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扬州的品相(1 / 1)

禅与物 赵丰 2125 字 5天前

曾经以为,扬州是一个醉生梦死的地方。能够让皇帝放弃京城的尊严,在那儿放纵身心的地方,无非就是聚集着如花的女子和令人迷醉的风景。然而,当我来到扬州,徜徉在它的历史文化的海洋里,触摸着它的精神脉搏,聆听着它的声声呼吸,才恍然惊醒:扬州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具备着极高的品相。

扬州美名传天下,这并非无稽之谈。扬州是何等古老,遥远算起,《尚书·禹贡》便把它列入了天下九州之一。扬州的建城史,竟然达到了两千五百年,这是南方诸多城市为之汗颜的。自春秋吴王夫差筑城以后,扬州便成为中国古代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号称东南第一大都会,拥有了“雄富冠天下”的美名。在隋炀帝时期,扬州曾经作为中国南方的首府,大运河通航以后,扬州又被称为江东。唐朝时期,扬州居住着许多阿拉伯商人和波斯商人,成为中国南方对外贸易交换地。五代十国时期,扬州作为吴国的都城,称为广陵。到了清朝时,扬州拥有了五十万以上的人口,是世界十大城市之一。可以想见,古时的扬州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演出着权力角逐、财富争霸、文化称雄的上等好戏。那时的扬州,该是何等的繁荣壮观。

虽然因为历史烟云的变换,扬州几度衰落,但它的名望和地位依然镌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之上,千年的风雨雷电,也无法抹去它厚重的人文痕迹。帝王陵墓、古刹名寺、唐宋古城、私家园林、运河遗迹……使它赢得了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个“江”,当然指的是长江,但因为扬州曾称江东,所以看到这样的句子,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扬州。春秋吴王夫、隋炀帝、汉代广陵王、马可波罗、乾隆皇帝……这些史册所载的历史人物,虽有褒贬,但其对扬州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但说隋炀帝,虽落得“昏君”、“暴君”的恶名,但其修凿运河的功绩却无可否认。正是有了古运河,扬州才能占据江南,成为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城市之一。“十年一觉扬州梦”、“春风十里扬州路”,如此的古诗句,并非浪得虚名。

对乾隆皇帝的评价,我不敢妄下结论,但对于他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却是铭记在心。正是因为这句诗,才让我知道了扬州的大名,才让我对扬州这座城市产生了仰慕之心。那时对“烟花”一词有着误解,以为是风流场上的用词,然而到了扬州,才晓得这“烟花”是扬州三月的琼花。琼花的美,并不仅仅在于“琼花仙子”那颇富传奇色彩的传说,而在于随着三月的春风弥漫扬州城的盛景仙境。琼花是扬州独有、他乡无双的名贵花木,被世人视为稀世的奇花异草。身在紫禁城的乾隆皇帝被宫内事务日夜缠心,于是到扬州一睹天上仙花落人间的景象。自然,“三春爱赏时,车马喧如市”的赏花盛况在乾隆皇帝之前就已存在,但他的到来无疑令扬州城惊现万人空巷之景。

一座城市的品相,离不开其外在的景物,但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内涵。我以为,就文化的纵深和广博而言,古代很难有与扬州并肩比美的城市。从三代东国文化开始,它历经了春秋吴越文化、秦汉广陵文化、六朝江东文化、隋唐扬州文化、宋元江淮文化、明清江南文化。每一个时段都有史书的记载或者文物的见证,积淀厚重的文化奠定了扬州在中国南方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这是一方地域、一座城市至高的品相。

