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拒绝他人时的场面话(1 / 1)

◆用场面话巧拒绝

说“不”与说“是”,是人际语言家族中的一对难兄难弟,它们时而和平相处,时而打得头破血流,时而握手言和,时而反目成仇,演出了一幕幕是是非非的历史悲喜剧。说“不”的性质和情结千差万别,说“不”者同样有万别千差。有人凡事都以“我”画线,对不合我意的,一律简单地说“不”;有人谨言慎行,有不同意见时,只是委婉地表态:“我不敢苟同!”如此种种说“不”的方式,都体现了社会生活中说话办事效果的高低不同。

随意说“不”易得罪人。相信不少人都吃过“祸从口出”的苦头,往往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有时候无心的一句话经过别人的嘴一说,就有可能会引起轩然大波,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会引起莫名的误会,同时还可能招惹是非,使自己成为受害者!

“祸从口出”这简短的几个字里,直接指出口为祸之门,那么舌头往往就成为腰斩自己的利刃。当然,它同时也提醒人要口有遮拦,尤其不要随便乱发议论、轻易说“不”以免遭来不妄之灾。

所谓“不知者无罪”,除去那些纯属于玩笑性质的戏谑外,如果真的恶意中伤就更容易使别人受到伤害。

同样的一张嘴,同样的一个“不”字,有人能利用它来拯救一国之难也有人因它而招来杀身之祸,一切都由各人掌握。但若因无意的一句话而导致悲剧的产生可就太不划算了!所以我们在公开的场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产生。

孔融向来对曹操的许多政策持讽刺、反对的态度。曹操同袁绍官渡大战前夕,曹操为了稳定后方,曾下令对在建安五年以前的诽谤言论,从宽赦免不予追究,以后再有诽谤的,“以其罪罚之”。孔融以才自恃,根本不予理睬。后来曹操为了节约粮食,支持战争,曾全面下令禁酒。孔融反对禁酒,并写了一篇专门讲饮酒好处的文章,以与曹操唱对台戏。公元208年,孔融还当着孙权使者的面,当庭诽谤曹操,使曹操非常难堪,大丢面子。曹操深感孔融妨碍他的统治,盛怒之下,找个借口把孔融杀死了。循汉书在评论孔融时,说孔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常言说:“沉默是金。”如果真的是一颗闪闪发光的金子,它就是历经开口后的一种最完美的、最让人回味以及拥有无穷的遐想的选择。“沉默是金”的许多好处,正确地说明了它的不可替代性、不可忽视性。孔融的悲哀,就在于他自恃才高八斗,处处与曹操搞对抗。不该说“不”时说不,最终丢了脑袋。

只因一个“不”字而丢掉了一条生命,可以说实在不划算。生活中,如果一时髦小姐问你:“我漂亮吗?”

即使她长得不漂亮,也不能老实地回答。为了避免刺伤她的自尊心,此时不妨拐个弯:“你的确长得很美。”这不是各有其乐吗?

◆让忠言不逆耳

拒绝是能使人更加成熟和完美的良方,是使人成功的阶梯。从拒绝中可以认识到自己的缺点、错误,从而修正自己的言行、思想,慢慢形成自己正确的处世方法和对待生活的态度,而若视别人对你的拒绝为对自己的讽刺、打击,一听就如坐针毡、暴跳如雷,则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进步的了。

从前,郭国的国君出逃在外,他对为他驾车的人说:“我渴了,想喝水。”车夫把清酒献上。他又说:“我饿了,想吃东西。”车夫又送上干肉和干粮。

国君问:“你怎么准备的?”车夫回答:“我储存的。”又问:“你为什么要存这些东西?”车夫又回答:“为您出逃路上充饥解渴呀!”又问:“你知道我将要出逃吗?”

车夫说:“是的。”

“那你为什么不事先提醒我呢?”

