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是一位众所周知的奇艳女子,她魅力无双,古人形容其为“玉腮香凝,巧笑若兮,美目盼兮”。从长安古道,到大漠草原,她的美艳如阳光般洒到了各个角落,以至于她的美丽、歌声以及琵琶,让高飞的大雁都沉迷地忘记了飞行而坠落地面。然“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这是王昭君一生无奈的写照,是上天造就了她的花容月貌,却同样地安排了她不寻常的坎坷命运。她背井离乡,远赴大漠。身为一名柔弱女子,却要肩负起维护祖国边疆稳定的政治责任,一去便没有了归途,撇下亲人,带走的却是深深的眷恋和思念。
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素有落雁之美称。然而外在美是暂时的,只有内在美才是恒久的。王昭君不仅仅是因为她华丽的外表才让世人铭记的,昭君出塞才是她为世人传颂的根本原因。她以一个柔弱的女子之身肩负了“和亲”这个政治任务。她远离了她深爱的家乡,告别了她的亲人,出嫁到荒漠遥远的匈奴,她的内心必然怀着忐忑与不安。经过了强烈的思想斗争后,她毅然决然地肩负起这个责任。她在塞外经历了风雨40年,这其中有多少泪水和辛酸,恐怕只有昭君一人心里明白。
汉元帝征集美女补充后宫,王昭君凭借其如空谷幽兰般的容貌得以入选。然而当时皇帝以画像选妃,画工毛延寿作祟,由于王昭君家境寒酸也自恃美冠群芳,无力贿赂更不屑于欺瞒天子,气急败坏的毛延寿把昭君画得十分平庸,且在面颊上点了一颗硕大的黑痣。果不其然,汉元帝并未选中她,进宫5年昭君仍旧是个待诏的宫女身份。然而匈奴和亲的要求却改变了王昭君的命运,别人听说去遥远的塞外都退避三舍,只有昭君自告奋勇。当皇帝看到了她的美貌才发现自己以肖像识人的错误,但是为时晚矣,昭君含泪离开了。塞外的生活虽然算得上幸福,然而胡笳悲鸣,骏马奔驰,饮腥食膻,异邦风月,这种种的一切总是使王昭君对祖国故土充满思念。所谓:汉使回朝频寄语,黄金何日赎娥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3年过后,呼韩邪去世,然而王昭君并不能回到故土。依照匈奴的礼俗,她应该嫁给即位的大阏氏的长子为妻,这也使一个原本应该守节的女子忍受了极大的委屈,然而为了换取和平,昭君却甘愿忍受,但她的内心却不知要受多少煎熬,昭君的一生可谓是为了汉朝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身为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却没有其他美貌女子的幸运,她没有陪伴在君王的身边享受着荣华富贵,而是肩负起了一个别人不愿意承担的政治使命。可以说她的婚姻是一场政治婚姻,她肩负着的是广大边塞民众的幸福。王昭君的一生都是在塞外那个陌生的环境中生活的,她为了自己的使命,费尽了一生的心血。昭君出塞,为边塞换回了50年的和平。看到汉匈两族团结和睦,边境人民免于战乱,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展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她背井离乡的痛楚也得以缓解。远赴大漠的她,也只有在月夜朝着长安的方向,去思念故乡、思念亲人,拨弄着悲切的琵琶,寄托思乡之情。
历史铭记的并不是王昭君姣好的容貌,而是昭君出塞为中国历史的和平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王昭君不仅具有令人倾慕的外在美,更有着令人动容的内在美。昭君兼备了美丽与善良、纯洁与才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结合体,所以才能谱写出昭君出塞这首令人铭记的赞歌。她可以放下自己内心的躁乱与不安投身于维护边塞和平的事业中,她的历史功绩,其实不仅仅是表面上她主动出塞和亲的这一举动,而更是在她出塞之后的贡献。王昭君在出塞以后,致力于汉朝与匈奴的良好关系,不断地让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友好往来,加强了两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并且让这两个民族之间的烽烟熄灭了50年。王昭君这样的作为是符合匈奴与汉朝人民的利益的,她没有忘记自己当初出使匈奴时的使命,也没有忘记自己所许下的承诺,一直身体力行诉说着她对这两个民族之间的贡献。王昭君是值得得到历史的好评的,并且元代诗人赵介也这样地评价王昭君的功劳,说她的贡献不亚于大将军霍去病。昭君出塞的故事,是我们历史上的一个美谈,也是我国民族团结的永远不会衰落的一段佳话。
透过王昭君的一生,我们便发现了她生命中到处闪耀着美丽的光芒。她的一生是极其不易的,生得花容月貌却过着异于寻常女人的生活,但是她的坚强与勇敢、美貌与智慧是令我们后人所铭记的。从她身上,我们可以得知外在美仅是一张通行证,它可以让你轻易得到某些东西,比如最初的好感,比如容易被人接纳和喜欢。但在漫长的交往中,人们真真切切碰触到的,还是内在的东西。内在美可以改善外表的缺憾,但外表的美丽,永远改变不了内在的丑陋。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更应该去修炼那些内在的真实的东西,踏踏实实多为集体和他人着想,这样才能被这个现实的社会所认可。
拭啼辞戚里,回顾望昭阳。镜失菱花影,钗除却月梁。围腰无一尺,垂泪有千行。绿衫承马汗,红袖拂秋霜。别曲真多恨,哀弦须更张。
——南北朝·庾信《王昭君》
敛眉光禄塞,还望夫人城。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冰河牵马渡,雪路抱鞍行。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
——南北朝·庾信《昭君辞应诏》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唐·李白《王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