扬州八怪。不知道从哪儿听到了这样的叫法。起初,并不晓得它属于文化的称谓,还以为扬州城里有八个怪物。等我明白过来时,已经是青春年华,那会儿依然只是好奇,怎么刚好凑齐了八个文人?真正感悟出他们沉甸甸的文化重量时,已是年过五旬了。以金农、李鱼单、高翔、郑燮、罗聘等人为代表的扬州画派,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一支笔、一方纸演绎到了极致。“八怪”中我尤其敬仰郑燮,这个俗称“板桥”的人。在我的心目中是不凡之人,他的那句“乱鸦揉碎夕阳天”曾被我视为写景的绝句,是神来之笔,我一生也写不出那般自然的气象。我的天性喜竹,天下画家里唯有他笔下的竹能让我身心清朗。那是超尘脱俗之竹,极具禅像禅意。

扬州八怪当然属于文化的品相,扬州如果只是“八怪”,那仍显得文化分量的单薄。一旦潜入扬州文化的海洋,我领略到了它更多的文化气象。从洋洋洒洒的枚乘《七发》肇始,扬州的文气便如这汉赋中的广陵潮一般渊源不绝。千年以来,在扬州这片土地上留下名姓的,是张若虚,李白,杜牧、刘禹锡,郑板桥、欧阳修,苏轼,孟浩然、姜夔等一串串闪光的名字。他们中有的未必是扬州人,到扬州或是为官,或是游玩,但却为一座古城留下千古名句或是艺术珍品。消失在孤帆远影中的孟浩然,心中念念的是扬州的烟花三月;携手登塔的刘禹锡和白居易,曾在此发出“沉舟侧畔千千帆过,病树头前万木春”的人生感喟;题壁怀师的苏东坡遥望着前人的背影,感慨写道“十年不见老仙翁”;杜牧在扬州曾迷惘沉沦,但最终被它的聪慧唤醒,继而自省奋发,留下了“春风十里,卷上珠帘”的咏叹。

曾任扬州太守的欧阳修,在扬州留下了平山堂下一处美景和一段佳话。伫立在欧阳修祠院中的那棵扬州年龄最大的圆柏下,我在想着,一棵古树,就是一个人的品相。太守的政务虽然庞杂,但他纲目不乱,关心民瘼,深受百姓爱戴。面对着欧阳修的石刻画像,我更是久久不愿离去。在黑色的背景下,欧阳公身着长袍,双臂合拢,搁置胸前。他的目光是下垂,一副谦恭之态。历经了官场、世事的磨砺,他知道,俯首为民,方为至高境界。

扬州深邃厚重的历史,温柔如梦的怀抱,琼花浪漫的情怀救赎了无数文人的精神,滋润着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感知到了生命的意义,寻觅到了艺术的精髓。文人墨客,为扬州构筑着文化的主脉。

扬州的文化远不止这些。以任大椿、阮元、焦循、汪中、王引之父子为代表的“扬州学派”, 抨击宋儒之学,宣扬考据学风气。此外,扬州戏曲、扬州评话、玉雕漆器、扬派盆景、雕版印刷、淮扬菜系等更是独具特色,源远流长,让扬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化中心。传统工艺、漆器、玉雕、刺绣、绒花等,其历史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有的产品甚至远销到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苏州的园林名气大于扬州,也许我在苏州的园林里是走马观花,因之扬州的园林给我的印象更深。在乾隆嘉庆年间,“甲天下”的是扬州园林,并不是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既有江南园林的灵秀,也兼容着北方皇家之雄气,形成了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独特风景。它秉承着扬州文化的内涵,吸取了文学和绘画艺术的创新风格。譬如何园,湖石堆叠,如峭壁凌空,若矶石俯瞰。池水袅袅,藤缠壁石,湖边一琴台,一棋台。想当年,主人泉边抚琴。琴之幽幽声,与泉水潺潺声,交融成韵,怎不心旷神怡?或与三五好友下棋观景,吟诗作画,怎不逍遥自在?再譬如个园,如它的名字一般,处处彰显着细节之美,张扬着独特的性格。整个园林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喻示出淡薄隐逸的境界,具备着浓郁的文人色彩。人文与自然的巧妙结合,构成了苏州园林独树一帜的品相。