车夫回答说:“因为您喜欢别人说奉承话,却讨厌人家说真话。我想过规劝您又怕自己比郭国灭亡得更早,所以我没有劝您。”

国君一听变了脸色,生气地问:“我所以落到出逃的地步,到底是为什么呢?”车夫见状,连忙转变了话题,说:“您流落在外,是因为您太有德了。”国君听后又问:“有德之人却不被国人收留而流落在外,这是为什么呢?”车夫回答说:“天下没有有德之人,只有您一个人有德,所以才出逃在外啊!”国君听后喜不自禁,趴在车前横木上笑起来,说:“哎呀,有德之人怎么受这等苦哇?”他觉得周身劳累,就枕着车夫的腿睡着了。

车夫用干粮垫在国君头下,自己悄悄地走了。后来,国君死在田野里,被虎狼吃掉了。

国君在穷途末路之时,仍不能体会对自己忠心耿耿的车夫的一片赤诚之心,仍改不掉喜欢听奉承话的毛病,由此可知,他的失败不是偶然的了。不过有良苦的用心还需有良苦用心的表现,让对方知道拒绝者实际上是打心眼里欣赏自己,喜欢自己,支持自己或是为了自己着想的,等等,才能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拒绝。所以拒绝者首先就要考虑,该拒绝是否是于对方有益的,能否让被拒绝者相信按照拒绝语的要求改进之后,于自身有益。诱之以“利益”的拒绝,会使被拒绝的人觉得自己改正行为是为了拒绝者的利益。于是对拒绝会有更多的抵触情绪,使原本的一片好心也因方法不当而遭人误会。

就心理学而言,一个拒绝与被拒绝的过程是拒绝者与被拒绝者在思想、感情上的相互交流与认同的过程。人在拒绝过程中越是尊重、理解对方的处境,就越能够获得对方对自己拒绝意见的重视与接受。在发表拒绝意见中,尊重使人懂得爱护别人的自尊心,维护其面子,不出语伤人,不逞口舌之快;理解使人学会设身处地地去替别人思考问题,讲话不自以为是,不强加于人。在接受拒绝意见中,尊重使人竭力认同别人拒绝意见中的有益部分,并予以积极的肯定。人们越是能够尊重、理解人,就越能够冷静、客观地面对别人的拒绝意见。从此意义上讲,尊重、理解是使忠言不逆耳,闻过不动怒的转化条件。

师经是魏国宫廷里的一位琴师,经常给魏文侯弹琴。

一天,师经弹琴,魏文侯随着乐曲跳起了舞,并且高声说道:“我的话别人不能违背。”

师经拿起琴去打魏文侯,没有打中,却把帽子上的穗子撞断了。文侯问手下人说:“身为人臣却去打他的国君,应该处以什么样的刑罚?”

文侯手下的人说:“应该烧死他。”于是把师经带到堂下的台阶上等候。师经说:“我想在死之前说一句话,可以吗?”文侯说:“可以。”

师经说:“以前尧舜做国君时,只怕他讲的话没有人反对;梁封做国君时,只怕他讲的话遭到别人的反对。我打的是梁封,不是我的国君。”

文侯听后,说:“放了他吧!这是我的过错。把琴挂在城门上,用它做我的符信;不要修补帽子上的穗子,用它来时常告诫我自己。”正是师经从文侯的长久统治来考虑,拒绝文侯不该学梁封独断专行;而文侯也从拒绝中听出这是师经对自己的忠心与关怀,所以才能最终将逆耳忠言接纳下来,并免了师经的死罪。

◆拒绝话需点到即止

晏子是齐国一位善谏的大臣。晏子死了17年后,齐景公有一次请大夫们喝酒。景公射箭射到了靶子外面,满屋子的人却众口一词地称赞他。景公听后变了脸色,并叹了口气,把弓丢在一旁。

这时,弦章进来了。景公说:“弦章,自从我失去晏子到现在已经有17年了,从来没有听到别人对我过失的拒绝。今天我射箭到了靶子外,他们却众口一词赞美我。”

弦章说:“这是那些大臣的不好。他们本身素质不高,所以看不到国君哪些地方不好;他们勇气不够,所以不敢冒犯国君的尊严。但是,您应该注意一点,我听说:‘国君喜欢的衣服,那么大臣就会拿来替他穿上;国君喜欢的食物,大臣就会送给他吃。’像尺蟆这种虫子,吃了黄颜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要变黄,吃了绿颜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要变绿,作为国君大概总会有人说奉承话吧!”

