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少年富有雄才略,暮年意冷隐山间(1 / 1)

不安分的历史 孙浩 1043 字 2个月前

孙武自幼便受到了将门家庭的熏陶,他聪慧睿智、机敏过人且又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富有创见,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特别尚武。“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武光辉的军事思想和一些高深的军事论断历来都倍受历代军事家们的推崇,孙武被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一致地尊崇为“兵家之祖”。就连战国时代的吴起、孙膑和尉缭等众多的军事家都推崇孙武的军事艺术首屈一指。然而在这些功成名就的背后,有着孙武数不尽的悲酸痛楚,当他被吴王夫差听信小人谗言而日渐疏远时,当好友伍子胥因敢言直谏而遭遇刺死时,他内心怎么会心如止水?定是万般的躁动和悲哀,无奈之下他也只能归隐于山林,潜心去整理他早年的军事主张,流传于后世,令我们能够经久地传承下去。

孙武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曾经率领着吴国军队大破楚军,一度占领了楚的国都,几灭亡楚国。他的巨著《孙子兵法》远远超出了与他同时代的兵法著作,为古今中外军事家所广泛推崇,更是以其卓越的见识深深影响了身为后世的我们,被誉为“兵学圣典”而置于《武经七书》之首。然而当夫差自得于吴国霸业的蒸蒸日上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励精图治,不再重用功臣反而轻信小人之时,孙武心中百感交集,焦躁不安,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眼看着夫差钻入了勾践设下的圈套之中,大好的河山即将拱手让人,悲愤的孙武心灰意冷地归隐于山中了。

孙武从小就聪慧睿智,机敏过人,并且他十分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富有创见,除此之外孙武还继承了他的祖父和父亲对军事的偏好,自幼特别尚武。成年后的孙武在吴国行事,他被伍子胥引荐给吴王阖闾,通过斩姬练兵很快得到了吴王的赏识。当时的吴国在伍子胥和孙武齐心协力的治理之下,内政和军事上都大有起色。因此,吴王把他们两个人视为左膀和右臂。阖闾在孙武和伍子胥共同辅佐的经国治军下制定了“以破楚为首务,继而南服越国,而后进图中原的争霸方略”。此后的几年在争霸战争中吴国变得越来越强大,开始了对越国的征战。第一次对越作战中阖闾受伤后不久便病死了,夫差子承父业,在孙武和伍子胥的辅佐下,夫差在会稽山大败越王勾践,完成了报仇雪耻的大业。勾践颇有心机向吴屈辱求和,夫差却不听伍子胥劝阻,同意了勾践的求和要求,不想却为自己埋下了祸根。在此之后,吴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终于争得了霸主的地位。伴随着吴国霸业的蒸蒸日上,夫差逐渐开始自以为是,不再励精图治,对孙武、伍子胥这些功臣也开始不太重视,反倒重用了奸臣伯嚭。终于卧胆尝薪的勾践用美人计把夫差迷惑得不可自拔,在奸臣的挑拨下,夫差制造借口逼死了伍子胥,并且扔到了江中不给安葬,一切尽收眼底的孙武看到了夫差的无药可救,最终心灰意冷了,于是便躲进山林中开始了自己的军事书籍的编著。

夫差把伍子胥置之死地,使孙武深刻地认识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追随阖闾和夫差征战数十年的他心中怎能不凄凉,看见浴血奋战换来的大好河山就要烟消云散他又怎么能够不躁狂?伍子胥的死像是对他敲响了警钟,他只能收起他那份执著于为国尽忠尽力的心意,悄然地归隐深山,根据自己长年累月训练军队、指挥作战的经验,修订了他的兵法13篇,使这部著作更臻完善。

孙武的一生以伍子胥被杀为转折分为了两个时期。前期的孙武对吴国可谓是尽心尽力,他并不是一介武夫,而是一个谋略家。他虽为一个大将军,然而他并不是崇尚武力来求得自己的功成名就,他警告国君不能够因愤怒而兴兵,将帅也不可因恼火而交战,一定要瞻前顾后,以国家利益为尺度作出决策,可见他对吴国是用心用情去参政的。成就霸业后的夫差早已抛开了自己为君的准则,变得日益昏庸,沉迷于酒色,弃国家安宁于不顾,最终钻入别人设好的圈套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孙武竭尽所能地规劝夫差,然而夫差早已色迷心窍,亲小人而远贤臣,到了伍子胥被夫差逼死,并且不予以安葬,这使同样是功臣的孙武彻底绝望了,他意识到吴国已经不可救药,伴君如伴虎倒不如归隐于山林,从此孙武销声匿迹,留给后人的却是价值连城的兵家瑰宝。

对于一个臣子来说,最大的幸事莫过于得到君主的赏识,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国家多做一些事情。然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纵观孙武的一生,他为吴国几乎耗尽了毕生的心血,当他看到伍子胥的下场,他仿佛也同样地看见了自己,他选择归隐于山林对自己的一生做了一个总结,终于有了一部较为完善的《孙子兵法》为后人所传承、所学习,而不是坚持着去撞夫差的南墙。这也同样留给了我们后人一个启示,或许转身便有转机,不用一味地纠结于一个方向,当我们换一种思维时,或许就可以换一种心境,就可以成就另一份更有意义的事业。

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

——毛泽东

2500多年前中国这位古代兵法家的思想,对于研究该时代的战争是很有帮助的。

——利德尔·哈特

采用中国的兵法思想指导企业经营管理,比美国的企业管理方式更合理、更有效。

——大桥武夫

《孙子兵法》一书中“揭示的许多原理原则,迄今犹属颠扑不破,仍有其运用价值。

——霍吉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