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满腔愤恨驱金贼,怎奈一生不得志(1 / 1)

不安分的历史 孙浩 1191 字 8天前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与颇负盛名的诗人陆游有许多相似之处:辛弃疾也是始终把洗雪国耻与收复失地作为他自己想要毕生奋斗的事业,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且条陈战守之策,这充分地显示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沉的爱国热忱。他一心想要为国尽忠,然而却未能得志,报国无门的躁动与彷徨,怀有才能却不被人重视的他只能把感情寄于词中,他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与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他一生都在力主抗金。他的词往往都能很轻易地流露出他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深深的爱国热情,与此同时更是倾诉了辛弃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与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的卖国态度颇多谴责。辛弃疾是“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

辛弃疾是文武兼备、出类拔萃的旷世奇才。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很高,他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还与李清照并称为“济南二安”。由此他被后人评价为“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辛弃疾原名“坦夫”,他改名为“弃疾”的缘由是在效仿西汉大将霍去病,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够奋勇杀敌,带领将士打败异族侵略。由此可见辛弃疾的忧国忧民的感情和他的胸怀大志,然而他生于一个外族侵略、统治阶层却又软弱无能的社会,这也就注定着辛弃疾有着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必然结果。他内心是悲怆的,辛弃疾纵然有着出色的才干,亦是有着豪迈倔犟的性格,此外更是怀有执著于北伐的热情,然而这种种的品行却难以使他这个血气方刚的男儿能够在当时嫉贤妒能、浑浊丑恶的官场之上拥有立足之地。

辛弃疾出生之时,北方便已经沦落于其他民族政权之下。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亲眼目睹了汉人在金人残暴的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正因为这种种的亲身经历,使得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便早已立下了恢复中原和报国雪耻的志向。21岁开始辛弃疾就参加了抗金的义军,后又归于南宋。最初在南宋为官之时,他并不了解朝廷的怯懦和畏缩,虽然官级不高,但是他还是针对时事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也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于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然而此时早已经不愿意再参与战事打仗的朝廷却总是反映冷淡,即便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且广为传诵,但是并不为统治阶层所肯定。而针对辛弃疾的实际才干,把他派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去担任类似于转运使、安抚使等一类的重要的地方官职,然而这些显然与辛弃疾的那种抗金复国的理想大相径庭。因此纵然辛弃疾可以干得很出色,也深深地感到了岁月的流逝,更有对人生的短暂而壮志难酬的慨叹,内心也更是越来越感到压抑与痛苦。相比于理想,摆在眼前的现实对于辛弃疾却是那么地严酷。他虽然有着格外出色的才干,但是对于他豪迈与倔犟的性格更使他执著于北伐的热情,更使他很难在当时畏缩且又圆滑,更使他在嫉贤妒能的丑陋官场上立足。辛弃疾在42岁之时最终受到了弹劾而被免职,于是乎他最终归居于上饶。在他此后生活的20年间,辛弃疾除了有两年出任福建提点刑狱以及福建安抚使之外,大部分的生活时间都在乡闲居。

辛弃疾和颇负盛名的陆游一样,同是南渡后一直坚决主张北伐恢复中原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心系于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用以民为本的思想去看待北伐这一崇高的事业:“恢复之事,为祖宗,为社稷,为生民而已,此亦明主所与天下智勇之士所共也,顾岂吾君吾相之私哉!”他有着超出于一般文人的军事天赋,他提出了抗敌救国的三原则:“一曰无欲速,二曰宜审先后,三曰能任败。”但是纵使这般的才华与决心,都未能在南宋的统治下得以重用,也未能看到光复祖国大好河山的那一幕,他内心是躁狂而抑郁的,唯有归居一方才能换得片刻的心中平静。

“他年再遇刘使君,愿为白袍虎将讨逆贼”,这一句诗使得多少气血方刚的男儿热泪滚滚,不禁使我们畅想到已是满头白发的辛弃疾凝视着积满灰尘的战甲金枪,依旧遥想着当年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山河”的征战岁月。这般的深情感怀,是辛弃疾在慨叹着希冀在他的有生之年能够遇到像蜀主刘备一般的贤君,那么他必然甘愿做那白袍虎将的赵子龙,去追随旧主讨伐篡汉逆贼曹氏。然而愿望与现实的落差竟是如此之大,他的一生都未能大展鸿鹄之志,抗金复国的远大理想随着他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遥远,最后幻化成了美丽的泡沫。由是而来,便是满心的痛楚涌出,躁动、抑郁、无奈与悲凉。他也只能眼不见心不烦地归居一方,即便如此,相信到死他还依旧期盼着,那个能够让他完成复国这一心愿的明主正在腾云驾雾地向他走来。

令世人尊重的辛弃疾谢世早已800余年。当我们重温着那个神州破碎、英雄难觅的悲痛时代之时,幸运的是我们可以看到辛弃疾这样一个气节高尚的人的存在。由此之后的800年之间,中华民族的兴亡依旧轮回而反复,她经历了一次次的沉沦,而又同样一次次地觉醒,无疑就是凭借着千百万中国人骨子里从未丧失过的这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崇高气节。受世人敬仰的这种气节清晰地流露在了800年前的字里行间,我们不会忘记辛弃疾拥有着这样的气节,岳飞拥有着如此的气节,林则徐亦拥有着这样的气节。我们敬仰他们,我们的历史因为他们而变得更加地耐人寻味,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气节的存在,才使得我们伟大的民族能够在风浪之中拨开云雾而继续地前行。身为后人的我们也应该崇尚气节,为更好的明天而付出自己毕生的心血。

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卮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南宋·刘辰翁

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南宋·洪迈《稼轩记》

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南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