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他人的恶意,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事,我们与其与之针锋相对,莫不如任他去“撒泼”。须知,世事到头终有报,过不了多久,你便可见“忍”与“逞”的区别。世上有许多灾祸、矛盾的起因可能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只因彼此针锋相对,谁也不肯吃亏,才会将问题升级,演变得不可收拾,这其中因口角之争而引发无穷祸患的例子不在少数。如果此时可以退让一步,其实是可以将祸患化于无形的。
唐开元年间有位梦窗禅师德高望重,既是有名的禅师,也是当朝国师。
有一次,梦窗禅师搭船渡河,渡船刚要离岸,远处走来一位骑马佩刀的武士大声喊道:“等一等,等一等,载我过河。”他一边说一边把马拴在岸边,拿着马鞭朝水边走过来。
船上的人纷纷说:“船已离岸,不能回头了,干脆让他等下一回吧。”船夫也大声回答他:“请等下一回吧。”武士急得在岸边团团转。
坐在船头的梦窗禅师对船夫说:“船家,这艘船离岸还没多远,你就行个方便,掉过船头载他过河吧。”船夫见梦窗禅师是位气度不凡的出家人,便听从了他的话,把船驶了回去,让那位武士上了船。
武士上船后就四处寻找座位,无奈座位都满了,这时他看到了坐在船头的梦窗禅师,便拿马鞭抽打他,嘴里还粗野地骂道:“老和尚,走开点儿把座位让给我!难道你没看见本大爷上船了?”这一鞭正好打在梦窗禅师的头上,鲜血顺着他的脸颊汩汩地流了下来,梦窗禅师一言不发地起身把座位让给了蛮横的武士。
这一切被船上的乘客们看在眼里,大家既害怕武士的蛮横,又为禅师的遭遇抱不平,就窃窃私语:这个武士真是忘恩负义,要不是禅师请求,他能搭上船吗?现在他居然还抢禅师的位子且动手打人,真是太不像话了。武士从大家的议论中明白了事情的缘由,心里十分惭愧,可是又拉不下面子去认错。
等船到了对岸,大家都下了船,梦窗禅师默默地走到河边,用水洗掉了脸上的血污。
那位武士再也忍受不了良心的谴责,上前跪在禅师面前忏悔道:“禅师,我错了,对不起。”禅师心平气和地说:“不要紧,出门在外难免心情不好。”
很多时候我们发脾气、与别人发生冲突都只是因为一念之差,如果当时能把火气压制住,让自己的头脑冷静一下,或许就不会产生纠纷了。但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因为惯有的习气而不能宽容别人,结果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须知,隔阂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消除,所以对于那些无谓的琐事,我们不妨“糊涂”一些,权当不知,这样对你、对他人而言都可以说是一件幸事。
汉朝的吕蒙正刚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一天,正准备上朝时,有一位官吏躲在门帘后头说:“就是这个不学无术的小子当上了参知政事呀?”吕蒙正假装没听见就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廷的大臣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些大臣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但是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我就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了,会始终记着他说过我的坏话,倒不如不知道他是谁为好,这样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当时的人都很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吕蒙正的同窗好友温仲舒与其同年中举,然而温仲舒因在任上犯案被贬多年,吕蒙正成为宰相以后,怜惜他的才能,便向皇上举荐温仲舒。后来,温仲舒为了在皇上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竟常常刻意贬低吕蒙正,甚至在吕蒙正触逆“龙鳞”之时还不忘落井下石。当时,朝臣们都很看不起温仲舒的为人。
有一次,吕蒙正在夸赞温仲舒的才能,太宗皇帝突然问道:“你一直对他夸赞有加,可是他却经常将你说得一钱不值,难道你真的一点儿也不介意?”
吕蒙正笑了笑:“陛下既然把我放在了这个位置上,就一定知道我懂得如何欣赏别人的才能,并能让他才当其任。至于别人在背后怎么议论我,又岂是我职权之内所管的事情呢?”太宗闻言龙颜大悦,从此更加敬重吕蒙正的为人。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类似的情形,可能是别人不怀好意的侮辱,也可能是出于误解,甚至是平白无故的批评。如果我们不肯忍耐,非要计较个一清二白,或许反而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其实,即使一个非常宽容的人也往往很难容忍别人对自己恶意的诽谤和致命的伤害。但唯有以德报怨,把伤害留给自己才能赢得一个充满温馨的世界。释迦牟尼说:“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
面对那些无意的伤害,宽容对方会让对方觉得你心胸的博大,可以消除无心人对你造成伤害后的紧张,可以很快愈合你们之间不愉快的创伤。而面对那些故意的伤害,你博大的心胸会让对方无地自容,因为宽容对方体现出的是一种境界。宽容是对怀有恶意者最有效的回击,不管别人有意还是无意伤害了你,其实他的内心也会感到不安和内疚,或许是因为碍于所谓的“面子”而不肯认错,而你的宽容则会使彼此获得更多的理解、认同和信任。你难免也有犯错的时候,并会因为犯错而觉得担心、不知所措,希望对方能原谅自己,同时也会对自己的缺点忐忑不安,不希望被别人看不起。所以就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当自己遇到不原谅别人错误的人会怎么想。
事事计较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不会有任何改变,也不能扭转任何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以宽容的态度待人,以理解作为基础,站在客观的角度给人评价,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自己所没有的长处和优点,也能使自己对对方的不足给予善意的充分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会时常有如何要求别人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问题的时候,能否把握好一个律己和待人的态度,不仅能充分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还能培养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