弦章的话在景公听来颇有道理,明白了奉承者不过是投自己所好,如果自己对奉承话深恶痛绝的话,就很少会有人来自讨苦吃了。弦章虽未直接进一步指出是景公喜欢听奉承话才造成如此局面,但景公已深刻领悟到了这一点,事实上,若弦章再画蛇添足地说教一番,效果反而不会有仅点到为止好。

当人们发表拒绝意见时,还要注意不要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使当事人没有时间与机会来思考你所提出的意见。这种言语啰唆的行为,不仅冲淡了主题,而且也是对当事人不尊重的表现。在心理咨询当中,咨询者常常在讲话中有意地停顿几秒钟,以观察对方是否有话要说。同时,他还会不断地运用沉默来暗示对方思考自己讲过的话,并提出问题。这种手段不单给来咨询者以充分说话和思考的机会,还可促进咨询者与来询者之间的相互共鸣和理解。

拒绝的艺术还在于言语简明扼要,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反之,话讲得多了,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对方会对你产生反感,反倒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

发表拒绝意见,还应忌扩大事端,将一些不相关的事情也扯进来,使得当事人越听越不耐烦,增加其对拒绝的抵触情绪,特别是对于要面子的人,在发表拒绝意见时不断扩大拒绝范围,无疑是逼他不认同拒绝意见。

在日常生活中,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常见的问题就是唠叨。本来是出于对彼此的爱与关心,但因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一件事做错了,将其以前做错的也牵扯进来,进行一番拒绝,使得对方不但不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当前的拒绝,反而还不得不为自己以前的行为进行辩护。

就心理学而言,在拒绝当中扩大事端,等于改变两个人原有的认知对象及其认同条件。这正如前面举例中说明的那样:当丈夫因一天不做家务事而受到妻子指责他从来不干家务事时,他会本能地加以反驳,因为其拒绝话题已产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即双方认同的基础已不是谈论今天这一具体事件,而是把以前所有错或不错的事合在一起,难怪作为丈夫会感到委屈、不服了。

另外,一个过错进行一次拒绝。要想对一个已知过错引起注意,一次提醒就足够了。拒绝两次完全没有必要,再一次就成了唠叨了。如果总把过去的错误翻出来并唠唠叨叨地没个完,对于拒绝者来说完全是愚蠢和无效的。

“妙语精言,不以多为贵。”拒绝人,话不在多,而在精妙,所谓“言贵精当”。言语精练,往往能一语中的,使听者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多的信息;一语道破,使对方为之震动,幡然醒悟。如果拖泥带水,东拉西扯,反而使人不得要领,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甚至产生急躁情绪,也就达不到拒绝的目的了。

