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植根在山岗上的敬仰(1 / 1)

这是近一周来最好的一天。天空晴朗,暖风融融。

就在这一天---2009年4月2日,我和爱人及大姨、舅父舅母、玛丽、棣华夫妇等一行人,驱车前往抚顺县石文镇,会合了在那里居住了几天的表姐和三位表哥,然后又奔向10里地左右的燕堡。

燕堡,是姨父的老家,是他从小生活的地方。他就是从这里走出,去上小学、中学、大学,去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医疗救护工作,后又到祖国的边陲大兴安岭地区工作……

俗话说,叶落归根。姨父走了一生,如今又回归故地---他的亲人们按他生前的心愿,送他回来了。今天,我们这些他挚爱的亲人,将让他的魂灵与唐家先祖融合在一座山上,使他不再孤寂,在亲情的依偎中享受天堂的快乐。

据说,唐氏家族是燕堡的大户。1928年5月5日,姨父唐忠林就诞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自小生活在一个当时还算富裕的家庭里,但他不甘平庸,求学求知,时常眺望远方那更高的山峦,向往着山那边的新奇的世界。为了这些,他每天趟过堡边的小河,去10多里外的村镇念小学、中学;为了这些,他又考入了市内的高中,每天徒步走二三十里路去念书,不管刮风下雨,从来没有耽误过上课;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考入了沈阳医科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成为一名医生。适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响应祖国召唤应征入伍,成为战争中不可缺少的军医,挽救着被战火噬咬的年轻的生命---他曾连续三个月工作在火车上,往返于朝鲜与中国之间,运送和救护伤员……战争结束,他原本可以留在城市大医院,可他又选择了祖国的边陲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著名作家魏巍笔下的一个人物,即《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两位“活烈士”李玉安、井玉琢,他们在那场战争中都曾负伤,可既没向上级伸手邀功,又都在回国后甘当普通百姓,一个成为粮库的普通工人,一个务农40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而我的姨父,也是这样的人。

大兴安岭十八站,是中国地图上“雄鸡”的“鸡冠”处---在那里,姨父度过了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以一位医生的职责,为林区人民的健康辛勤工作。也许是因为艰苦生活的损害,他在中年时就得了胃病,后来手术,胃被割除了三分之一,再后来仅保留了五分之一……疾病,虽然折磨了他的身体,但没有磨损他的精神。他一直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世人。在我的印象中,他总是身材挺拔,西装革履,精神饱满,风度翩翩,凸显着知识分子的清雅与儒风。

姨父走了,带着他的辉煌与平凡,带着他的梦想与心愿。

我为姨父填上一抔土,把敬仰和哀恋植根在早春的季节,植根在他故乡的山岗上。