿博士服这位是令公子吧!真了不起呀,什么学校毕业的!”校长立刻高兴地回答说:“是呀,是我大儿子,复旦大学毕业的,现在去美国留学了!”“唉哟!您看看令公子多争气,不但考上那么好的大学,还能出国留学,这以后前途无量啊!”校长一听,随即眉飞色舞地谈起了自己的儿了,还把自己珍藏的名茶拿出来和张某分享。听校长说了一个多小时后,张某叹了口气说:“人和人没法比呀,我就没您的福气!我的儿子上了一个师范专科学校,毕业时安分点找个工作不就行了,可他偏想去什么北京上海,结果把自己给耽误了,现在什么工作也没有,在家后悔呢!”校长点了点头:“可怜天下父母心呀!这样吧,现在第二中学还缺几名老师,你让孩子带着简历来找我吧!”
故事中的张某就是一个套近乎的高手,经过他的沟通,校长对他的态度由冷淡变成了热络,还主动提出帮他解决孩子的工作问题,张某顺利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套近乎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本领,它可以拉近双方距离,扩展人际关系。
套近乎是交际中与陌生人、尊长、上司等沟通情感的有效方式。套近乎的技巧就是在交际双方的经历、志趣、追求、爱好等方面寻找共同点,诱发共同语言,为交际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进而赢得对方的支持与合作。
外交史上有一则通过套近乎而顺利达成谈判目的的轶事:
一位日本议员去见埃及总统纳赛尔,由于两人的性格、经历、生活情趣、政治抱负相距甚远,总统对这位日本议员不大感兴趣。日本议员为了不辱使命,搞好与埃及当局的关系,会见前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最后决定以套近乎的方式打动纳赛尔,达到会谈的目的。下面是双方的谈话:
议员:阁下,尼罗河与纳赛尔,在我们日本是妇孺皆知的。我与其称阁下为总统,不如称您为上校吧,因为我也曾是军人,也和您一样,跟英国人打过仗。
纳赛尔:唔……
议员:英国人骂您是“尼罗河的希特勒”,他们也骂我是“马来西亚之虎”,我读过阁下的《革命哲学》,曾把它同希特勒《我的奋斗》作比较,发现希特勒是实力至上的,而阁下则充满幽默感。
纳赛尔:(十分兴奋)呵,我所写的那本书,是革命之后,三个月匆匆写成的。你说得对,我除了实力之外,还注重人情味。
议员:对呀!我们军人也需要人情。我在马来西亚作战时,一把短刀从不离身,目的不在杀人,而是保卫自己。阿拉伯人现在为独立而战,也正是为了防卫,如同我那时的短刀一样。
纳赛尔:(大喜)阁下说得真好,以后欢迎你每年来一次。
此时,日本议员顺势转入正题,开始谈两国的关系与贸易,并愉快地合影留念。
在这段会谈的一开始,日本人就把总统称做上校,降了对方不少级别;挨过英国人的骂,按说也不是什么光彩事,但对于军人出身,崇尚武力,并获得自由独立战争胜利的纳赛尔听来,却颇有荣耀感;没有希特勒的实力与手腕,没有幽默感与人情味,自己又何以能从上校到总统呢?接下来,日本人又以读过他的书,称赞他的实力与人情味,并进一步称赞了阿拉伯战争的正义性。这不但准确地刺激了纳赛尔的“兴奋点”,而且百分之百地迎合了他的口味,使日本人的话收到了预想的奇效。日本议员先后五处运用寻找共同点的办法使纳赛尔从“不感兴趣”到“十分兴奋”而至“大喜”,可见日本人套近乎的功夫不浅。
这位日本议员的成功,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就是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有备而来,才能套得近乎,并且套得结实,套得牢靠。
日常生活中,会套近乎的人往往拥有较多的朋友,较好的人缘,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也就更容易获得帮助和支持,为此,我们需要好好学习与别人套近乎的本领,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际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