◆拒绝无须迂回曲折

有时候拒绝他人,无须迂回曲折,绕山绕水地暗示一番,只需要用场面话轻轻一点,就能够达到效果,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现实生活中确实会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有时需要直截了当地提出拒绝意见,“摆事实,讲道理”,令对方醒悟,否则你采用委婉的或迂回的办法,对方并不能领会你的拒绝意见,或者是故意回避、装糊涂,有时还会引起对方的误解,双方产生新的矛盾。战国时期的“农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许行主张人人自食其力,一切东西都自己做,万不得已才进行交易,根本否定了社会分工。因此他和他的弟子数十人,都穿着粗布衣,靠打草鞋、织席子来维持生活。有一个叫陈相的人本来信奉儒家思想,但一见到许行,便改换门庭,信奉“农家”学派了。有一次,陈相遇到孟子便竭力宣扬农家思想,他说:“我认为许行先生的观点很有道理,凡是贤明的君主都应该与百姓同耕作,自己亲自做饭吃,同时兼理朝政;如果不能自给自足,怎么能称得上是贤君呢?”孟子于是问道:“那么许先生是否必定自己种粮食然后自己做饭呢?”陈相回答说,是的。孟子又问:“那么许先生一定是自己织布做衣服了?”陈相说:“不是,许先生穿的粗布衣服是用麻做的粗布衣服。”孟子叹问:“许先生戴的帽子是他们织布做的吗?”陈相回答:“不是,是用粮食换来的。”孟子又问:“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织布做帽子呢?”陈相说:“怕对耕种有妨碍。”孟子又问:“许先生用锅做饭,用铁具耕地,这些都是他亲自做的吗?”陈相说:“不是的,也是用粮食换来的。”孟子因此说:“如果许先生用粮食去换锅、农具,这不能说对陶工和铁匠有所妨碍,那么,陶工和铁匠用器具去换粮食,又怎么能说他们对农夫有所妨碍呢?况且许先生主张自给自足,那他又何不自己亲自做陶器和铁具,一切东西只是自己家里拿来用?又为何忙忙碌碌地拿粮食与别人交换呢?”

孟子用设问诱导的方法,一步步地摆事实、讲道理,将许行的观点驳得体无完肤,却又合情合理,让陈相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孟子的意见,毫无孟子故意打击自己信奉的学派的感觉。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如此,捷径总是最短的路,最有效的办法常常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其实有的时候直接将对方的缺点、错误指出来,反而是避免伤人自尊心、避免双方误会、避免使人产生逆反心理等的最好方法,往往能达到拒绝者预期的效果。

◆教你如何开口拒绝人

当我们想拒绝别人时,虽然心里面可能不愿意,但嘴上还是在说“行,好吧”。这种口不应心的做法,一方面是怕得罪人,另一方面是觉得不知该如何开口拒绝别人。

当然说“不”也有技巧:

1.用沉默表示“不”

当别人问你“喜不喜欢某某人”时,你心里并不喜欢,这时,你可以不表态,或者一笑置之,别人即会明白。

一位不大熟的朋友送来请柬,邀请你参加晚会,你可以不予回复。它本身说明,你不愿参加这样的活动。

2.用拖延表示“不”

一位女友想和你约会,她在电话里问你:“今天晚上有时间吗?”你可以回答:“明天再约吧,到时候我会给你电话。”

3.用推脱表示“不”

一位客人请你替他换个房间,你可以说:“对不起,这得值班经理决定,他现在不在。”

有人想跟你聊天,你看看表,“对不起,我还要参加一个会,改天行吗”?

4.用回避表示“不”

你和朋友去看了一部恐怖片,出影院后,朋友问:“你觉得这部片子怎么样?”你可以回答:“我更喜欢抒情点的片子。”

5.用反问表示“不”

你和别人一起谈论国事,当对方问:“你是否认为物价增长过快?”你可以回答:“那么你认为增长太慢了吗?”

6.用客气表示“不”

当别人送你礼品时,而你又不能接受的情况下,你可以客气地回绝:一是说客气话;二是表示受宠若惊,不敢领受;三是强调对方留着它会有更多的用途。拒绝别人也是有讲究的。拒绝得法,对方便心服情愿;如果拒绝不得法,会使人感到不满,甚至对你怀恨在心。

拒绝别人方法不得当,有时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例如一个素行不良的朋友来向你借钱,你明知道把钱借给他就像肉包子打狗一样有去无回;一个相识的商人向你推销商品,你明知买下了就会亏本……诸如此类的事你必定加以拒绝。可是拒绝之后,就有可能断绝交情,引人恶感,被人误会,甚至埋下仇恨的祸根。要向一位有权威的人表示反对意见或拒绝,你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更要说得使他完全信服。因此,技巧的运用不能不讲究。

记住:不要损伤了他人的自尊心,不要使他人感到低你一截儿。你虽然拒绝了他,但是要使他自己仍然觉得自满和得意吧!

