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退让一步又何妨(1 / 1)

李老师是学校里有名的老好人,从校长至校工没有一个不夸奖他的。有人问他怎么这么有人缘,李老师说:“现在的人啊!谁都想得理再咬三分,因此我就大度一点,遇事忍耐退让一步,这样做别人心里岂会不明白?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再遇到我时他们自然就会客气一些。表面上看我是吃了点亏,实际上我却得到了一个人情。你算算我这样做值不值!”李老师确实是从退让中受益不少。有一次,李老师腿摔伤了,休假三个月,等他回学校后发现一位新调来的女教师代替他教了两个月政治课。这时学校的政治老师太多,数学教研组却缺人,学校领导就有意把新来的女教师调去教数学,可这位女教师似乎是颇有背景,说什么也不答应,还说学校领导欺负新人,背地更是对李老师冷嘲热讽。女教师的做法使许多人都看不下去,但李老师却没发火,他主动找到校领导要求调去数学组,见到新来的女教师还是笑呵呵的。对李老师的退让,校领导既满意又感动,那位女教师也是满心惭愧。几个月后,学校分房时,领导优先考虑了李老师,李老师一家终于结束了“三世同堂”的生活。

李老师的忍耐退让,换来了好人缘,换来了真正的实惠,看来忍让一时,并不是吃亏而是在占便宜。咄咄逼人的人,得理不让的人很难得到别人的喜欢,有时甚至会惹起祸端。所以,做人不妨大度一些,这对你有百利而无一害。

武则天时代有个丞相叫娄师德,他是个很有度量的人。他的弟弟当上了代州刺史,临行之时,娄师德对弟弟说:“我担任丞相,你现在又管理—个州,受皇上的宠幸太多了。这正是别人妒嫉的,你打算怎样对待这些人的妒嫉以求自免灾祸呢?”娄师德的弟弟跪在地上,对哥哥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朝我脸上吐唾沫,我也自己擦去,绝不叫你为我担忧。”娄师德却忧虑地说:“这正是我所担忧的。人家向你吐唾沫,是对你恼怒。如果你将唾沫擦去,那不是违反了吐唾沫人的意愿了吗?别人会以为你在顶撞他,这只能使他更火。所以要是人家唾你,你就要笑眯眯地接受。唾在脸上的唾沫,不要擦掉,让它自己干。”

后人对娄师德教人“唾面自干”的这种忍耐,总是嗤之以鼻,认为十分迂腐可笑。事实上,娄师德式的忍,是在训练一个人的韧性,教人知道如何收敛自己,而非以忍耐为目的。娄师德在武则天时代出任相位,总管边疆事务三十年,他在兼河源(今新疆于田)军司马时,和吐蕃大战,八战八捷,像这样勇毅不挠的精神和气魄,岂是一个畏缩者能够有的气质?

富弼是北宋仁宗时的宰相,字彦同。因为大度,上至仁宗,下至文武官员都称他品行优良。

富弼年轻的时候,因聪明伶俐,巧舌如簧,常常在无意之间得罪一些人,事后,他自己也深为不安。经过长时期的自省,他的性格逐渐变得宽厚谦和。所以当有人告诉他某某在说你的坏话时,他总是笑着回答:

“你听错了吧,他怎么会随便说我呢?”

一次,一个穷秀才想当众羞辱富弼,便在街心拦住他道:“听说你博学多才,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

富弼知道来者不善,但也不能不理会,只好答应了。

众人见富才子被人拦在街上,都涌过来看热闹。

秀才问富弼:“请问,欲正其心必先诚其意,所谓诚意即毋自欺也,是即为是,非即为非。如果有人骂你,你会怎样?”

富弼想了想,答道:“我会装作没有听见。”

秀才撇嘴说道:“竟然有人说你熟读四书,通晓五经,原来纯属虚妄,富彦同不过如此啊!”说完,大笑而去。

富弼的仆人埋怨主人道:“您真是难以理解,这么简单的问题我都可以回答,怎么您却装作不知呢?”

富弼笑道:“此人乃轻狂之士,若与他以理辩论,必会言辞激烈,气氛紧张,无论谁把谁驳得哑口无言,都是口服心不服。书生心胸狭窄,必会记仇,这是徒劳无益的事,又何必争呢?”

仆人却始终不理解自己的主人为何如此胆小怕事。

几天后,那秀才在街上又遇见了富弼。富弼主动上前打招呼。秀才不理,扭头而去;走了不远,又回头看着富弼大声讥讽道:“富彦同乃一乌龟耳!”

有人告诉富弼那个秀才在骂他。

“是骂别人吧!”

“他指名道姓骂你,怎么会是骂别人呢?”

“天下难道就没有同名同姓之人吗?”

他边说边走,丝毫不理会秀才的辱骂。秀才见无趣,低头走开了。

退让忍耐是中国传统的生存哲学,富弼的“胆小”其实是一种大智慧,如果他跟秀才争执起来的话,只会得罪对方,对自己实在无益。用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对方的无理取闹,却能逐渐改变对方的态度,使矛盾得到缓和。

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冲突,如果你事事都要去争、去计较,那就会惹许多闲气、得罪一大批人,这样一来,你的人缘又怎么好得了!当然,这里的退让忍耐也并非是让你变成一个软弱可欺的人,只是说在面对一些无谓的争执时后退一步,但如果是处理大是大非的问题,你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寸步不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