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常为了自己的贫穷而自卑,没有漂亮的衣服,没有气派的房子……然而,真正的贫穷并不取决于物质的多寡,而在于心灵,心灵上的贫穷者才是真正的贫穷者。如果你的心灵贫穷,你才真该为自己感到自卑。
“我出生在贫困的家庭里,”美国副总统亨利·威尔逊这样说道,“当我还在牙牙学语时,贫穷就露出了它狰狞的面孔。我深深体会到,当我向母亲要一片面包而她手中什么也没有时是什么滋味。我承认我家确实穷,但我不甘心。我一定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不会像父母那样生活,这个念头无时无刻不缠绕在我心头。可以说,我一生所有的成就都要归结于我这颗不甘贫穷的心。我要到外面的世界去。在十岁那年我离开了家,当了11年的学徒工,每年可以接受一个月的学校教育。最后,在11年的艰辛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头牛和六只绵羊作为报酬。我把它们换成了美元。从出生到21岁那年为止,我从来没有在娱乐上花过一美元,每个美分的花销都是经过精打细算的。我完全知道拖着疲惫的脚步在漫无尽头的盘山路上行走是什么样的痛苦感觉,我不得不请求我的同伴们丢下我先走……在我21岁生日之后的第一个月,我带着一队人马进入了人迹罕至的大森林,去采伐那里的大圆木。每天,我都是在天际的第一抹曙光出现之前起床,然后一直辛勤地工作到天黑后星星探出头来为止。在一个月夜以继日的辛劳努力之后,我获得了六美元作为报酬,当时在我看来这可真是一个大数目啊!每个美元在我眼里都跟今天晚上那又大又圆、银光四溢的月亮一样。”
在这样的困境中,威尔逊先生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境况,绝不接受贫穷。一切都在变,只有他那颗渴望改变贫穷的心没变。他不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溜走。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理解闲暇时光的价值。他像对待黄金一样紧紧地抓住零星的时间,不让一分一秒从指缝间溜走。
在他21岁之前,他已经设法读了1000本好书,这对一个农场里的孩子来说是多么艰巨的任务啊!在离开农场之后,他徒步到100里之外的马萨诸塞州的内笛克去学习皮匠手艺。他风尘仆仆地经过了波士顿,在那里可以看见邦克、希尔纪念碑和其他历史名胜。整个旅行只花了他一美元六美分。一年之后,他已经在内笛克的一个辩论俱乐部卓有名声了。后来,他在马萨诸塞州的议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反奴隶制度演说,此时距他到这里还不足八年。12年之后,他与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查尔斯·萨姆纳平起平坐,并进入了国会。后来,威尔逊又竞选副总统,终于如愿以偿。
威尔逊生于贫困,然而他又是富有的。他唯一的、最大的财富就是他那颗不甘贫穷的心,是这颗心把他推上了议员和副总统的显赫位置。在这颗不竭心灵的照耀下,他一步步地登上了成功之巅。
对于整个人类来说,贫穷只是一种状态,它永远不可能成为一种结果。因为人类绝不会永远安守贫穷,而总是同它做不屈不挠的斗争,所以贫穷对整个人类来说,只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被改变着的过程。但具体到某一个人的身上,则可能是一种结果。一个人有可能安心地生活在贫穷之中,不思进取,屈辱地度过一生;也有可能奋起直追,获取财富,完满地度过一生。
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事实,心灵的贫穷都极其可怕,因为只有心灵的贫穷才是真正的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