◆试着用幽默的场面拒绝

中国人对拒绝别人、要对别人说“不”,似乎很不擅长。拒绝别人很容易伤害别人的感情,以致在人际关系上搞得很糟,还会造成许多误解,甚至引发纠纷。

有一位作家,拿着他的新作品去拜访丘吉尔,坚持请丘吉尔一定要阅读他的作品。最后丘吉尔很严厉地拒绝说:“我只看有趣或有益的书呀!”在工作当中,如果不懂得拒绝的技巧,往往会吃亏上当的,因此,我们特别介绍下面的办公室内幽默的拒绝技巧:吉姆是一位被公司冷落的老主任。有一天,某部门经理拍着他的肩膀说:“吉姆,你看是不是要早日把你的职位让给年轻人!”

“好啊,就这么办!”

“咦,你愿意?”

“是啊!不过俗话说,‘鸟去不浊池’。所以我有一个请示,希望能让我把正在进行的工作彻底做好再走。”

“哦,这是理所当然的,不过,你那个工作预计什么时候可以完成呢?”“我想,大概还要十年吧!”

这回答乍一听,似乎是很大度的人,不计较个人利益,然后找了一个听来十分堂皇的借口“站好最后一班岗”,而部门经理不知道,这正是他回绝的理由,迂回中才表露出来。我们都不得不叹服这位老主任的幽默才能。

◆安排好拒绝的主角和配角

巧妙地拒绝,是伴随你成功的一把小钥匙,不妨经常磨磨它,免得生了锈。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怪圈”,明明是对你有利,你总断然否决;明明这人不适合于你,你又碍于面子,难以拒绝接受;明明是你不愿做的事情,在别人的盛邀下,只好勉强而为之……

唉!拒绝真难!

社会发展的轮子碾碎了无数公正和直率的骨骼,发展的结果,利用别人和自己,搭起了一张张人**织的关系网,互相利用,互相“照顾”。于是面子将不足盖住了,缺点被人网淹埋了,面对着你不愿要的人、不要做的事,你瞻前顾后,左右权衡,竟难以说出一个“不”字。

拒绝真的这样难吗?我们如何走出人情关系的误区,巧妙地说出“不”字呢?我们不妨看看下面的这个例子:

涉世老手的朋友小D承包经营着一家新技术开发公司。几年来,市场瞄得准,技术开发战略决策恰当,科技人员力量雄厚,经营管理科学,使得企业产值和利税大幅度上升,经济效益极好。因而引得许多人都想往这个单位钻。一天,他的一个老上司打电话,想给他推荐一个职员,问他能否接收。碍于面子,他就让老上司带着求职者来面试。面试结果,发觉很不理想,进入公司吧,养了个庸才,而且会造成公司进入制度的破坏,进入口子过大、过松,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不接收吧,老上司以前待自己不错,碍于面子,不好拒绝。于是,小D愁眉苦脸地来找涉世老手。

涉世老手问清情况后,提出了3点建议:

1.从大处、长处着想,应当拒绝。

2.要摆明单位的实际情况,让老上司及求职者明白不接受的客观原因。

3.要顾全老上司的面子,免伤自尊和和气。

两天后,小D高兴地打电话过来,告诉涉世老手他拒绝的办法和效果。小D首先请老上司和那个求职者参观、了解一下公司工作室各人员忙碌的情况和做事的难度,以及进入公司的规章制度。接着又向老上司汇报了在老上司以前指导下的发展情况,今年的承包合同指标。“老上司,前几年,在您的指导下,公司发展很快,公司上下都非常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去年年初,我们按照您的指示,修订和加强了管理制度和岗位用人制度,效果非常好,希望您能继续指导。对于您介绍的这个小伙子,所学与我们不对口,公司研究没有通过,也是怕影响今年的承包指标完成。如果有别的适合单位的话,我再想办法让他去试试。老上司,您看这样好吗?”