站在何园的一湾池水旁,我看见了自己清瘦的身影。突发一个念想,如果我能化身为鱼虾,终身拥有扬州园林的清水,那该是何等幸福的事情。我没有在晚上身临此处,据说在月圆之夜,可以看到三个月亮。天上明月,水中月影,而壁上的镜里却还有一个月亮。如此的创意,属于扬州的灵感。

漫步在扬州的大街小巷,我终于发现了它那深致的内蕴。老城区纵横宛转的巷子幽深素净,青石板地面镌刻着岁月的车辙,墙角孤井,井边秋虫,照应着墙头的青草和苔藓。那一座座曾是盐商官绅的宅院,黑漆的门楣,水磨的砖楼,外表倒也平常;然而深入进去,我便恍然大悟,正如扬州人内敛的性格,他们把极致的美隐藏在深深的高墙之内。那些阴阳风水的耦合,花木竹石的点缀,生活与休闲的相容,无不显示着美学的意境。就连最细微处的装饰纹样,也是深有用心。不经意间抬头,看见了门楼上精雕细刻的砖雕,宛若为我讲述着百年大宅的繁盛。金围带、斗升三级……这些词语,我虽不解其意,但却洞悉着它的深奥。

扬州城的精致,是一种建筑的品相。扬州城的建筑风格,是一种诗意的栖居态度。“人,诗意地栖居。”这原是德国十九世纪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一首诗的名字,后经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哲学阐发,表述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不难理解,诗意地栖居亦即诗意地生活,而诗意则源于对生活的理解与把握,尤其是内心的那种安详与和谐,那种对诗意生活的憧憬与追求。扬州人也许不知道荷尔德林,不晓得海德格尔,然而,他们的精神生活,却是与诗人和哲学家相贯通。追求诗意的生活,是扬州人发自内心的审美需求。

瘦西湖,是扬州城的一颗明珠。历代的诗人墨客,喜爱把瘦西湖比喻为清秀婀娜的少女,从而区别于妩媚丰腴的杭州西湖。一个“瘦”字,浓缩了它的神韵。清波就**漾在脚下,鲜花就开放在发际,山斜矗于湖心,仿佛孤岛。舟漂浮于水面,宛若画笔。一切都是瘦,一切都是小,但正是这普普通通的一湾水,一座丘,一叶舟,在扬州竟然容纳了文化的气息,赋予了美学的意义。品味着湖内湖外蜿蜒曲折,古朴多姿的长堤春柳、四桥烟雨、徐园、小金山、吹台、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玲珑花界、熙春台、望春楼、吟月茶楼、湖滨长廊、石壁流淙、静香书屋,我的心海,仿佛展开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这幅画卷,千年来就悬挂在扬州城的内心。

铭记着扬州,还与一个英雄般的名字有关:史可法。我在想着,是什么精神动力驱使着他率领扬州的军民守城十余天,并慷慨就死?一座浓缩着民族精神、涵盖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古城,在史可法的眼里就是一个民族的尊严和节气。是的,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一座民族之城,是他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

走进史公祠的大门,三百六十年前那个悲壮的画面依然在内心闪现,回味那种悲壮,品尝那种精神,我的眼眶不由自主的潮湿。这不仅仅是敬仰一位英雄,更是为一座古城感动。

一座城市从它建立那天起,便会具有一种精神。扬州人更不例外。他们豪迈大气,智慧理性。唐代时,“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市桥灯火连霄汉,水郭帆樯近半牛”,可以想见,昔日的扬州人是何等的高视阔步,一脸豪迈。在唐时,扬州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出了扬州人的精神风貌。我尤其喜欢其中的几句:“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是一种气概,一种情怀。在扬州人的眼中,大江瀚海、悠悠白云、扁舟明月、鸿雁鱼龙,这些自然的物象,其实是与他们的精神相贯通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扬州这座古城给与我最深刻的感悟。恢宏、包容、智慧、灵性,这便是不一样的扬州,这便是扬州人的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