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为鼎盛繁荣的一个时期,那一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王朝中的第一个发展高峰。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得汉朝一度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他敬奉儒学为官方的学说,更是强化了中央集权的体制。他能够扩疆开土,并逐步地打开了在中西交流上那条具有深远意义的“丝绸之路”。然而权力遮住了他迷离的双眼,地位搅乱了他的心智,他虽是一位明君,深知自己的历史责任;他亦是一位暴君,杀伐任性,薄情寡恩,刚愎自用,残暴多疑,而且还迷信巫蛊。汉武帝既立下盖世之功,却又给天下苍生带来巨大灾难。为保证帝位,他不惜逼死自己的皇后、皇子。为保千秋基业,他杀掉了他宠爱喜欢的女人。他绝顶聪明,又异常糊涂,为了虚渺的帝位忽视了人间的真情。
汉武帝是一位千古明君,他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数个第一,他独尊儒术,设立中朝、抑制外朝,他建立年号、太初改历、盐铁官营。他通西域、创太学。他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这就是《轮台罪己诏》。也许帝王的位置带给了他太多的疑惑,权力的纷争使他丧失了心智。他同时也是个暴君,他听信谗言,相信巫蛊之术,背弃自己的亲人,逼迫着皇后、太子走上了不归之途。晚年立太子杀其母,只因他为保千秋基业,以免他死后出现太后专权的局面,不得不说其心狠手辣。他被后世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描述为“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1.巫蛊之祸
巫蛊之祸是汉武帝统治末年发生的重要的历史事件。汉武帝同当时的人们一样,对神怪诅咒之事深信不疑。野史记载,某日中午,汉武帝正躺在**睡觉,不料在梦中看见了几千个手持棍棒的木头人朝他打来,他被噩梦惊吓醒了。他便以为是有人在诅咒他,遂即派江充去追查。被捕之人,被施以铁钳烧灼之刑,强迫其认罪,从京师长安、三辅地区一直到各郡、国,因此而丧命的先后共有数万人。然而不仅百姓、朝臣也受其残害,连皇后卫子夫和太子都在劫难逃,前不能见君王申辩,后被奸人逼迫,才子弄父兵,最终皇后、太子都不能自白而自杀身亡。
再精明的汉武帝也不能压抑住自己内心的那份躁动的心绪。天平两边,一边是至高无上的皇位,另一边是亲情,然而他悸动的心早已迷失在了权力的旋涡里不能找到归途。他亲信小人,误信谗言,置百姓的安危于不顾,他不了解君王之心不可躁,与民同乐国可昌的道理,面对大权,他却宁可相信自己的亲人觊觎皇权对其不利。正所谓君应爱民如子,他连自己的儿子都不信任可以舍弃,更何况对待千万百姓。加之连年征战,百姓一度苦不堪言,起义频发。
2.立子杀母
汉武帝统治末年,他请画工画了一张“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送给霍光,意思是让霍光辅佐他的小儿子刘弗陵做皇帝。然而汉武帝觉得子幼而母壮,为了防止太子那位年轻的母亲钩弋夫人重新演绎吕后称制的局面,汉武帝便狠下心找借口处死了钩弋夫人。
在汉武帝的刀下躺满了冤死的亡魂,这些都是他为了巩固皇权、维护皇位的政治牺牲品,他登上了欲望的最高峰,他内心是惶恐的,如此残厉的做法,是不能为后世宗族树立典范的。他对钩弋夫人的所作所为,固然对维护汉朝千秋基业的大局有利,即便如此,对于钩弋夫人本人来说,却实在是残忍无情。专制统治下帝王薄情冷血的心性,在汉武帝掩饰自己内心躁动不安的举动下暴露无遗。帝王心态,亦然狠忍异常,所谓“昭然远见,为后世计虑”,以致如此,足以可见当政治人出于其政治目时可以表现出个人情感的严重异化。
汉武帝雄才大略,重用人才,开拓创新,不拘一格。他创下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数个第一,汉武大帝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去奋力变革图新,使得西汉完成了大一统,并由此进入鼎盛时期。不可不说他是一位千古明君,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圣主,他晚年的躁动,杀伐任性,却让百姓寒心,亲人背离。身为后人的我们,在肯定其功劳的同时,不得不对其过失进行反思。
历史是一面镜子,透过历史着眼于现在的人与事,揣测现在的人情世故,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人情在面对名利的时候依然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权力和金钱就像一根巨大的金箍棒搅乱了世人平静的心海,当人们在为自己所向往的一切打拼时,往往会把情意看重,就像汉武帝早期连年讨伐匈奴重用卫青,加官进爵,3个幼子都封侯,然而皇位得到了巩固后却开始心存疑虑于身边的人,卫青到了晚年,非常凄惨,3个儿子都失侯,其中长子被杀。由此,我们都说汉武帝既是一代明君,也是一个暴君。说汉武帝是一代的明君,是因为他知道其自身所应承担的历史责任;说他是一位暴君,则缘于他杀伐的任性。
汉武帝的晚年杀戮太过,因此颇思悔悟。当时李广利伐匈奴的不利,致使全军覆没,有求神仙又不成,又因巫蛊之祸而造成了父子相残,另有太子刘据的自杀,这种种打击使得武帝开始心灰意冷,也由此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颇有悔意。然而连年的征战使百姓苦不堪言,心寒意冷,任性的杀戮使自己的儿子含冤而死,这都是难以去弥补的伤痛,这些都在警示着现在的人们勿要违天理而拂人情。面对名利,万不可做出既不合天理又背离人情的事情。倘若武帝当时没有那么多的疑虑,也不会被后人评价为“武帝此举,残忍不经,殊非正家裕后之义”。做人应本着一颗仁义之心,不能为了一己私欲断送了他人的未来。
孝武纂极,四海承平。志尚奢丽,尤敬神明。坛开八道,接通五城。朝亲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乘卜征。登嵩勒岱,望景传声。迎年祀日,改历定正。疲秏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嬴政,几欲齐衡。
——唐·司马贞
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劳民也,盖欲复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尽去后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舍我其谁之想。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而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匈奴远遁,日以削弱。至于宣、元、成、哀,单于称臣,稽玄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庙号“世宗”,宜哉!
——清·吴裕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