的确小D通过让他们了解实际情况,明确地说出事实,“开诚布公”地拒绝了,即使不拒绝,求职者也很可能会畏缩。小D以老上司指导而定的制度为由,既大大恭维了老上司,给了他很大面子,同时又以制度和合同指标给老上司自己指出了“两难”境地。此外,以本单位不适合,还有别的单位可能接收,留给对方一个后路。这种拒绝法真可谓洞察人性、巧布拒绝网局。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要巧妙地拒绝应该做到:

1.让对方了解实际情况和难处,开诚布公地拒绝,使对方相信你的真诚。

2.要给对方留下面子,切不能伤人自尊。别人之所以来你这里求职,一方面是你公司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是公司的声誉。拒绝对方而不留面子,不仅会破坏你们的关系,而且也会影响整体声誉,影响公司招贤纳士的礼让形象。所以绝对不能以伤人自尊的方式拒绝对方。

3.力求使对方释然、高兴地退下。让对方感觉到公司的发展也有对方的一份力量(虽然不是公司职员,但局外人的支持和帮助也是难能可贵的),这使得公司增强了一份社会力量。

4.此外,要在时间、地点上注意选择拒绝方式。一个原则是,当拒绝确定时要及早拒绝,坚决不拐弯抹角地拒绝,好让对方有所准备,以免招致对方的错觉和不必要的麻烦。

诚然,在关系下的拒绝,你总会有点不安,但是你不能不拒绝,那么巧妙地布置,把交际当舞台,安排好拒绝的主角和配角,拒绝就会成为一门创造性的人际交往艺术。

◆常见的拒绝方法

如果难以启口那个“不”字,就会为难以启口所累。

当别人向你提出要求和帮助时,你也许是有口难言,也许是爱莫能助,或者因为对方的要求不合理,或者因为对方求办的事情不可行,从原则上、逻辑上讲都是应该直截了当加以拒绝的。但在社交过程中,这个“不”字又不是那么容易说出口的。因为拒绝不当就容易令对方不快甚至恼恨,许多人就是因为拒绝不当而失去了朋友、得罪了领导、恼怒了合作伙伴等。所以,懂得点拒绝的口才艺术是很有必要的。拒绝他人时总的原则是,不能损伤对方的自尊心,不能使对方难堪。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拒绝方法:

1.委婉含蓄拒绝法

这种拒绝法不是就事论事、直接拒绝,而是通过顾左右而言他的方法间接地、巧妙地、委婉地加以拒绝。这种拒绝法特别适用于有人为某事向你求情而你在原则上又不能答应的情况。例如:

清代的郑板桥在当潍县县令时,查处了一个叫李卿的恶霸。李卿的父亲李君是刑部大官,得讯后急忙赶回潍县为儿子求情。李君以访友的名义拜访郑板桥,郑知李的来意,故意不动声色地看李君如何扯到正题。李君看到郑板桥房中有文房四宝,于是向郑板桥要来笔墨纸砚,提笔在纸上写道:“燮乃才子。”郑板桥一看,人家是在夸自己呢,自己也得表示表示,于是也提笔写道:“卿本佳人。”李君一看,心里一亮:“郑兄,此话当真?”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我这个‘燮’字可是郑兄大名,这个卿字……”

“当然是贵公子宝号啦!”

李君心里高兴极了:“承蒙郑兄关照,既然我子是佳人,那就请郑兄手下留情。”

“李大人,你怎么‘糊涂’了?唐代李延寿不是说过‘卿本佳人,奈何作贼’嘛。”李君脸一红,只好拱手作别了。郑板桥巧妙地利用了李卿的“卿”与现成话“卿本佳人,奈何作贼”的“卿”字同音同义的关系,委婉、含蓄地拒绝了李大官的求情,既坚持了原则,又不使对方太难堪。

2.先退后进拒绝法

不把自己的反对意见说出来,相反,先退一步,表示同意对方的看法,然后再针对对方所提出的问题,摆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叫做先退后进拒绝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宜于拒绝权威性人士的意见,又使对方不失体面。

