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热血世界(1 / 1)

(一)

文明,是这个世界进步的标志。许多年前,当我与同伴们在鲜艳的红旗下宣誓,胸前的红领巾便与我们的声音一起飘动---“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然后,我们粗浅地认识并仿效了雷锋。走上街道,去五保户家担水,买粮,打扫卫生;走进工厂,给工人叔叔送开水,洗衣服,送鞋垫;走到车站,扶老携幼,帮助检票,高唱红歌……

那时候,我们的心是热的。

尽管我们知道得很少很少。甚至不了解我们的祖国仍然处于贫穷的阶段,刚刚从“三年灾害”中脱身出来,依靠自力更生的精神和民族再生的勇气,开创着“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事业。

尽管我们了解得很少很少。甚至不知道雷锋也穿过皮夹克,也有过“女朋友”。但我们被他的言行所感召,被他的精神所牵引,以致于“热血澎湃”,投身于“火红时代”的建设之中。

于是,我们的心和太阳一起释放,且将这释放变成春天的温暖。

(二)

这世界,仍然难免存在差别,正如南方与北方的温度不会相同,春季和冬季不会相同。人心有时也会这样。

十八年前,当我和一位同伴迎着凛冽的寒风,第一次前往雷锋纪念馆的时候,期冀和希望的春风温暖着我们年少的心。站在雷锋高大的塑像前,我们的崇敬和**便在瞬间凝固---不仅凝固在小小的照像机镜头里,还凝固在我们炽热的心间。

那一刻,我们面前宽敞的草坪虽然枯黄一片,但视野里却植根了常青的松柏。

从此,我的记忆便多了一条深深的沟渠,为自己,也为别人……

(三)

前些年,一位画家友人携新婚娇妻从广州来到抚顺。同行的还有一位画友。

那天,我们一起前往“平顶山殉难同胞白骨馆”,观看了日本帝国主义留给世间的丑恶,留给中国人民的遗恨。

历史浓缩在我们充血的瞳孔,让我们更增加对粗鲁和野蛮的痛恨,对践踏文明的憎恶。人类的耻辱,鲜明地闯进我们的心扉,给我们善良的血液注入无限的感慨……

然后,我们又走进抚顺博物馆,在原始和现代的交替中,领略了我们民族的光荣,领略了变迁的文明。

然后,我们又踏上西去的电车,前往雷锋纪念馆。

车上,友人谈及雷锋,顿生感怀---那天,我们走下火车,不知道路线,是一位年轻小伙儿把我们送上电车。在电车上,我们再次问路,又遇到一个“活雷锋”,说与他正好一路。下车后,他又送我们一段,并告诉了我们具体的路线。若是在广州,你不掏点“咨询费”,没有谁愿意告诉你……还是抚顺“雷锋”多啊!

听着他的叙述,同车的一位中年人接过话头:“我们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嘛!”

到达雷锋纪念馆时,正值闭馆时间。当我与纪念馆一位领导沟通,言明“有友人自南方来”的特殊情况,他立即决定请我们瞻仰和参观。那位已经准备离馆的女解说员,热情主动地为我们“引路”,将我们带入一个崇高人生的崇高氛围……

友人了解了“雷锋”,也进一步了解了抚顺人。他说:“这儿,真正是雷锋的故乡啊!”

我知道,抚顺人以雷锋的精神驱散了他心中的世态炎凉。

(四)

人们渴望热泉。因为,生活里还有霜雪冰封。

谁也不会忘记,雷锋给予我们时代的荣耀,那么醒目地张贴在“需要”的地方。然而有些时候,这种高尚却被践踏,被抛向角落……

于是,呼唤声叠起。

希望被乌云遮住的时候,希望才会驻在人的心间。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希望的起点。

终于,我看到了“起点”---从朱伯儒的人生,到张海迪的传奇、邓凤兰的微笑;从抗洪抢险的士兵,到抗震救灾的勇士、慈善助困的捐赠者……

终于,我看到了希望---从军营传出的《雷锋,我们的战友》的歌声,从城乡飘**的“学雷锋送温暖”的旗帜,从大中小学生“为民服务”的行动……

于是,我的血也热了。

于是,我相信,这世界仍将是热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