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因为父辈们曾经遭遇了太多的艰辛和苦难,所以当他们有了下一代,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恨不得把全部的爱都给孩子,生怕他们受到一点委屈。可怜天下父母心,在我们理解这份苦心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这真是为了孩子好吗?
父母关心孩子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这种关心过了头,就会变成一种溺爱。溺爱是一种不正常的、放纵而偏狭的爱。溺爱会导致孩子情感的泛滥和私欲的膨胀,会和社会对他的需求越离越远。小波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中。因为是中年得子,父亲和母亲百般疼爱小波,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了他的身上,所以不管小波有什么要求,父母总是千方百计地满足。于是,从小小波就养成了好逸恶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在家里自己俨然是一个“小皇帝”。上学后,小波把在家里养成的不良习惯带进了学校,经常欺负同学,受不得一点委屈。有一次,他拿了同桌的铅笔不还,还和同桌打架。父亲得知这件事后,本想好好教育他,可是,小波的祖母却充当了他的“保护伞”,使得这次教训的机会轻描淡写地过去了。从此,小波明白了,不管自己犯什么错,总有一个人是站在自己一边的,那就是自己的祖母。于是,更加地恣意妄为了。上了初中,由于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小波一周只回一次家,为了不让小波受一丁点委屈,父母给了他很多零花钱。在学校里,小波出手阔绰,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吸烟、赌博。根本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经常违反校纪班规。学习成绩也一塌糊涂,鉴于此,老师请来了家长,汇报了小波在学校的表现。小波的母亲简直不敢相信,小波在学校竟如此堕落。为了教育小波,学校建议家长领孩子回家。回家后,母亲很生气,扇了他一个耳光,这一扇不要紧,竟惹急了小波。他转身就跑了。离家出走后,家里人到处寻找其下落。多天后,警察局打来了电话,说小波犯盗窃罪,被依法刑事拘留了。原来,小波离家后,就和自己平日的几个哥们吃喝玩乐,钱用完了后,就去偷别人的东西,后来被发现了。这给了全家人一个沉重的打击。小波是家里的独身子,从小过惯了寄生虫一样的生活。在家里,他衣食无忧,有求必应,从未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于是,他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挥霍浪费的习惯。吸烟赌博,吃喝玩乐使他荒废了学业,最终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可见,溺爱对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常不利的。溺爱无疑是亲情的雷区。那么,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呢?
(1)搞特殊待遇
有的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往往把孩子当神一样供奉。在家里他们的地位高高在上,处处受到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的生日必须过,过就得买大蛋糕,送好礼物。这样很容易让孩子自感特殊,习惯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自利,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2)地球围绕太阳转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就像地球时刻围绕太阳转一样。逢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个没完,有时候大家还要围坐在一圈,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易造成孩子时刻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他人的感受。
(3)得来全不费工夫
有的家庭,特别是比较富裕的家庭。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很容易就得到了满足。这样容易养成孩子不珍惜物品、贪图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不良性格,并且毫无奋斗意识和吃苦精神,这对以后进入社会,独立生活有很大的坏处。
(4)不注重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态度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而有些家长一味溺爱孩子,不注意这些问题。对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视而不见,如睡懒觉,不吃早饭,熬夜游戏等,这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害,也会影响正常学习。
(5)在原则面前的妥协
真正良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宽严相济。一味的严厉,会压抑孩子的个性;一味的妥协,会助长孩子的嚣张。如果你的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就应该要求他还回去,并向人赔礼道歉。而不是像哄孩子吃饭一样,以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这样的妥协方式来与孩子交流。在原则面前,应该讲道理而不是用“哄”,“哄”只会让他忽略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正式自己的错误。如果不用道理来点拨他,教育他。说不定他下一次还会拿别人的东西。
(6)包办代替
由于家长的溺爱,三四岁的孩子还需要人喂饭,还不会自己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会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艰辛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养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成长和将来独当一面。
(7)把孩子当成金娃娃
本来孩子摔跤、生病都是一些正常现象,可有的家长却表现的惊慌失措。摔个跤也要去照片,生了病则更不得了,一家老小跑上跑下,争着到医院去看护。有的家长甚至为了绝对安全,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还有些做爷爷奶奶的干脆当起孩子的“小尾巴”,时刻不离的跟着他,搂着他睡,抱着他笑,生怕这个金娃娃有一点的伤害。这样培养出来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缺少自信心。
(8)充当保护伞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别吓着他,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育孩子,爷爷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不如他好呢!”这样让孩子有了“保护伞”和“避难所”,很可能造成孩子不能对问题的严重性引起重视,只会更加为所欲为,因为每次犯了错,都有人帮着他,护着他,他还怕什么?其后果不利于孩子认识错误,改过自新,只会让孩子错上加错。
可怜天下父母心,关心孩子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就会让关心变成了溺爱,结果只会害了孩子。
排雷学院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父母关爱孩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因此而过度,成了溺爱,那就是害了孩子了。一个永远在襁褓中靠寄生的雏鹰,它是永远也不能翱翔在蓝天的。学会放手,适当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自由去成长;学会狠心,适当给孩子一些苦难,让他去体会生活的滋味。“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溺爱不是真正的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