3.强调客观拒绝法

这是一种强调说明主观上我是愿意尽力帮忙的,但是客观上却有许多障碍,确实是爱莫能助,以客观的诸多原因来加以拒绝的方法。

4.诱使对方自我否定拒绝法

如果认为对方要求不合理,又不便直接向对方提出来,不妨玩点小花样,设下圈套,诱使对方自己否定自己。运用这种诱使对方自我否定的拒绝方法,必须反应灵敏、机智,方能不露破绽地令对方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5.给对方提出合理建议拒绝法

在阐述自己无法帮助对方的苦衷时,不失时机地给对方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帮助对方想其他的点子,指明方向,使对方感到你在间接地帮助他,这样就弥补了他因被拒绝而造成的不快。

◆用场面话拒绝不必要的应酬

米丘林是一位植物育种家,与他亲近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非常珍惜时间的人。在他眼里,一分一秒都是宝贵的。他常常把工具随时放在身边,为的是用的时候不必到处找,节省时间;他的手杖上有尺寸,为的是散步时也能测量树木的高矮,一物多用,节省时间。俄国十月革命前的某一天,米丘林正在植物园里工作,忽然,他家里的人跑来说:“有位市长先生想要见见您。”米丘林头也不抬,仍在工作。家里人又大声地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米丘林摆摆手。“您知道,这可是一位市长……”家里人强调说。“我一分钟都不愿意白白度过!”说完,米丘林又忙着去修理一棵果树了。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整天“瞎忙”的人,恰恰就是因为不懂得自己有权“拒绝别人”,不知道该如何说“不”,因此,米丘林珍惜时间的思想是非常值得借鉴的。英国作家毛姆在小说《啼笑皆非》中讲过这么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位小人物一举成名为名作家了,新朋老友纷纷向他道贺,成名前的门可罗雀同成名后的门庭若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毛姆为我们描写了这样一个场面:

一位早已疏远的老朋友找上门来,向你道贺,怎么办呢?是接待他还是不接待他?按照本意,自己实在无心见他,因为一无共同语言,二来浪费时间。可是人家好心好意来看你,闭门不见似乎说不过去,于是只好见他了。见面后,对方又非得邀请你改日到他家去吃饭。尽管你内心一百个不乐意,但盛情难却,你不得不佯装愉悦地应允了。在饭桌上,尽管你没有叙旧之情,可是又怕冷场,于是又得强迫自己无话找话。这种窘迫场面可想而知……来而不往非礼也,虽然你不再愿意同这位朋友打交道,但你还是不得不提出要回请朋友一顿。你还得苦心盘算:究竟请这位朋友到哪家饭店合适呢?去第一流的大酒店吧,你担心你的朋友会疑心你是要在他面前摆阔;找个二流的吧,你又担心朋友会觉得你过于吝啬。

因此,学会了拒绝别人,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如果违心地答应别人的要求,结果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自己也经常觉得不自在。

◆拒绝需有理有据

有一个乐师,被熟人邀请到某夜总会乐队工作。但嫌薪水太低,他打算立即拒绝。但想起以往受过对方照顾,不便断然拒绝。于是,他心生一计,先说些笑话,然后一本正经地说:“如果能使夜总会生意兴隆,即使奉献生命,在下也在所不辞。”此时夜总会老板自然是一副笑脸,乐师抓住机会立刻板起面孔说:“你觉得什么地方好笑?我知道你笑我。你看扁我,不尊重我,这次协议不用再提,再见!”这样,乐师假装生气,转身便走,老板却不知该如何待他,虽生悔意,但为时已晚。因此,在拒绝自己不喜欢的人或要求时,要出其不意,要自己制造机会,达到拒绝的目的。有一位青年去拜访本田宗一郎,想将一块地产卖给他。本田宗一郎很认真地听着青年的讲话,只是暂时没有发言。听完青年的陈述后,本田宗一郎并没有作出“买”或者“不买”的直接回答,而是在桌子上拿起一些类似纤维的东西给青年看,并问他:“你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不知道。”青年回答。“这是一种新发现的材料,我想用它来做本田宗一郎汽车的外壳。”本田宗一郎详详细细地向青年讲述了一遍。本田宗一郎共讲了15分钟的话。谈论了这种新型汽车制造材料的来历和好处,又诚诚恳恳地讲了他明年汽车拟取何种新的计划。这些内容使得青年摸不着头脑,但感到十分愉快。在本田宗一郎送走青年时,才顺便说了一句,他不想买他的那块地。

