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他们急于在万事万物中寻找独立的方式,所以常常会表现出一副和父母格格不入的姿态。父母说好的,他偏要说差;父母说差的,他偏要说好。
于是,“对抗”就这样发生了!孩子与家长各执一词,完全不去考虑对方的想法,只想改变别人,不愿改变自己。久而久之,父母便觉得,这孩子太不听话了,简直没法交流。作为孩子呢?他们也想不通:“我的父母为什么这么不理解我呢?”
在家庭生活中,作为父母,你也许不知道,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成人感迅速增强,但心理却并不成熟的阶段,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但他们对成人尤其是父母缺少基本的信任,总觉得父母“跟自己过不去”,也因此形成强烈的逆反心理,心灵的大门朝着同龄人开放,却对成人紧闭。这时候的孩子特别需要心灵关怀,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知心朋友。
如果在这个时候,做父母的不理解孩子所处的生理周期,一味要求孩子言听计从,百依百顺,便会产生强大的逆差。一方面,觉得辛辛苦苦地把孩子养到这么大,原指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计划茁壮成长,谁知,孩子一大,所有的计划都只能付诸东流。另一方面,自己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很大,面对孩子常常心急气躁。这时的自己同样需要关怀,需要理解和谅解,需要知心朋友。
所以,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特殊”时期的两代人,有着共同的要求:理解、尊重和沟通!如果双方都改变一下自己,情况就不一样了。做父母的别要求孩子百依百顺;做孩子的也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许多父母经常抱怨说:我家的孩子,你要他读书,他就要上网;你要他干点家务活,他就要去外面打球;你如果多说了他几句,他就说,你这人怎么这样烦啊!
许多孩子则经常和他们的同龄人说:我妈太烦了,我想放松一下心情,在网上浏览一下新闻,我妈看见了,非说我不好好学习,总是强行将我的电脑关了;我想去外面和朋友打打球,可我妈非得要让我把家里收拾好了才能走。
你看,同样的事,站在两个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来的心态却迥然各异。如果只听一家之言,他们所说的都有他们的道理。但是,当你仔细地综合了双方的话语后,便会发现,这里面缺乏的就是沟通与理解。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和进步,不少家长提高了对孩子的期望值,更加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在工作之余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教育事业,这都是很可喜的现象,是一种进步。但是教育思想的滞后又使得家长们面对孩子们的反叛与不屑感到束手无策或力不从心,而且越是执着地力图改变孩子的家长,其挫折感、失败感越强。所以,与其跟孩子过不去,还不如好好地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千万不要试图用自己的理念,用自己的想法去改变对方。尽管孩子们有许多超前的行为让大人们看不惯、想不通、接受不了,但它们毕竟是一种带有鲜明时代色彩的潮流,堵不住、压不服,唯有疏导才是上上之策。
孩子为什么要叛逆?因为孩子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认同,渴望通过叛逆的行为来向世界昭示自己已经长大了,再也不是父母眼里的小孩子了,再也不是可以随便操纵的“棋子”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身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叛逆就像一颗等待萌生的种子,在孩子的身体深处蠢蠢欲动。这时候的家长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去支持、肯定、相信孩子,用“人性本善”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孩子。
一般人都承认孩子的叛逆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就好像毛毛虫不经过破茧而出,就无法变成美丽的蝴蝶。然而,对待自己孩子的叛逆,家长们大多不能像对待毛毛虫那样宽容:能够同情他的挣扎,期待他的成长,反而觉得万分苦恼,生怕这种叛逆不只是打破成人惯有的权威,更能打破成人世界既有的秩序,于是就有了“面对叛逆的孩子怎么办”的问题。
其实,所有的叛逆都来自对束缚和限制的反抗。孩子所面对的,除了他本身就有的生理与心理的束缚外,还有周围成人所刻意营建的各种限制。在从前,他无法意识这种束缚与限制,就是意识到了也无力反抗。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渐渐能够清晰地看待这个世界,一个新的自我在迷茫中跃跃欲试。然而,成人的限制是那么严密和坚不可摧,而成长的力量还不足以挣脱自身生理、心理和知识的束缚,这时候的孩子正承受着蜕变之苦,体会着前所未有的迷茫,所以就会产生种种叛逆的举动,目的只是想以此来显示自我的存在。
在家长指控孩子叛逆的同时,家长也正好暴露了这叛逆的根源——过度呵护所演变的压制。正是这种看似善意的温柔的束缚让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无所适从。所以家长在指责孩子不听话的同时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束缚了孩子的身心,是不是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足够的理解。
要知道,叛逆并不是什么不可原谅的错误,也不是什么无法解决的难题。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而不是让他们远离父母,远离家庭。所以,在这特殊的时期,家长要做的就是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帮助他们。
面对叛逆的孩子,家长该如何疏导呢?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始。
1.给孩子充分的活动自由
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是在独立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就应该为他提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2.父母要把握住关键期
两岁左右的孩子,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什么事都要坚持自己做,拒绝别人的帮助。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第一个“执拗期”。家长正好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适时地提供给他适当的帮助、指导和赞美。
3.允许孩子“辩解”
当孩子为自己所做的事与家长争辩时,家长千万不能斥责孩子“顶嘴”,要给孩子充分的辩解机会;当孩子与他人争执时,家长也不需要立即去调解纠纷,可以在旁聆听和观察,看他说话是否合理,是否有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