如果本田宗一郎一开始就将自己不想买地的想法告诉青年,青年一定会想方设法百般劝说本田宗一郎,让他买下这块地。因此,拒绝别人时,也不能直来直去,不妨讲讲策略,这样不仅会达到拒绝的目的,而且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用兜圈子的方法拒绝尴尬问题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令人尴尬的问话,如果我们直接拒绝回答,那会使人觉得你不礼貌,如果对对方说无可奉告,又会给提问者造成心理上的失望与不快。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拒绝对方而又不使自己陷入十分难堪的泥潭中呢?这时,你不妨用在话题上兜圈子的方法。

运用将话题扯远的拒绝技巧,换题才是关键,所转换的话题一定要和自己不便回答的问题有着某种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在一次小型的联欢会上,观众席上有一个女子问赵本山:“听说你在全国笑星中出场费是最高的,一场要1万多元,是吗?”

赵本山说:“你的问题提得很突然,请问你是哪个单位的记者?”“我是一家电器经销公司的。”这位女子说。

“你们经营什么产品?”赵本山问。

“有录像机、电视机……”女子答道。

一台录像机卖多少钱?

“4000元。”

“如果有人出400元,你卖吗?”

“那当然不能卖,一种商品的价格是由它的价值决定的。”女子非常干脆地回答道。

“那就对了,演员的价值是由观众决定的。”

赵本山巧妙地利用将话题岔开,转移话题的办法拒绝了那位女子,这样,既回避了正面回答,又没有给对方留下一种答非所问、牛头不对马嘴的印象,使得交际气氛异常轻松而和谐。如果赵本山不采用这种将话题扯远的方法回答,而是拒不回答的话,就有可能把交际气氛弄得异常紧张,甚至不欢而散了。

◆拒绝的话一定要说得坚决

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大学教授,又是前清皇室的亲戚,是一位炙手可热的大名人。因此,登门造访的人总是络绎不绝,简直踏破了门槛儿。

一日,启功先生正在处理文稿,电话铃声忽然大作,犹犹豫豫本不想接,但打电话的人极有耐心,先生又恐怕是老朋友或公家部门打来,于是就接了,一问对方姓名,并不认识。问何事,对方称先生曾为某书题签,现该书已出版,欲明日亲自送来。先生当即说:“谢谢。不过这样的小事,你也不必跑了,通过邮局寄来即可。”对方不干,非要前来,说是探望。先生解释道:

“我现在很忙,身体又不大好,你来我也无力接待,请原谅,书还是寄来吧!”对方不肯,先生索性挑破窗户纸,单刀直入地问:

“你说你还有什么事吧。”

对方说:“没事,就是想看看您。”

先生答道:“你既然那么想看我,也行。我给你寄张相片去,你可以从从容容地看。”

此人仍不罢休。几个回合之后,先生被逼得没有办法,于是说:“好吧,你明天何时来,说个点儿。认识不认识我这儿,就在大门口,你也不用进我的家门,你不是就为看我吗?咱俩就在门口对着看,你看我,我瞧你,你要近视,带上眼镜,我也带上花镜,好好瞧瞧你。看半个钟头,够不够,若不够,看两个钟头也行。”

对方听先生动怒,又说先生的某某老友也要同来。先生再一细问,对方又说先生的这位老友前些日子出差在外,不知明天能否回来。

先生气得不得了,干脆挂上了电话。

启功先生这种果断拒绝的策略是非常值得赞赏和效仿的。因此,对待这种不懂世故的人,一定要鼓起勇气、态度坚决地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